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氏耀龍

胡氏耀龍

胡氏耀龍,是一種與鳥類極具近親關係的恐龍新物種,長相酷似始祖鳥。由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的科學家們發現了。“胡”源自中國已故的年輕古哺乳動物學家胡耀明。這種介於鳥類和恐龍之間的新物種將為揭開鳥類起源、飛行起源及羽毛起源之謎等提供新的證據。這一研究結果將發表在今天出版的最新一期英國《自然》(Nature)雜誌上。2008年10月25日起,“胡氏耀龍”化石標本將在中國古動物館展出。

基本信息

簡介

胡氏耀龍胡氏耀龍

“胡氏耀龍”生活在侏羅紀時期,身體全長超過40厘米,屬於鳥翼類,代表了和鳥類關係最為接近的恐龍之一。不同於其他已知恐龍,“胡氏耀龍”長有4枚長約20多厘米的帶狀尾羽。更有意思的是,它的其他羽毛均未形成為類似鳥類飛羽的構造,雖然“胡氏耀龍”的前肢長於後肢,形成了類似原始鳥類的前肢,但由於沒有飛羽,“胡氏耀龍”並不具有飛行能力。

比較研究

“胡氏耀龍”的頭短而高,具有類似於恐龍中的竊蛋龍類頭骨的外形。但與多數竊蛋龍不同的是,它的上、下頜均具牙齒且前傾。更有意思的是,這些牙齒的大小出現了分化,形成了類似於一些哺乳動物的犬齒或門齒的咬合結構。這在恐龍中是不常見的。

在骨骼形態上,“胡氏耀龍”的一個明顯特徵是尾椎極度退化,僅有16枚尾椎,遠少於始祖鳥等。

這項研究由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的張福成、周忠和、徐星、汪筱林和CorwinSullivan共同完成。

命名來源

胡氏耀龍胡耀明研究員

胡氏耀龍,發現並登上英國《自然》雜誌的一條億年前小恐龍的名字,寄託了中國古生物學界對一位英年早逝的同行的敬意——胡耀明研究員,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古哺乳動物專家,年僅42歲的他,2008年年4月因肝癌去世。同事們將新物種的種名獻給他,用古生物學家特有的方式,將對這位傑出同行的追思,鐫刻進古生物學的歷史長卷中。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