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中晚期

肝癌中晚期

  肝癌中晚期是指由早期的隱匿病情發展成病情明顯病痛加劇的時期。症狀主要是出現消化道出血、肝性腦病、肝區疼痛、繼發感染等嚴重併發症狀而危及生命,並隨癌症不同部位的轉移而出現相應的臨床症狀。肝癌在臨床上被稱為“癌中之王”,可以說其病死率很高,對於上述諮詢的中晚期肝癌,確切的說要想完全治癒是不可能的,雖然在治療上很被動,但也不是坐著等死,通過中西醫結合調理治療,“帶瘤生存”以最大限度控制疾病的惡化程度、減輕患者的病苦、延長其生命為目的,是可以得到不錯的治療效果的。

中晚期症狀

肝區疼痛

肝區疼痛數以上病患有肝區疼痛,疼痛十分有特點,這種痛處相當於腫瘤的位置,如果疼痛發生在這個位置的話,患者朋友們會感覺持續性脹痛甚至是鈍痛。肝痛是因為腫瘤增長快速,肝包膜被牽拉所引發。

腹膜炎症狀

如病變侵犯膈,疼痛可能會牽涉到右肩。癌結節如果破裂時,可能突然引發劇痛,並有腹膜炎症狀和體徵。如果出血量過大,則會引發暈厥和休克。肝腫大約90%以上的病患肝臟腫大,且呈進行性腫大,質地堅硬,表現凹凸不平,有大小不等的結節或巨塊,邊緣鈍、不整齊,一般常有不同程度的壓痛。如癌腫位於膈面,則主要表現為膈抬高而肝下緣可不腫大。由於肝癌的動脈血管豐富並且紆曲,巨大的癌腫壓迫肝動脈或腹主動脈,動脈內徑驟然變窄,有時可在貼近腫瘤的腹壁上聽到吹風樣血的管雜音。

黃疸

黃疸通常在晚期出現,可因肝細胞損害而引發,是因為癌塊壓迫或侵犯肝門附近的膽管,或癌組織和血塊脫落引發膽道梗阻所致。肝硬化徵象伴有肝硬化門靜脈高壓的肝癌病患可有脾腫大、腹水、靜脈側支循環形成等表現。

中晚期檢查

1、患者的精神狀況不是很好,會出現失眠或者是晝睡晨醒的狀況出現。

2、有時患者出現兩手出現了不自主的抖動,患者雙上肢放到一條水平線上保持不了平衡,出現了不由自主地上下抖顫,還會發生陣發性的抽搐,神志也不清楚嚴重了還會發生昏迷,做的腦電圖也是不正常的。

3、患者發生了重症肝炎,肝硬化的患者常伴有黃疸、腹水、蜘蛛痣、肝掌、皮膚出血點的表現。

4.CT、MRI:CT、MRI能準確反映出肝臟的病理形態變化,如病灶大小、形態、部位、數目及有無病灶內出血壞死等,可彌補B超檢測的不足,所以常作為估計病變範圍的首選檢測方法。

5.血清酶:肝癌時血清中的乳酸脫氫酶、γ-谷氨醯轉肽酶、鹼性磷酸酶等都會高出正常值,所以血清酶也常做為肝癌的輔助檢查項目之一。

6、患者還會出現特殊的氣味,當患者呼氣時就會聞到一種似泥土味、爛蘋果味這些的氣味就稱為“肝臭”。

7、當檢查肝功能時,化驗顯示肝功能不正常,血氨升高的情況出現。

8、肝癌的發生會使患者的行為發生變化,患者會常常的出現比較快速激動的話語出現,有時還會出現比較淡漠少言的表現,患者自己還會弄得衣冠不整,發生精神上的問題,隨地便溺,出現反常行為。

9、還有患者的思維會比較的混亂,常常使自己說的話不清楚,陳述不正常,還有言語也表達的不明白,對於時間和人還有待的地點比較模糊和混亂,有時還會出現幻覺、比較恐懼和煩躁的心理情況出現。

