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素華

胡素華(彝名羅洪·依烏嫫),女,彝族,1969年生於四川省涼山州鹽源縣。文學(語言學)博士,現任中央民族大學中國少數民族語言與古籍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

基本信息

個人簡介

研究領域和興趣:彝語語法、語言類型學、社會語言學、藏緬語族語言、彝文文獻。曾赴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緬甸做訪問學者,赴美國、德國、瑞典、泰國、香港參加國際學術會議。
著作6部(2部專著,4部合著),編著3部,發表論文36篇。先後主持科研項目6項。

教育背景

一、受教育經歷
1、博士:1999年獲得中央民族大學文學博士學位,專業方向為語言學。
2、碩士:1994年獲得中央民族大學文學碩士學位,專業方向為社會語言學。
3、本科:1987年考入中央民族學院民語三系語言學本科專業,1991年獲文學學士學位。
4、高中:1984-1987年西南民族學院預科高中部。
二、擔任課程
語言類型學、社會語言學、語言學概論、漢藏語概論、藏緬語族語言研究、彝語句法研究、彝緬語言文化、基礎彝語、中國語文概要、中國周邊國家語言文化、漢語與少數民族語言比較、對外漢語教學、少數民族漢語教學等。
三、國(境)外訪學經歷
1、2009.9—2010.9 哈佛大學燕京學社(Harvard Yenching Institute)訪問學者。
2、2009.1—2泰國清萊府調查研究阿卡族(國外的哈尼族)語言文化。
3、2006.7—8加拿大里賈納大學(Regina University)英語及其文化培訓與交流。
4、2004.3—6澳大利亞拉籌伯大學(Latrobe University)語言學系訪問學者。
5、2002.11—2003.8 在緬甸仰光外國語大學(Yangon University of Foreign Languages)做訪問學者,進行彝語和緬語的比較研究。
四、國(境)外參加的學術會議
1、2010.5參加在哈佛大學召開的第18屆國際漢語言學會暨北美第22屆漢語學會,宣讀論文The Morpheme SU - Determiner and Complementizer in Nuosu Yi Language(諾蘇彝語中的指示詞和關係詞素SU)。
2、2007.2獲舉辦方邀請和資助,赴德國杜伊森堡大學參加“21世紀語言理念:語言復興”的學術會議,宣讀論文A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Domains of the Yi Language in Liangshan Yi Autonomous Prefecture: Dwindling or Maintaining?(涼山彝族自治州彝語使用域的初步研究:衰退還是保持?)。
3、2006.9 獲舉辦方邀請和資助,赴美國華盛頓大學參加第39屆國際漢藏語會議,宣讀論文The Serial Verb Constructions in Nuosu Yi Language(《彝語諾蘇話連動結構》)。
4、2004.10 獲舉辦方邀請和資助,赴瑞典隆德大學參加第37屆國際漢藏語會議,宣讀論文The Passive Construction in Liangshan Yi Language(《涼山彝語被動結構》)。
5、2004.8 獲舉辦方邀請和資助,參加在泰國曼谷舉辦的“第四屆亞洲獎學基金年會”項目總結匯報會議,宣讀論文A Comparative Study on Languages and Cultures of Yi (Lolo) in China and Burmese in Myanmar(《中國彝族與緬甸緬族語言文化之比較研究》)。
6、2000.8 獲舉辦方邀請和資助,參加在香港中文大學召開的“變化中的亞洲——全球化與婦女健康”,宣讀論文The Health Problems of Liangshan Yi Women(《涼山彝族婦女的健康問題》)。

獲獎(資格)、科研項目

(一)獲獎(資格)
1、2007年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
2、2005年獲中央民族大學英漢雙語教學資格,並在教學中實行。
2、1998年獲台灣中央研究院“李方桂、徐櫻語言學獎學金”一等獎。
(二)在研項目
1、2007年獨立承擔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中央民族大學“985工程”之“彝語參考語法”項目,2011年下半年結題。
2、2009年獨立承擔中央民族大學“211工程”之“彝文教育經典《瑪牧特依》的語言學研究”項目。
3、2002年承擔“彝緬語概論”(與戴慶廈教授合作)獲北京市精品教材建設項目立項及資助,即將結題。
(三)結題項目
1、2003年獨立主持和承擔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博士點基金“藏緬語族語言變遷”項目。
2、2006年作為主要參加者參加中央民族大學“985”工程項目“彝語使用狀況”。
3、2005年作為主要參加者參加教育部博士點基金項目“漢語與少數民族語言語法比較”。
4、2002年、2004年獨立完成“中國彝族和緬甸緬族語言文化之比較”獲福特基基金會子項目“亞洲學者基金會”資助。

