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結石

肝結石

肝結石就是「肝內結石」,是指肝臟內的膽小管有結石,也有可能是單純的「原發性肝內結石」,也有可能是總膽管結石向上遊走堆積所造成的,如總膽管結石或是膽囊結石。結石在膽囊內形成後,可刺激膽囊黏膜,不僅可引起膽囊的慢性炎症,而且當結石嵌頓在膽囊頸部或膽囊管後,還可以引起繼發感染,導致膽囊的急性炎症。由於結石對膽囊黏膜的慢性刺激,還可能導致膽囊癌的發生,有報告此種膽囊癌的發生率可達1~2%。

基本信息

病理生理

左右肝管匯合形成肝總管。右肝內管分為右前葉肝管、右後葉肝管;左肝內膽管分為左內葉肝管及左外葉肝管。肝內膽管結石易發生於左肝管起始部,肝管狹窄伴管腔擴張、堆積結石。還多見於右前、後肝管匯合成右管開口處,膽管結石堆積。正常膽道在PTC、ERCP時直徑0.7——1.0cm,管徑<0.06cm考慮硬化性膽管炎,管徑>1.0cm考慮膽道梗阻,病因為膽管結石、腫瘤、乳頭良性狹窄等。肝內膽管輕度狹窄指膽管最大直徑超過最小直徑1倍以下。重度狹窄指膽管最大直徑超過最小直徑1倍以上。
肝結石肝結石

肝內膽管結石几乎全是膽紅素鈣石,由紅素、膽固醇、脂肪酸與鈣組成。可為雙側肝內膽管結石,也可限於左肝或右肝,左肝內膽管結石較右肝多見。
肝內膽管結石與肝內膽管狹窄、擴張並存,因此有膽汁的滯留。狹窄於兩側肝管均可見到,以左側多見,也可見於門左、右肝管匯合部。少數病例僅有肝內膽管結石並無膽管狹窄。

發病機理

肝結石的發病原因與膽道的細菌感染、寄生蟲感染及膽汁滯留有關。
感染是導致結石形成的首要因素,感染的原因常見的是膽道寄生蟲感染和復發性膽管炎,差不多所有的肝內膽管結石病病人的膽汁培養均可檢出細菌;感染細菌主要是來源於腸道,常見的細菌是大腸桿菌及厭氧菌。大腸菌屬和一些厭氧菌感染時產生的B-葡萄糖醛酸苷酶和在膽道感染時產生內生性葡萄糖醛酸苷酶,能使結合型膽紅素水解生成游離膽紅素而沉著。
膽汁滯留是肝內膽管結石形成必要條件,只有在膽汁滯留的條件下,膽汁中的成分才能沉積並形成結石。引起汁滯留有膽道炎性狹窄和膽道畸形;在梗阻的遠端膽管內壓力升高,膽管擴張,膽流緩慢,有利於結石的形成。
此外,膽汁中的粘蛋白、酸性粘多糖、免疫球蛋白等大分子物質,炎性滲出物,脫落的上皮細胞、細菌、寄生蟲、膽汁中的金屬離子等,均參與結石的形成。

注意事項

1.維持理想體重。
2.保持運動的習慣。
3.注意飲食安全衛生、定時定量。
4.絕對禁止暴飲暴食。
5.避免長時間以坐姿從事工作。
6.避免過於疲勞。
7.不可穿著束緊胸腹的緊身衣物。
8.若有便秘症狀,須積極治療。

