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陸軍

肖陸軍男,四川渠縣人,博士,重慶師範大學政治與社會學院社會工作系主任,碩士生導師,副教授,主要從事社會治理與政府理論研究。2009年2月13日,論文抄襲被網友曝光。

2009年2月13日,論文抄襲被網友曝光,抄襲的方式堪稱國內第一!
轉自天涯《我見過的最雷人的一篇論文》,以下是作者“中國有學術底線嗎”在2009-2-13 19:13:00發布,並於2009-02-17 11:11:29重新整理的內容。
肖陸軍與李景治之論文的比較論文的基本信息
肖陸軍:《當代中國社會發展中的制度創新》,載於《陝西行政學院學報》,2008年第1期。(全文約6 900字,以下簡稱肖文1)
肖陸軍:《當代中國行政發展中的制度創新》,載於《當代文化與教育研究》,2008年第3期(全文約6 900字,以下簡稱肖文2)
肖陸軍:《當代中國社會發展中的制度創新》,載於《鄭州日報》,2008-03-21。 (全文約1 700字,以下簡稱肖文3)
李景治:《當代中國政治發展中的制度創新》,載於《社會科學研究》,2007年第3期。(全文約10 000字,以下簡稱李文。論文被人民大學複印資料《中國政治》及《新華文摘》轉載。)
兩位作者的基本信息
肖陸軍(1972-),男,四川渠縣人,博士,重慶師範大學政治與社會學院社會工作系主任,碩士生導師,副教授,主要從事社會治理與政府理論研究。
李景治(1943—),男,北京人,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當代中國政治發展研究。
下面對論文進行比較題目:
肖文1為:《當代中國社會發展中的制度創新》
肖文2為:《當代中國行政發展中的制度創新》
肖文3為:《當代中國社會發展中的制度創新》
李文為:《當代中國政治發展中的制度創新》
二級標題:
肖文1為:
一、制度創新是當代中國社會發展的必然選擇
二、制度創新是當代中國社會發展的核心
三、當代中國社會發展中制度創新的基本思路
肖文2為:
一、制度創新是當代中國行政發展的必然選擇
二、制度創新是當代中國行政發展的核心
三、當代中國行政發展中制度創新的基本思路
李文為:
一、 制度創新是當代中國政治發展的必然選擇
二、制度創新是當代中國政治發展的核心
三、當代中國政治發展中制度創新的基本思路
摘要:
肖文1為:
摘要:當代中國的社會發展即社會建設,既不能固守蘇聯模式的社會體制和社會管理模式,又不能原封照搬西方模式,而唯一正確的選擇就是堅持走自己的路,走中國特色的社會發展和社會建設的道路。制度創新是社會建設的核心,是促進社會發展的關鍵因素。要實現制度創新,必須進一步解放思想,實現理論創新;尊重民眾首創精神,注重總結實踐經驗;正確處理繼承、借鑑與創新的關係;正確處理改革、發展和穩定的辨證關係;堅持分步實施、循序漸進的改革方式;牢牢把握抓住近期制度創新的重點。
肖文2為:
摘要:當代中國的行政發展即行政建設,已不可能繼續固守蘇聯模式的行政體制和行政管理模式,又不能原封照搬西方模式,唯一正確的選擇就是堅持走自己的路,走中國特色的行政發展和行政建設道路。制度創新是行政建設的核心。是促進行政發展的關鍵因素。要實現制度創新,必須進一步解放思想,實現理論創新;尊重民眾首創精神,注重總結實踐經驗;正確處理繼承、借鑑與創新的關係;正確處理改革、發展和穩定的辨證關係:堅持分步實施、循序漸進的改革方式;牢牢把握抓住近期制度創新的重點。
李文為:
[摘要]當代中國的政治發展即政治建設,已不可能繼續固守蘇聯模式的政治體制和政治管理模式,又不能原封照搬西方模式,唯一正確的選擇就是堅持走自己的路,走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政治發展和政治建設的道路。堅持這條道路既沒有現成的實踐經驗可以借鑑,也沒有成熟的具體制度作依託,只能依靠制度創新。制度創新是政治建設的核心,是促進政治發展的關鍵因素。要實現制度創新,必須進一步解放思想,實現理論創新,注重總結實踐經驗,正確處理繼承、借鑑與創新的關係,從大處著想小處著手,漸進推動,緊緊抓住近期制度創新的重點。
關鍵字
肖文1為:社會發展;社會建設;制度創新
肖文2為:行政發展;制度創新;行政建設
李文為:政治發展;政治建設;制度創新正文(均為原文):
肖文1第一自然段:社會發展和社會建設是以經濟發展為基礎,與經濟現代化密切相關的社會現代化過程。它意味著社會管理關係的調整和變革,但又不是一般意義上的社會管理關係的調整和變革,而是不發達社會管理系統向發達社會管理系統變遷的過程,是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發展過程中在社會治理領域發生的正向的社會變遷。當代中國的社會建設與政治建設、經濟建設、文化建設相互並列,又相互聯繫、相互促進,是與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同步發展的社會治理民主化、法治化、規範化過程,是我國社會領域發生的正向變化和進步。當代中國的社會只有通過不斷的制度創新才能實現。
