胡闌

“胡闌”(音hū lan一聲)――圓圈、環的意思。引申為“那一片地方”。山西常用方言。

“胡闌”(音hū lan一聲)――圓圈、環的意思。引申為“那一片地方”。山西常用方言。
元曲《高祖還鄉》(作者睢景臣)有云:“一面旗白鬍闌套住個迎霜兔,一面旗紅曲連打著個畢月烏”,這裡“胡闌”是環的意思,曲連是圈的意思。現在的山西中部和北部也還是這樣的說法。這是一種單字複音的語言現象。胡闌,取“胡”字的聲母,和“闌”字的韻母,連在一起快讀,就近似於是“環”;曲蓮,取“曲”字的聲母,和“連”字的韻母,連在一起快讀,也就近似於“圈”。在山西中部、西北,以及內蒙古西部的方言裡,這樣的現象還可以舉出許多。比如,“圪勞”是“角”的意思(角,在古音里讀如“高”,現在江浙一帶還是這樣的讀音),山西民諺:“得過且過,陽圪勞勞暖和”,“陽圪勞勞暖和”就是靠著牆角曬太陽;不闌,是“拌”的意思。山西有一種麵食,是用莜麥面(就是燕麥粉)拌成小塊狀然後蒸熟,稱為“不闌子”;再比如,木板受潮變形,國語謂之“翹”,山西方言說“圪料”等等。據有的語言學者說,這種單字複音,是更加古老的一種語言現象。據說,有很多單音的辭彙,本來就是複音,比如上面說的“環”、“圈”等,但是在文字產生以後,古人為了減少刻、寫文字的工作量,就儘可能地用單音的字來表達,這就是“胡闌”變成“環”、“曲蓮”變成“圈”、不闌變成“拌”的原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