肢體腫脹疼痛

病因病理

肢體的腫脹是由於傷後血管破裂出血及組織液滲出而致,又由於損傷周圍組織反射地引起血管壁滲透性增加而引起組織水腫,水腫可引起靜脈和淋巴回流障礙並影響正常的血液供應,從而是使肢體腫脹加劇,嚴重的可形成水泡,有時甚至覆蓋整個肢體,嚴重的可導致肌肉壞死和缺血性肌痙攣。

症狀危害

腫脹分為:

0度 無腫脹

1度 較正常皮膚腫脹,但皮紋還在

2度 較正常皮膚腫脹,但皮紋消失

3度 出現張力性水皰

在生活中,對於突發的下肢腫脹、脹痛等症狀,多數患者並不太在重視,殊不知這正是下肢深靜脈血栓的典型表現。如果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可能出現肺栓塞危及生命。後期常遺留下肢深靜脈阻塞或靜脈瓣膜功能不全,導致下肢腫脹、潰瘍,嚴重影響工作和生活。

診斷治療

1、體位動作消腫。這個是我經常跟患者強調的。對於絕大多數下肢腫脹病人適用,首先教會大家一個體位動作,就是臥床,下肢抬高,高於心臟平面,因為這個動作更有利於靜脈回流,有利於消腫。對於一般腫脹,都有一定效果。還有一個動作,就是踝泵,就是通過踝關節的屈伸動作,達到肌肉的緊張和放鬆,從而有利於血液循環,促進消腫,還可預防下肢靜脈血栓。如果下肢靜脈血栓已經發生,建議制動,儘快去醫院就診。

2、對於不同疾病引起的水腫,需要在消腫的同時,積極治療原發病變。既往有腫瘤、肝硬化、營養不良或消化不良等病史,由於白蛋白攝入減少或代謝異常時出現低蛋白血症,也會引起下肢水腫。不過,這樣的水腫多為凹陷性水腫,進一步查血清中白蛋白並予以糾正。甲狀腺手術或甲狀腺結節的病人,需要定期監測甲狀腺功能,甲狀腺機能減退或亢進時也會出現粘液性水腫,顏面部多見,也可見脛前水腫,適量甲狀腺激素補充或甲亢的治療後即會消失。

3、短期突然出現的下肢水腫,多見單側下肢水腫,如小腿部皮膚繃緊水腫並伴有紅腫熱痛的表現時,多考慮為丹毒或急性蜂窩組織炎。進一步查血象,了解細菌感染嚴重程度,積極予以抗感染的治療。

4、下肢骨科術後,腫脹是正常現象。一般我的患者術前術後常規查下肢血管B超,如果術前就有下肢深靜脈血栓,那先治療血栓,再手術。術後也需要排除下肢深靜脈血栓。一般術後建議採用體位動作消腫。結合口服消腫藥物。隨著時間的推移,腫脹會慢慢消失。

5、如果單側水腫,伴腫脹的下肢脹痛明顯,皮膚溫度升高,但皮膚顏色無發紅而多顯蒼白,行走時疼痛加重時,需考慮有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進一步查下肢血管超聲,明確血栓後,可行靜脈溶栓治療。超聲檢查未見深靜脈血栓形成,若同時伴有乏力、消瘦、腹脹等,需考慮有下腔靜脈阻塞可能,查腫瘤指標、腹部CT、必要時行下腔靜脈造影。

6、如果緩慢逐漸出現或加重的下肢水腫,多為雙下肢水腫,需詳細詢問患者既往病史、伴隨症狀和服藥情況。有心臟疾病患者在心衰加重時會出現下肢水腫,多見於踝部,同時伴有氣急、胸悶、乏力和活動耐力減弱,進一步查心臟超聲、BNP等,積極地給予心臟疾病和改善心功能的治療。

7、如果下肢水腫伴有顏面浮腫,同時有高血壓、尿液改變(血尿、蛋白尿與管型尿),說明水腫與腎臟疾病有關,進一步查腎功能、血糖、血脂、尿微量及尿蛋白測定等,及時腎臟專科治療。

日常護理

(一)關注患者的感覺:詢問患者腫脹患肢的感覺、脹覺及運動時感覺,迅速查明引起腫脹的原因,及時給予對症處理。

(二)保持科學合理的體位:抬高患肢是消腫的一項重要措施,靜脈回流不僅與機體循環阻力有關,還受重力影響。如果肢體位置低於心臟平面,則靜脈回流就要克服循環阻力和重力的雙重阻力,不利於腫脹的消除。

(三)給予藥物治療:為預防和治療手術後的肢體腫脹,需要常規使用一些有明顯消炎、消腫、抗滲出作用的藥物,及時迅速消除患肢周圍組織的水腫及關節內炎性物質的滲出,有利於早日恢復肢體的正常生理功能。如消腫藥20%甘露醇注射液、七葉皂苷鈉、甘油果糖等等,輸注該類藥物時特別注意輸注肢體須保持制動,嚴密防止液體外滲。

(四)加強主動功能鍛鍊:主動功能鍛鍊即是指患者自身意識支配下產生的運動。主動功能鍛鍊能帶動肌肉收縮、關節活動,有助於靜脈回流,是保證術後肢體迅速消腫的“零費用”法寶。在病情允許下,應鼓勵患者儘早開始患肢活動,如下肢骨折手術當天即可鼓勵患者開始足部的上翹下繃和肌肉的屏緊放鬆運動;上肢骨折術後當天可以鍛鍊松拳握拳,但重點是一定要每個動作保持10-15秒。

(五)注意飲食調養:骨折術後肢體腫脹病人應增加新鮮蔬菜水果的攝入,禁食辛辣、煎炸油膩食物,限制鈉鹽和水分的攝入,儘量避免食用含納高的食物及飲料如香腸、罐頭等等,待腫脹消退後,再逐漸增加營養攝入。

(六)輔助治療:早期可運用CPM關節鍛鍊或者超音波理療。

有效的護理可以促進四肢骨折患者肢體腫脹的消退,減輕患者疼痛,減少術後併發症的發生。在此過程中,護士除了配合醫生執行醫囑外,還可以更好地發揮主觀能動性,指導患者實行功能鍛鍊,體現護理工作的自身價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