肖文2第一自然段:行政發展和行政建設是以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為基礎,與經濟社會現代化密切相關的行政管理現代化過程。它意味著行政管理關係的調整和變革,但又不是一般意義上的行政管理關係的調整和變革,而是不發達行政管理系統向發達行政管理系統變遷的過程,是傳統行政向現代行政發展過程中在行政管理領域發生的正向治理變遷。當代中國的行政建設與經濟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相互聯繫、相互促進,是與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同步發展的政府治理民主化、法治化、規範化過程,是我國行政管理領域發生的正向變化和進步。當代中國的行政發展只有通過不斷的制度創新才能實現。
李文第一自然段:政治發展和政治建設是以經濟發展為基礎,與經濟現代化密切相關的政治現代化過程。它意味著政治關係的調整和變革,但又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政治關係的調整和變革,而是不發達政治系統向發達政治系統變遷的過程,是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發展過程中在政治領域發生的正向的政治變遷。當代中國的政治建設與經濟建設、社會建設、文化建設相互並列,又相互聯繫、相互促進,是與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同步發展的政治民主化過程,是中國政治領域裡發生的正向變化和進步。當代中國的政治發展只有通過不斷的制度創新才能實現。
肖文1第二自然段:改革開放以來,社會建設伴隨著其他各項事業的長足進步也取得了一些令人矚目的成就,社會體制改革在不少方面穩步推進。但是,我們也不能不看到,受蘇聯模式影響的、建立在單純公有制和計畫經濟基礎上的過度集權的社會體制和社會管理模式,已經同我國的經濟快速發展、社會巨大變遷、繼續深化改革開放不相適應。與傳統的社會管理體制相聯繫,或其直接、間接造成的一些弊端,需要通過社會改革和社會建設來消除。同時,改革與發展中出現的一些新的矛盾和問題,也只有通過社會體制改革和社會建設來解決。但很明顯,新時期我國的社會體制改革和社會建設,已不可能繼續固守蘇聯模式的社會體制和社會管理模式。
肖文2第二自然段:改革開放以來,行政建設伴隨著其他各項事業的長足進步也取得了一些令人矚目的成就,行政體制改革在不少方面穩步推進。但是,我們也不能不看到,受蘇聯模式影響的、建立在單純公有制和計畫經濟基礎上的過度集權的行政體制和行政管理模式,已經同我國的經濟快速發展、社會巨大變遷、繼續深化改革開放不相適應。與傳統的行政管理體制相聯繫,或其直接、間接造成的一些弊端,需要通過行政改革和行政建設來消除。同時,行政改革中出現的一些新的矛盾和問題,也只有通過深化行政體制改革和穩步推進行政建設來解決。但很明顯,新時期我國的行政體制改革和行政建設,已不可能繼續固守蘇聯模式的行政體制和行政管理模式。
李文第二自然段:改革開放以來,政治建設同其他各項事業一樣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和長足進展,政治體制改革在不少方面穩步推進。但是,我們也不能不看到,受蘇聯模式影響的、建立在單純公有制和計畫經濟基礎上的過度集權的政治體制與政治管理模式,已經同我國的經濟快速發展、社會巨大變遷、繼續改革開放不相適應。與舊體制相聯繫,或其直接、間接造成的一些弊端,需要通過改革和政治建設來剷除。同時,改革與發展中出現的一些新的矛盾和問題,也只有通過政治體制改革和政治建設來解決。但很明顯,新時期我國的政治體制改革和政治建設,已不可能繼續固守蘇聯模式的政治體制和政治管理模式。
肖文1第三自然段:蘇聯模式的社會體制和社會管理模式,是不同於西方國家的、力圖按照馬克思主義理論建立起來的一種社會管理模式。我國的社會體制和社會管理模式,雖然有所創新,但是總體上也是按照這種模式建立起來的。對於這種模式,不能全盤否定。這不僅是一個理論、理想和信念的問題,它還是直接關係到我們國家的制度穩定和社會穩定。因為儘管這種模式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但畢竟是在這種模式而非其他模式下,我國的社會建設和改革開放事業取得了偉大的成就,而且迄今為止,這種模式依然維繫著國家的安全、民族的團結、社會的穩定。
肖文2第三自然段:蘇聯模式的行政體制和行政管理模式,是不同於西方國家的、力圖按照馬克思主義理論建立起來的一種行政管理模式。我國的行政體制和行政管理模式,雖然有所創新,但是總體上也是按照這種模式建立起來的。對於這種模式,不能全盤否定。這不僅是一個理論、理想和信念的問題,它還是直接關係到我們國家的制度穩定和社會穩定。因為儘管這種模式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但畢竟是在這種模式而非其他模式下,我國的行政建設和改革開放事業取得了偉大的成就,而且迄今為止,這種模式依然維繫著國家的安全、民族的團結、政權的穩定。
