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家集

在新中國六七十年代,這裡曾是工業、教育、農業的小區域中心。 改革開放後,胡家集兒女緊跟時代步伐,在全國各地都留下了胡家集人的奮鬥的身影。 新中國成立後,胡家集人民積極從事生產生活,為新中國的發展作出了貢獻和努力。

位置地理

胡家集位於湖北省東部偏北,武漢市黃陂區李家集鎮西北,南臨漢口和天河開發區,西接孝感,北靠大別山。在黃陂政府網站上《黃陂地圖》一欄中可觀看胡家集具體位置。

優越的發展條件


胡家集具有獨特的區位優勢,豐厚的多種資源,完備的基礎設施,便捷的交通條件,正在形成優良的投資環境,是投資創業的一片熱土,企業發展的成功搖籃。
區位優勢獨特。胡家集處於黃陂區,緊靠孝感市,在武漢市外延擴張由南至北推進黃陂區境內的腹地區內。
豐厚的多種資源。胡家集土地資源豐富,適宜農業開發和工業用地;旅遊資源豐富,與雲霧山風景區車程不到30分鐘。胡家集也是台鄉之一。
基礎設施完備。在新中國六七十年代,這裡曾是工業、教育、農業的小區域中心。現在在改革開放後,國家又將胡家集規劃為現代化農村示範村。
交通條件便捷。南臨京廣鐵路和黃孝高速公路,北接祁泡公路。

優厚的產業基礎


改革開放以前,這裡曾是工業教育、農業、文化的小區域中心。擁有鋼廠,米廠,煉油廠等工業設施;紅國國小也坐落在胡家集村,這裡曾是紅國大隊兒女最早接受教育的地方;在電視還未廣泛普及以前,電影院是整個區域中最熱鬧的地區;農業資源豐富,適宜經濟作物種植。
改革開放後,胡家集兒女緊跟時代步伐,在全國各地都留下了胡家集人的奮鬥的身影。不僅僅從事工業,商業,還在建築業上熱情奉獻自己的青春。代表人物:陳愛青,實業家,事業成功後,積極為家鄉人民做貢獻,招商引資千萬,大力發展基礎設施,使胡家集奠定了現代化的基礎。

歷史

據族譜上記載:胡家集人在明代以前居住在今江西地區,至正十一年(1351年)5月,紅巾軍起義爆發。次年,郭子興聚眾起義,攻占濠州(今安徽鳳陽)。元順帝時,徐壽輝兵起,陳友諒投效其將倪文俊麾下,至正十七年(1357年)九月襲殺倪文俊,自稱宣慰使,起兵攻下江西諸路,領兵連克江西、安徽、福建等地。至正十九年(1359年),殺天完將領趙普勝,挾徐壽輝,移都江州(今江西九江),自立為漢王;次年,殺徐壽輝於採石,自立為帝,國號大漢,年號大義,以鄒普勝為太師,張必先為丞相,張定邊為太尉。因避戰亂,隨陳友諒來到今武漢黃陂地區居住下來。陳友諒窮極奢侈,不得民心,舊部多叛,實為失敗主因。陳友諒死後,張定邊等人在武昌立陳友諒次子陳理稱帝,改元德壽。次年,朱元璋兵臨武昌城下,陳理出降。在民國時期,胡家集人積極走上救國強國之路。抗日戰爭時期,也成為抗日據點之一。新中國成立後,胡家集人民積極從事生產生活,為新中國的發展作出了貢獻和努力。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