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鰭如鐮的鐮鰭斑紋海豚

鐮鰭斑紋海豚體長200—230厘米。 上、下頜都是每側有23一33枚小而尖的牙齒,橫切面呈圓形,直徑為3-4毫米。 幼仔出生時的體長為120厘米左右,哺乳期約為12個月。

鐮鰭斑紋海豚體長200—230厘米。身體呈紡錘形。有喙,但不明顯,但喙與額部的界線很清楚,所以又得名“短吻海豚”。上、下頜都是每側有23一33枚小而尖的牙齒,橫切面呈圓形,直徑為3-4毫米。前2枚頸椎癒合,前6對肋骨是雙頭肋。身體自肛門以後的身體急劇變細。背部和腹部的側面有明顯的棱狀皮膚嵴。背鰭高而呈鐮刀狀向後彎曲,前邊為黑色,後邊色淡,近似白色,恰似鐮刀的刀刃。鰭肢和尾鰭都是黑色,大小適中,鰭肢呈三角形,基部最寬,具有5指。頭部和上頜為黑色,下頜僅有唇部為黑色,其餘部分為白色。身體的背面為黑色,腹面白色,體側灰色,由背部向體側的過渡區域為暈紋狀,體側從後斜向背鰭前方,有一些像毛刷塗抹狀的灰色條紋。從口角至鰭肢的前緣、並越過鰭肢經體側至肛門之間有一條黑帶,成為體側的灰色區與腹面白色區間的分界線。

鐮鰭斑紋海豚分布於北極附近海域、北太平洋、北大西洋等,特別是在北太平洋的數量較多,大約有20萬隻左右。在我國見於黃海、江蘇南部的東海、福建東碇島、兄弟嶼附近的台灣海域和廣西北部灣一帶的南海。

鐮鰭斑紋海豚以烏賊以及鱈魚等群游魚類為食。喜歡結群遊動,通常為20一30隻或100隻以上,甚至達到數百隻或上千隻。游泳的速度不算太快,一般是4一6海里,被追逐時的時速也不超過10海里,只有在極度恐怖時,逃跑的瞬時速度才可達到30海里。它的群體行動很有秩序,而且非常靈巧,如果被網兜住,只要群體中的“頭領”跳出網外,其他成員就會緊隨其後,統統越網而逃。有時幾隻強壯的雄獸還會用銳利的牙齒把網咬破,然後整個群體都從網的漏洞處相繼遁逃。群體成員之間的眷戀性也很強,如果有同伴受傷,其他成員都雲集其周圍,很長時間不肯散去。

春季和夏季是它的交尾和產仔季節。雌獸的懷孕期為10一12個月。幼仔出生時的體長為120厘米左右,哺乳期約為12個月。

鐮鰭斑紋海豚海豚比較容易飼養,可以在水族館裡作為觀賞動物,能學會鑽圈、從池底揀東西、輕鬆地銜住距水面數米高的吊球等許多技巧,很受人們的歡迎。

鐮鰭斑紋海豚在分類學上隸屬於鯨目、海豚科、斑紋海豚屬。斑紋海豚屬中共有6種,與沙漏海豚相近,頭骨也比較短,喙雖然也短但清晰可鑑,而且很寬,其長度幾乎等於寬度的2倍,背鰭後屈,幾乎呈弧形。體長都在3米左右。上下頜的左右各有22一45枚牙齒,但種間以及個體之間差異很大。脊椎骨為73一92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