李文第三自然段:蘇聯模式的政治體制和政治管理模式,是不同於西方國家的、力圖按照馬克思主義理論建立起來的一種社會主義模式。中國的政治體制和政治管理模式,雖然有所創新,但是總體上也是按照這種模式建立起來的。對於這種模式,不能全盤否定。這不僅是一個理論、理想和信念的問題,它還直接關係到我們國家的制度穩定、政治穩定、社會穩定。因為儘管這種模式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有些還是非常嚴重的,但畢竟是在這種模式而非其他什麼模式下,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事業取得了偉大的成就,而且迄今為止,依然是這種模式而非其他什麼模式維繫著國家的安全、社會的穩定和祖國的統一。
肖文1第四自然段:當然,這種模式也存在不少問題。對於現代中國而言,這些問題可以分為三類:一是因國情不同,前蘇聯那么做或許可以,但是我們一旦照搬這些做法就始終水土不服;二是因時代的變化,一些具體的社會管理制度和做法當時或許是正確的,但現在已經時過境遷,不能再延續下去;三是由於主客觀因素的局限,許多具體的社會管理制度和管理機制本身就不健全、不完善,在一些方面仍存在制度缺失、法律缺位,為此,必須加快健全和完善相關的制度和機制。蘇聯劇變固然有多方面的複雜原因,但社會體制和社會管理模式存在的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也是其中的一個不容忽視的方面。同時,我國現實生活中存在的不少影響社會和諧的矛盾和問題也與之有直接或間接的關係。因此,我們必須重新審視蘇聯模式的社會體制和社會管理模式,必須進行符合國情的、循序漸進的大膽改革。
肖文2第四自然段:當然,這種模式也存在不少問題。對於現代中國而言,這些問題可以分為三類:一是因國情不同,前蘇聯那么做或許可以,但是我們一旦照搬這些做法就始終水土不服;二是因時代的變化,一些具體的行政管理制度和做法當時或許是正確的,但現在已經時過境遷,不能再延續下去;三是由於主客觀因素的局限,許多具體的行政管理制度和管理機制本身就不健全、不完善,在一些方面仍存在制度缺失、法律缺位,為此,必須加快健全和完善相關的制度和機制。蘇聯劇變固然有多方面的複雜原因,但行政體制和行政管理模式存在的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也是其中的一個不容忽視的方面。同時,我國現實生活中存在的不少弊端和問題也與之有直接或間接的關係。因此,我們必須重新審視蘇聯模式的行政體制和行政管理模式。創新行政制度,進行符合國情的循序漸進的大膽改革。
李文第四自然段:當然,這種模式也存在不少問題。對現代中國而言,這些問題可以分為四類:因國情不同,前蘇聯這么做或許可以,但是中國照搬這些做法,就始終水土不服;因時代的變化,一些具體的制度和做法當時或許是對的,但現在已經過時,不能再繼續下去;由於對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誤解或錯誤認識,最初建立的一些具體制度、所採取的一些措施,就是錯誤的,乃至違背馬克思主義的,但卻被陰差陽錯地當作社會主義的、甚至當作社會主義本質的東西保留、堅持下來,對此必須正本清源,堅決進行糾正;由於主客觀因素的局限,許多具體制度和機制本身就不完善、不健全,在一些方面仍存在制度缺位、法律空白,為此,必須根據現實的需要,進一步完善和健全相關的制度和機制。蘇聯劇變固然有多方面的複雜原因,但政治體制和政治管理模式存在的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也是其中的一個重要方面。同時,當前中國現實生活中存在的不少弊端和問題也與之有直接或間接的關係。這說明,我們無論如何不能再繼續固守蘇聯模式的政治體制和政治管理模式,必須對這一模式進行改革。改革不是全盤否定,而是趨利避害,推陳出新。改革也不是簡單地廢除舊的,更重要的是與時俱進,進行創新。改革本身就是不斷創新的過程。
肖文1第五自然段:隨著改革開放的穩步推進,西方的社會思潮、社會理論開始在我國特別是在青年學生中傳播。由於對西方社會體制和社會管理模式了解並不系統、不全面,由於對本國國情也缺乏全面、深入的了解,有些人主張完全拋棄現有的社會體制,照搬西方已開發國家的社會體制和社會管理模式。不可否認,西方的社會體制和社會管理模式,相對於封建專制社會的管理體制而言是歷史的一大進步;在主要已開發國家能夠正常運轉、富有成效;在當今世界具有很強的競爭力和吸引力。但是,我們應當承認,它畢竟產生於經濟、政治、文化傳統不同的國度里,是為資本主義服務的,我國作為發展中的社會主義國家是不可能原封照搬這種社會體制和社會模式的。過去我們原封照搬蘇聯社會管理模式遭遇過挫折,今後如果我們原封照搬西方社會管理模式,同樣不會有好的結果。