飲食療法

1.多攝取高纖維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完全穀物等。
2.限制膽固醇的攝取量。絕對不吃內臟、蛋黃等富含膽固醇的食物。
3.多補充維生素K,如:菠菜、花椰菜等都有豐富含量。
4.禁食易產生氣體的食物,如:馬鈴薯、甘薯、豆類、洋蔥、蘿蔔、汽水飲料,以及酸性的果汁、咖啡、可可等。
5.牛奶只限於飲用脫脂奶。
6.多吃富含維生素A的黃綠色蔬菜。
7.烹調食物少用煎、炸,多采煮、燉、清蒸的方式。
8.禁食脂肪含量多的高湯及美乃滋。
9.口味儘量清淡,調味料應有所節制。
10.避免食用加工食品和高糖分的食物。
如果肝內已經形成結石,就必須尋求醫師治療具體的治療方式要根據您的情況而定。飲食注意如下。
飲食:
七要:一要多吃含維生素A的食物,如綠色蔬菜、胡蘿蔔、番茄、白菜等,平時應多吃些香蕉、蘋果等水果。二要用植物油炒菜,所吃的菜以燉、燴、蒸為主。三要常吃些瘦肉、雞、魚、核桃、黑木耳、海帶、紫菜等、四要多吃些能促進膽汁分泌和鬆弛膽道後約肌、有利膽作用的食物如山楂、烏梅、玉米須(泡茶慢慢喝)。五要吃早餐,不可空腹的時間太長。六要經常運動,防止便秘。七要減肥。
五忌:一忌膽固醇較高的食物,如動物心、肝、腦、腸以及蛋黃、松花蛋、魚子及朱古力等。二忌高脂肪食物,如肥肉、豬油、油炸食品,油多的糕點也不宜多吃,因為過多的脂肪引起膽囊收縮,導致疼痛。三忌節假日或親友聚會時大吃大喝。因為暴飲暴食會促使膽汁大量分泌,而膽囊強烈的收縮又會引起膽囊發炎、局部絞痛等。四忌食辛辣刺激的調味品,如辣椒、胡椒等。五忌煙、酒、咖啡等,這些帶有刺激性的食品會使胃酸過多,膽囊劇烈收繳而導致膽道口括約肌痙攣、膽汁排出困難,易誘發膽絞痛。

誘發因素

很多人喜歡進食肥甘厚味,這些食物使血、膽囊的膽固醇增高,久而久之,膽汁淤積,其中的膽固醇容易沉澱形成結石,膽結石長期存留,又會不斷刺激膽囊與膽管壁,誘發炎症與癌變。
肥胖的人,大多有飲食失節,脂肪代謝紊亂的現象,汁成分會變得比較黏稠,由此也容易導致膽固醇結石形成。
另外,不吃早餐,不僅容易早衰與疲勞,而且是導致膽結石與膽囊癌發生的一個原因。因為經過一夜的睡眠,膽囊中瀦留了大量的膽汁,如果能及時進餐,就容易促進膽汁正常分泌排泄。相反,經常省略早餐的人,膽囊就遲遲得不到有效的食物刺激而無法分泌。長期下來的結果就是,膽汁過久存積在膽囊中,容易形成結石。另外,不吃早餐,到了中晚餐,已是“飢腸轆轆”,難免就會時食更多“好吃的”東西來補充,由此加重膽的負擔,膽囊分泌與代謝紊亂,也容易誘發膽囊炎與膽囊結石,進而成為膽囊癌。

肝內的膽小管結石治療

1、手術治療一般療效較好,但右肝管內結石且伴有膽管狹窄者療效仍不滿意,術後還需中西醫結合的藥物治療。手術治療的原則是:
(1)儘可能在手術中取淨結石,解除膽管狹窄。
(2)完成膽腸吻合內引流術,保證膽管流出通路通暢。
(3)切除肝內感染性病灶,如左側肝時局限性病變,可行肝左葉切除術。
2、溶石治療:可在手術後通過留置的T管,灌注各種溶石藥物,如甲基叔丁醚,辛酸甘油單脂,右鏇檸烯、二甲亞碸、N——乙醯半胱氨酸等,溶解殘餘結石。
3、機械排石治療。

肝結石的臨床表現

其臨床表現往往是很不典型的,具體說來,可以概括如下:
一、在病程間歇期,可無症狀,或僅表現為上腹輕度不適。
二、在急性期,則可出現急性化膿性膽管炎的症狀,或不同程度的Charcot三聯征,詳細來說,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上腹部疼痛:可表現為典型膽絞痛或持續性脹痛,有的病人疼痛不明顯,而寒戰發熱非常厲害,周期發作,這種周期性的間歇發作是肝內膽管結石的特徵性臨床表現
2.可有長期的膽道病史、或伴有寒戰發熱、黃疸的急性膽管炎史;
3.患側肝區及下胸部有經常性疼痛不適,常放射至背、肩部;
4.一側肝管梗阻時,可無黃疸或黃疸甚輕;
5.合併有重症膽管炎時,全身情況比較嚴重,且急性發作後恢復較慢;
6.檢查時,肝區壓痛和叩擊痛明顯,肝臟呈不對稱性腫大並有壓痛;
7.全身狀況受影響明顯,90%病人有低蛋白血症,1/3病人有明顯貧血;
8.晚期會有肝、脾腫大及門脈高壓表現。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