診斷

1、磁共振顯象:檢查能獲得橫斷面、以及矢狀面和冠狀面和的圖象;不會產生放射損害;對發現良惡性肝內占位比較好。

2、肝動脈造影:自1953年用經皮穿刺股動脈插管以來,臨床上用於超選擇性或選擇性肝動脈造影成為該病診斷中作重要的檢查手段。

5、放射性核素顯象:這種檢查手段的套用是在60、70年代,並且也是當時重要的診斷手段。但由於醫學技術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診斷方法超過了此種診斷方法,在顯示小病灶方面落於前者。近年來又重新受到重視。

3、超聲診斷: 超生診斷是此病的診斷方法中常用最有效法。可創傷定位,價格合理,可重複使用,不會產生放射損害,而且超生診斷敏感度高。但存在檢測盲區,受其它肝病的影響,也受操作者的經驗與操作細緻的影響。

4、術中超聲顯象:肝癌應該怎樣診斷?利用術中超生顯現診斷,可明確病灶的大小、位置和數目、重要血管關係。有助於提示病變性質,方便放療定位;有助於了解肝鄰近的器官有無癌灶。

保守治療

生物反應調節劑(biologicalresponsemodifiers,BRM)又名生物調節劑,是免疫治療劑的新術語。凡某一類物質主要通過免疫系統直接或間接增強機體的抗腫瘤效應,並對腫瘤有治療效果的藥劑或方法,都可稱為生物反應調節劑。

這些BRM藥物包括對機體免疫功能有增強作用、調節作用及能恢復、重建免疫功能的藥物,多種細胞因子如淋巴因子、單核因子、腫瘤生長抑制因子和胸腺因子等;免疫活性細胞如細胞毒性T淋巴細胞、淋巴因子激活的殺傷細胞(LAK細胞),細胞因子激活的腫瘤浸潤淋巴細胞(TIL細胞)等。

另外,某些中藥、多糖類,皂苷類及微量元素也能促進免疫功能,均可以作為生物調節劑。國家批准的皂苷類BRM藥物其中效果突出的是人參皂苷rh2。人參皂苷rh2是從人參中提取出來的一種抗癌的活性小分子,能阻斷癌細胞DNA,抑制癌細胞增殖,誘導癌細胞分化,控制腫瘤的活動。而且對體質虛弱的病人有更明顯的效果,可提升抗病能力,提升生活質量。同時,基本無毒副作用,可作為保守治療的最佳的藥物選擇

生物免疫療法

2011年的諾貝爾醫學獎成果被我國成功的轉化,這項治療腫瘤的新技術在國際上產生了強烈的反響。我國成功將其轉化成DC-CIK生物免疫療法,其在治療腫瘤的領域有著非同一般的意義,已經成為治療腫瘤最常用的第四種手段。生物免疫治療是通過增加免疫細胞數量,直接恢復和提高人體免疫功能,增強對癌的免疫力來達到治療作用。因此,生物免疫治療對鞏固治療效果,預防、延遲、減少癌症復發和轉移有積極的意義。在臨床上生物免疫治療是利用人體自身免疫細胞體外繁殖來增加其免疫細胞數量,不會產生排斥反應所以是最安全、最無副作用的治療方法

 DC-CIK生物免疫療法與傳統治療手段並無矛盾與衝突,四者可結合進行。腫瘤較大的患者,先行手術切除大部分腫瘤,再結合細胞免疫

清除微小殘餘腫瘤細胞,仍是最佳的治療方案;進行放化療的患者,結合細胞免疫治療,可有效降低或減輕放化療的毒副作用,提高機

體對抗腫瘤細胞的免疫能力,增強機體對放化療的敏感度,從而使治療效果更加明顯;對於無法手術或對放化療效果不明確的患者,可

單獨行細胞免疫治療,以延長生存期,提高生存質量。

優勢

 1、適應症廣:有效治療大多數實體腫瘤,並能消滅對放、化療不敏感及轉移的腫瘤細胞。

2、安全性:利用人體自身細胞殺死腫瘤細胞,無毒副作用;

3、持久性:啟動機體免疫系統,恢復機體免疫功能,持久殺傷腫瘤細胞;

4、徹底性:提高機體免疫能力,徹底清除體內殘留腫瘤細胞和微小轉移病灶;

5、針對性:DC細胞識別,直接吞噬腫瘤細胞,CIK細胞非特異性殺傷腫瘤細胞;

6、全面性:重建和提高患者全身的機體免疫功能,全面識別、搜尋、殺傷腫瘤細胞,有效防止腫瘤的復發和轉移。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