肖文2第五自然段:隨著改革開放的穩步推進。西方的行政思潮、行政理論開始在我國特別是在青年學生中傳播。由於對西方行政體制和行政管理模式了解並不系統、不全面,由於對本國國情也缺乏全面、深入的了解,有些人主張完全拋棄現有的行政體制,照搬西方已開發國家的行政體制和行政管理模式。不可否認,西方的行政體制和行政管理模式,相對於封建專制社會的行政管理體制而言是歷史的一大進步:在主要已開發國家能夠正常運轉、富有成效:在當今世界也具有很強的競爭力和吸引力。但是,我們應當承認。它畢竟產生於經濟、政治、文化傳統不同的國度里,是為資本主義服務的,我國作為發展中的社會主義國家是不可能原封照搬這種行政體制和行政模式的。過去我們原封照搬蘇聯行政管理模式遭遇過挫折,今後如果我們原封照搬西方國家的行政管理模式,同樣不會有好的結果。當代中國的行政發展即行政建設,一方面不能繼續固守蘇聯模式,另一方面又不能照搬西方模式,唯一正確的選擇就是堅持走自己的路,走中國特色的行政發展和行政建設道路,實現制度創新。堅持走這條道路既沒有現成的實踐經驗可以借鑑,也沒有成熟的具體制度作依託,只能依靠制度創新。我國行政建設的一個重要教訓是,由於行政管理體制、機制不健全、不完善,致使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優越性不能充分體現出來,社會主義的美好理想與現實存在相當大的差距,人民民眾的切身利益還沒有得到很好的維護和實現。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我國的經濟體制、社會結構、利益格局和人們的思想觀念也發生了深刻變化,行政建設面臨許多新的挑戰。改革開放初期。我們的主要任務是發展經濟,需要解決的突出問題是在經濟成分多樣化的情況下如何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係。現在,我們駕馭市場經濟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但又出現了如何駕馭利益主體多樣化的社會、如何統籌兼顧各方面利益關係等問題。在新世紀新階段,如何科學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國內發展與對外開放,成為需要重點解決的問題。顯然。依靠傳統的行政管理思維和行政管理模式,很難應對新的挑戰和各種社會問題。只有不斷探索新的思維模式,創新行政管理模式和各項具體制度、機制。才能勇敢迎接挑戰。從容應對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各種問題。
李文第五自然段:隨著對外開放,西方的政治思想、政治理論開始在我國特別是青年學生中傳播。由於對西方政治體制和政治管理模式了解並不全面、深入,甚至是一知半解,由於對本國國情也缺乏全面、深入的了解,有些人主張完全拋棄現有的政治體制,向西方政治民主體制“轉軌”,照搬西方三權分立、議會民主和多黨制的模式。應當承認,西方政治體制和政治管理模式,相對封建專制統治來說是歷史的進步;在主要已開發國家能夠正常運轉、富有成效;在當今世界具有很強的競爭力和吸引力。但是它畢竟產生於經濟、政治、文化傳統不同的國度里,是為資本主義服務的,中國作為發展中的社會主義國家是不可能原封照搬這種政治體制和政治管理模式的。過去我們原封照搬蘇聯模式遭遇過挫折,今後如果我們再原封照搬西方模式,同樣不會有好的結果。
李文第六自然段:當代中國的政治發展即政治建設,一方面不能繼續固守蘇聯模式,另一方面又不能照搬西方模式,唯一正確的選擇就是堅持走自己的路,走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政治發展和政治建設道路,實現制度創新。堅持這條道路既沒有現成的實踐經驗可以借鑑,也沒有成熟的具體制度作依託,只能依靠制度創新。
李文第七自然段:社會主義政治建設的一個重要教訓是,與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相適應的具體制度創新不足,導致具體制度不健全、不完善,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優越性不能充分體現出來,社會主義民主的理想與現實存在相當大的差距,人民的民主權利也難以落到實處。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社會結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政治建設面臨許多新的挑戰。同時社會中也存在不少需要認真對待和解決的問題。2006年10 月召開的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指出:“目前,我國社會總體上是和諧的。但是,也存在不少影響社會和諧的矛盾和問題,主要是:城鄉、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很不平衡,人口資源環境壓力加大;就業、社會保障、收入分配、教育、醫療、住房、安全生產、社會治安等方面關係民眾切身利益的問題比較突出;體制機制尚不完善,民主法制還不健全;一些社會成員誠信缺失、道德失范,一些領導幹部的素質、能力和作風與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還不適應;一些領域的腐敗現象仍然比較嚴重;敵對勢力的滲透破壞活動危及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1]顯而易見,依靠傳統的政治思維模式和政治管理模式,很難應對新的挑戰和問題。只有不斷探索新的政治思維模式,創新政治管理模式和各項具體制度、機制,才能迎接挑戰,有效地解決各種問題。