主要科研成果

(一)出版著作6部(專著2部,合著4部):
《彝語參考語法》(專著), 民族出版社,2011年(即將)。
《鹽源縣民族語言使用狀況》(專著),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1年(即將)
《彝語結構助詞研究》(合著),民族出版社,2002年。
《彝語辭彙學》(合著),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1998年。
《阿卡語研究》(合著),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9年8月。
《泰國萬偉鄉阿卡族及其語言使用狀況》(合著),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9年7月。
(二)編著3部:
主編《藏緬語族部分語言使用的變遷》,民族出版社,2010年12月。
副主編《漢語與少數民族語言語法比較研究》,民族出版社,2006年6月。
副主編《漢藏語系量詞研究》,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5年12月。
(三)公開發表的論文36篇:
1、《彝語諾蘇話中光桿名詞和名量短語的指稱性》,北京大學《語言學論叢》,2011年第1期。
2、《彝語諾蘇話的連動結構》,《民族語文》,2010年第1期。
3、A Preliminary Study of Yi Language Domains (彝語使用域的初步研究),論文集,德國杜伊森堡大學大學出版社,2009年。
4、《泰國萬偉鄉阿卡族母語使用狀況》,《雲南師範大學學報》,2009年4期。
5、Assessment of the Social Functions and Vitality of the Yi Languag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ts Domains of Use (從使用域評估彝語的社會功能和語言活力),美國, Chinese Education and Society(《中國教育與社會》),Collection of Linguistic Diversity and Language Harmony in Contemporary China, M.E.Sharpe, NY, Editored by Minlang Zhou ,2008年,第6期(11—12月)。《中國教育與社會》由美國M.E. Sharpe Publisher 用英文出版,發表的文章為SSCI 檢索系統收錄。
6、《多語型民族語言習得的特點分析——四川鹽源縣白家村藏族多語習得的個案研究》,《中央民族大學學報》,2006年第4期。
7、《被動義在涼山彝語中的表達方式》,《語言研究》,2005年第4期。
8、《涼山彝語的類別量詞》,《中央民族大學學報》,2005年第4期。
9、《涼山彝語的差比句》,《民族語文》,2005年第5期。
10、《彝語與緬語類別量詞的語義比較》,《漢藏語系量詞研究》,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5年12月。
11、《彝語的差比句——兼與漢語比較》,《漢語與少數民族語言語法比較研究》,民族出版社,2006年6月。
12、《彝語與漢語被動義的表達方式之比較》,《漢語與少數民族語言語法比較研究》,民族出版社,2006年6月。
13、《涼山彝語話題結構》,《民族語文》,2004年第3期。
14、A Comparative Study on Languages and Cultures of Yi (Lolo) in China and Burmese in Myanmar,THE FUTURE OF ASIA:DEVELOPMENT,DIVERSITY AND SUSTAINABILITY,Asian Scholarship Foundation, Edited and Compiled by Shen Hongfang, 2006.
15、《涼山彝語ko 的語法化歷程》,《中央民族大學學報》2003/5。
16、《彝語動詞的體貌範疇》,《民族語文》,2001/4。
17、《彝語結構助詞ta在不同層面上的多功能性》,《語言研究》,2001/2。
18、《彝語支語言結構助詞比較研究》,《中央民族大學學報》,2000/6。
19、《白家村彝藏雙語特點及其成因試析》,《民族教育研究》,2000年5月。
20、《彝語結構助詞虛化的層次性》,《民族語文》2000/2。
21、《彝語虛詞及結構助詞的研究及其新框架》,《西南民族學院學報》,2000年8月。
22、《涼山彝語的體詞狀語助詞》,《語言研究》1998/2。
23、《彝語虛詞ta的多功能性》,《民族語文》1998/2。
24、《20世紀彝語語言學》,《中國彝學》第一輯,1997年,民族出版社。
25、《彝文文字類型》,《中國彝學》第一輯,1997年,民族出版社。
26、《彝文文獻中結構助詞的特點》,1999年12月,《雲南民族語文》1999/4。
27、《彝語結構助詞在句法中的地位》,《雲南民族語文》,2000年第1期。
28、《涼山彝族譜系特點研究》,《四川涼山民族研究》2000年刊。
29、《涼山彝語的hi和bo》,1997年12月,《中央民族大學研究生學報》1997年第4期。
30、《彝語謂詞重疊形式》,戴慶廈主編《中國民族語言文學研究論集》(1),民族出版 社,2001年7月。
31、《彝語結構助詞的句法功能》,《中國彝學》(第二輯),民族出版社,2003年4月。
32、《“諾蘇”為“黑族”義質疑》,《中央民族學院學報》1993/3。
33、《再論“諾蘇”非“黑族”義》,《中央民族大學學報》1995/2。
34、《彝語支語言顏色詞試析》,《語言研究》,1993/2。
35、《涼山彝族譜系特點及其研究價值》,《涼山大學學報》2003/2。
36、《涼山彝語結構助詞SU》,《中國語言學新拓展》,香港城市大學出版社,1999 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