肖文1第六自然段:當代中國的社會發展即社會建設,一方面不能繼續固守蘇聯模式,另一方面又不能照搬西方模式,唯一正確的選擇就是堅持走自己的路,走中國特色的社會發展和社會建設道路,實現制度創新。堅持走這條道路既沒有現成的實踐經驗可以借鑑,也沒有成熟的具體制度作依託,只能依靠制度創新。我國社會建設的一個重要教訓是:由於社會管理體制、機制不健全、不完善,致使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優越性不能充分體現出來,社會主義的美好理想與現實存在相當大的差距,人民民眾的切身利益還沒有得到很好的維護和實現。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經濟快速發展和經濟體制的深刻變革,社會結構、利益格局和人們的思想觀念也發生了深刻變化,社會建設面臨許多新的挑戰。改革開放初期,我們的主要任務是發展經濟,需要解決的突出問題是在經濟成分多樣化的情況下如何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係。現在,我們駕馭市場經濟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但又出現了如何駕馭利益主體多樣化的社會、如何統籌兼顧各方面利益關係等問題。在新世紀新階段,如何科學統籌經濟與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國內發展與對外開放,成為需要重點解決的問題。顯然,依靠傳統的社會管理思維和社會管理模式,很難應對新的挑戰和各種社會問題。只有不斷探索新的思維模式,創新社會管理模式和各項具體制度、機制,才能勇敢迎接挑戰,從容應對各種社會問題。
李文第六自然段:當代中國的政治發展即政治建設,一方面不能繼續固守蘇聯模式,另一方面又不能照搬西方模式,唯一正確的選擇就是堅持走自己的路,走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政治發展和政治建設道路,實現制度創新。堅持這條道路既沒有現成的實踐經驗可以借鑑,也沒有成熟的具體制度作依託,只能依靠制度創新。
李文第七自然段:社會主義政治建設的一個重要教訓是,與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相適應的具體制度創新不足,導致具體制度不健全、不完善,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優越性不能充分體現出來,社會主義民主的理想與現實存在相當大的差距,人民的民主權利也難以落到實處。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社會結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政治建設面臨許多新的挑戰。同時社會中也存在不少需要認真對待和解決的問題。(註:此處有省略)顯而易見,依靠傳統的政治思維模式和政治管理模式,很難應對新的挑戰和問題。只有不斷探索新的政治思維模式,創新政治管理模式和各項具體制度、機制,才能迎接挑戰,有效地解決各種問題。
肖文1第七自然段:社會發展即社會建設,是指社會觀念更新、社會結構合理、社會制度完善、社會安定有序、社會團結和睦、社會活力迸發、社會和諧發展的過程。新制度經濟學派的代表人物道格拉斯·C·諾斯認為:“制度是一系列被制定出來的規則、守法程式和行為的道德倫理規範,它旨在約束追求主體福利或效用的個人行為。”[1]制度創新就是社會政治、經濟和文化等方面制度的變革過程,是支配人們行為及其相互關係的規則、規範和慣例的進步,並改善個人、組織與其外部環境,其直接結果是激發人們的創造性和積極性,促使各種社會資源配置更加合理,經濟效率和社會效率有更大提高。可見,制度創新在整個社會創新體系的運行中居於基礎和保證地位。一般認為,根據一定時期內的主要推動因素,可以將國家發展分為資源推動型、技術推動型和制度創新型三種類型。歷史和現實表明,只有制度創新可以對一個國家的發展能產生持久的、深遠的推動,並能使資源和技術進行更有效的配置,產生儘可能大的效益。[2](參考文獻[2]李景治.當代中國政治發展中的制度創新[J].中國政治,2007,(8):39.)
肖文2第六自然段:行政發展即行政建設。是指行政觀念更新、行政結構合理、行政制度完善、行政行為規範的過程。新制度經濟學派的代表人物道格拉斯·C·諾斯認為:“制度是一系列被制定出來的規則、守法程式和行為的道德倫理規範,它旨在約束追求主體福利或效用的個人行為。”制度創新就是社會政治、經濟和文化等方面制度的變革過程,是支配人們行為及其相互關係的規則、規範和慣例的進步,並改善個人、組織與其外部環境,其直接結果是激發人們的創造性和積極性,促使各種社會資源配置更加合理。經濟效率和社會效率有更大提高。可見,制度創新在整個社會創新體系的運行中居於基礎和保證地位。一般認為,根據一定時期內的主要推動因素,可以將國家發展分為資源推動型、技術推動型和制度創新型三種類型。歷史和現實表明,只有制度創新可以對一個國家的發展能產生持久的、深遠的推動,並能使資源和技術進行更有效的配置。產生儘可能大的效益。
李文第九自然段:政治發展即政治建設,是指政治觀念更新、政治結構合理、政治制度完善、政治行為進步的過程。[2]政治制度是有關政治行為規範、規則和慣例的總和,它規定與塑造著人們的政治觀念和政治行為。新制度經濟學派的代表人物道格拉斯·C·諾斯認為:“制度是一系列被制定出來的規則、守法程式和行為的道德倫理規範,它旨在約束追求主體福利或效用的個人行為。”[3](註:此處有省略)制度創新就是社會政治、經濟和文化等方面制度的變革過程,是支配人們行為及其相互關係的規則、規範和慣例的進步,並改善個人、組織與其外部環境,其直接結果是激發人們的創造性和積極性,促使各種社會資源配置更加合理,經濟效率和社會效率有更大提高。可見,制度創新在整個社會創新體系的運行中居於基礎和保證地位。
李文第十自然段:一般認為,根據一定時期內的主要推動因素,可以將國家發展分為三種類型:資源推動型、技術推動型、制度創新型。(註:此處有省略)只有制度創新對一個國家的發展能產生持久的、深遠的推動,並能使資源和技術進行更有效的配置,產生儘可能大的效益。
肖文1第八自然段:制度建設尤其是制度創新是社會建設的核心。一方面,制度創新是促進社會建設和社會發展的關鍵因素。社會建設中遇到的矛盾和問題,如果繼續沿用傳統的辦法,繼續適用舊的規章制度往往很難解決,最終要依靠制度創新和制度建設來解決。從社會建設的價值取向來看,社會公正和社會和諧是不可或缺的。而要真正實現社會公正和社會和諧,須臾離不開社會管理制度創新。另一方面,社會建設和社會發展的成果要通過制度建設和制度創新來鞏固。社會發展,包括一些促進社會和諧的想法、作法,一些有利於改善民生的重大舉措,如果不及時轉化成新的制度,就有可能由於領導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變而改變。這些社會建設和社會發展的成果只有轉化成人人必須遵守的、具有法律地位的制度,才能持久、穩定地發揮應有的作用。
肖文2第七自然段:制度建設尤其是制度創新是行政建設的核心。一方面,制度創新是促進行政建設和行政發展的關鍵因素。行政建設中遇到的矛盾和問題。如果繼續沿用傳統的辦法,繼續適用舊的規章制度往往很難解決。最終要依靠制度創新和制度建設來解決。從行政建設的價值取向來看,以人為本和社會公正是不可或缺的。而要真正實現以人為本和社會公正,須臾離不開行政制度創新。另一方面,行政建設和行政發展的成果要通過制度建設和制度創新來鞏固。行政發展,包括一些促進政府和諧的想法、作法,一些有利於提升行政效能的重大舉措,如果不及時轉化成新的制度,就有可能由於領導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變而改變。這些行政建設和行政發展的成果只有轉化成具有法律地位的行政制度。才能持久、穩定地發揮應有的作用。
李文第十二自然段:制度建設,尤其是制度創新是政治建設的核心。這要從兩個方面分析。一方面,制度創新是促進政治建設的關鍵因素。政治建設中所遇到的矛盾和問題,往往是社會變遷、政治發展過程中產生的新的矛盾和問題,用傳統的辦法,通過舊的規章制度很難解決,最終要依靠制度創新和制度建設來解決。(註:此處有省略)
李文第十五自然段:政治發展成果要通過制度建設和制度創新來鞏固。政治發展,包括一些好的想法、作法,一些利國利民的重大政治舉措,一些民主化的進程,如果不及時轉化成新的制度,就有可能由於領導人注意力的轉移而被忽略,或者因時過境遷而被淡忘,甚至僅僅遭到少數利益集團的反對就被否定。這些政治發展的成果只有轉化成人人必須遵守的、具有法律地位的制度,才能持久、穩定地發揮應有的作用。
肖文1第九自然段:從社會建設內部結構和各組成部分之間相互關係分析,制度創新對於推動社會發展和社會建設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肖文2第八自然段:從行政建設內部結構和各組成部分之間相互關係分析,制度創新對於推動行政發展和行政建設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李文第十六自然段:從政治建設內部結構和各組成部分之間相互關係分析,制度創新對於推動政治發展和政治建設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肖文1第十自然段:制度創新有助於更新社會觀念。社會觀念更新是社會建設的重要基礎,它包括社會思想、社會道德、社會心理、社會思維方式的進步,如確立社會公平、社會正義、社會和諧、依法治理、合作治理的觀念。我國長期實行君主專制體制,等級觀念和君權思想居於主導地位,在此基礎上形成了相當穩定的價值體系和集權思維模式。新中國成立後,其中很多消極的因素不僅沒有清除,反而在一定程度上還得到了強化。建國很長一段時期以來,我國社會管理帶有計畫經濟的濃厚色彩和價值取向。按照這種思路,政府可以包辦一切社會事務。事實證明,這種思路並沒有自動帶來社會的長期繁榮與和諧。由此可見,在推動社會發展與社會建設中須臾離不開解放思想、更新觀念。眾所周知,觀念更新僅靠觀念自身的動力和力量是難以實現的,必須通過觀念之外的動力和力量,首先是制度創新來推動、實現。因為社會管理和社會建設中的任何創新如果能夠形成制度,它就不但具有一定的權威性,即使領導班子或領導人更迭也不會輕易地被取消,而且會產生一定的慣性,逐漸被人們默認為慣例,時刻對慣例保持一種特殊的尊重。更值得一提的是,它自然也會促進社會觀念的更新。當然,更新社會觀念和社會管理制度創新是相輔相成、互為因果、相互促進的。
肖文2第九自然段:其一,制度創新有助於更新行政觀念行政觀念更新是行政建設的重要基礎,它包括行政思想、行政道德、行政心理的進步,如確立社會公正、依法行政、合作治理的觀念。我國長期實行君主專制體制,等級觀念和君權思想居於主導地位。在此基礎上形成了相當穩定的價值體系和集權思維模式。新中國成立後。其中很多消極的因素不僅沒有清除,反而在一定程度上還得到了強化。建國很長一段時期以來,我國行政管理帶有計畫經濟的濃厚色彩和價值取向。按照這種思路,政府可以包辦一切經濟事務、社會事務。事實證明,這種思路並沒有自動帶來經濟社會的和諧發展。由此可見,在推動行政發展與行政建設中須臾離不開解放思想、更新觀念。眾所周知,觀念更新僅靠觀念自身的動力和力量是難以實現,必須通過觀念之外的動力和力量。首先是制度創新來推動、實現。因為行政管理和行政建設中的任何創新如果能夠形成制度,它就不但具有一定的權威性,即使政府領導班子或領導人更迭也不會輕易地被取消;而且會產生一定的慣性,逐漸被人們默認為慣例,時刻對慣例保持一種特殊的尊重:更值得一提的是,它自然也會促進行政觀念的更新。當然,更新行政觀念和行政管理制度創新是相輔相成、互為因果、相互促進的。
李文第十七自然段:制度創新有助於政治觀念更新。政治觀念更新是政治建設的重要基礎。它包括政治思想、政治道德、政治思維方式的進步,如確立民主、平等、自由、人權的觀念以及公平、正義的基本原則。但這要真正落實,卻困難重重。中國長期實行君主專制體制,大一統觀念和君權思想居於主導地位。在此基礎上形成了相當穩定的價值體系和政治思維模式。[9]新中國成立後,其中很多消極的因素不僅沒有清除,甚至還得到了強化。由於公有制實現形式的單一和計畫經濟的僵化,以及一黨長期執政又缺乏有效監督,從而形成了特權思想、等級觀念、人治現象、官僚主義和家長作風,乃至黨和國家最高領導人自覺或不自覺地接受了終身制的舊思想。更可悲的是,這些從根本上屬於封建主義的陳腐政治觀念,卻長期得不到批判、抵制和糾正。與此相反,一些諸如民主、平等、自由、人權、公平、正義等反映人類優秀政治文明成果的政治觀念,卻被簡單定性為資產階級的腐朽政治觀念加以批判和抵制。因此,政治發展和政治建設中的觀念更新就難上加難。顯而易見,觀念更新僅靠觀念自身的動力和力量是難以實現的,必須通過觀念之外的動力和力量,首先是制度創新來推動、實現。例如,各級領導民主觀念的確立和保持,僅靠他們自覺是不夠的,關鍵是創新和建設行之有效的民主制度。當然,政治觀念更新和政治制度創新,也是相輔相成、互為因果、相互促進的,而不是單向發揮作用。
肖文1第十一自然段:制度創新有助於最佳化社會結構。(註:此處有省略)
肖文2第十自然段:其二,制度創新有助於最佳化政府組織結構(註:此處有省略)
李文第十八自然段:制度創新有助於政治結構合理化。(註:此處有省略)
肖文1第十二自然段:3.制度創新有助於完善社會管理體制。任何一種社會管理體制,包括各類具體制度,都要經歷建立、健全、發展、完善的過程,並且體制創新、制度創新、機制創新伴隨著社會管理體制完善的全過程。當然,有些具體的社會管理制度會走向衰敗、瓦解,這需要另加討論。在社會發展的進程中,社會發展與制度創新是相輔相成的。社會發展是制度創新的基礎和前提;制度創新既是社會發展的重要內容,又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產物;社會發展推動制度創新,而制度創新又促進社會發展。社會發展的過程就是制度變革與制度創新的過程,制度變革與制度創新既是社會發展的重要路徑,也是社會發展的主要表現形式和重要成果。制度創新的過程本身就是一個舊制度被新制度取代,低效率制度被高效率制度取代,劣質制度被優質制度取代的過程,這一過程自然有助於社會管理體制、社會管理制度和社會管理機制的健全和完善。
肖文2第十一自然段:其三,制度創新有助於完善行政管理體制任何一種行政管理體制,包括各類具體制度,都要經歷建立、健全、發展、完善的過程,並且體制創新、制度創新、機制創新伴隨著行政管理體制完善的全過程。當然,有些具體的行政管理制度會走向衰敗、瓦解,這需要另加討論。在行政發展的進程中,行政發展與制度創新是相輔相成的。行政發展是制度創新的基礎和前提;制度創新既是行政發展的重要內容,又是行政發展的必然產物;行政發展推動制度創新,而制度創新又促進行政發展。行政發展的過程就是制度變革與制度創新的過程,制度變革與制度創新既是行政發展的重要路徑,也是行政發展的主要表現形式和重要成果。制度創新的過程本身就是一個舊制度被新制度取代,低效率制度被高效率制度取代,劣質制度被優質制度取代的過程,這一過程自然有助於行政管理體制、行政管理制度和行政管理機制的健全和完善。
李文第二十自然段:制度創新有助於政治制度完善。任何一種政治制度,包括各類具體制度,都要經歷建立、健全、發展、完善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制度創新無疑是必不可少的。也可以這樣說,制度創新伴隨著政治制度完善的全過程。當然,有些政治制度會走向衰敗、瓦解,這需要另加討論。在政治發展的進程中,政治發展與制度創新是相輔相成的。政治發展是制度創新的基礎和前提;制度創新既是政治發展的重要內容,又是政治發展的必然產物;政治發展推動制度創新,而制度創新又呼喚政治發展。政治發展的過程就是制度變革與制度創新的過程,制度變革與制度創新既是政治發展的重要路徑,也是政治發展的主要表現形式和重要成果。制度創新的過程本身就是一個新的制度代替舊的制度,良性制度代替非良性制度,效率高的制度代替效率低的制度的過程,這一過程自然有助於政治制度的健全和完善。
肖文1第十七自然段: 1.必須進一步解放思想,推動理論創新。進一步解放思想,實現理論創新是制度創新的前提,否則就談不上任何制度創新。一方面,我們必須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但不能原封不動地照搬其中的一些具體論述,因為相對當代中國所面臨的社會發展具體狀況而言,其中有些論述顯然不適用,不能用來指導制度創新。另一方面,要科學處理好理論與實踐的關係,學會用新眼光看新問題,學會從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中總結和提出新理論,學會將理論運用於實踐並通過實踐來檢驗和豐富理論。
肖文2第十五自然段:其一,必須進一步解放思想。推動理論創新進一步解放思想,實現理論創新是制度創新的前提,否則就談不上任何制度創新。一方面,我們必須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但不能原封不動地照搬其中的一些具體論述,因為相對當代中國所面臨的行政發展具體狀況而言。其中有些論述顯然不適用,不能用來指導制度創新。另一方面,要科學處理好理論與實踐的關係,學會用新眼光看新問題,學會從豐富多彩的行政實踐中總結和提出新的行政理論,學會將理論運用於實踐並通過實踐來檢驗和豐富行政理論。
肖文3第二自然段:必須解放思想、推動理論創新進一步解放思想,實現理論創新是制度創新的前提,否則就談不上任何制度創新。一方面,我們必須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但不能原封不動地照搬其中的一些具體論述,因為相對當代中國所面臨的社會發展具體狀況而言,其中有些論述顯然不適用,不能用來指導制度創新。另一方面,要科學處理好理論與實踐的關係,學會用新眼光看新問題,學會從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中總結和提出新理論,學會將理論運用於實踐並通過實踐來檢驗和豐富理論。
李文第二十二自然段:第一,必須進一步解放思想,實現理論創新。進一步解放思想,實現理論創新是制度創新的前提,舍此就談不到制度創新。(註:此處有省略)我們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不等於原封不動地照搬其中一些具體論述,而不管它們是否過時、是否適合當前的國情。(註:此處有省略)二是處理好理論和實踐的關係。(註:此處有省略)
肖文1第十八自然段:2.尊重民眾首創精神,注重總結實踐經驗。在改革開放的進程中,尤其是黨的十六大以來,全國各地積累了許多寶貴的實踐經驗。其中既有社會建設與改革的經驗,也有經濟建設、政治建設和文化建設的經驗。在社會建設與社會發展方面,廣泛涉及和諧社區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村民自治建設、農民工權益維護、社會事業建設等。其中相當部分來自廣大人民民眾的創新實踐。但遺憾的是,一些好的做法和經驗還沒有及時上升為制度,不免大大限制了其功能的有效發揮。我們只有堅持尊重民眾首創精神,注重不斷總結實踐經驗,並通過民主的、法定的程式上升為制度,才能在社會各個方面長期地、穩定地發揮作用。
肖文2第十六自然段:其二,尊重民眾首創精神,注重總結實踐經驗在改革開放的進程中,尤其是黨的十六大以來,全國各地積累了許多寶貴的實踐經驗。其中既有行政建設與改革的經驗,也有經濟建設、社會建設和文化建設的經驗。在行政建設與行政發展方面,廣泛涉及政府決策機制改革、政府執行能力建設、行政問責機制完善、行政績效評估的開展等。其中相當部分來自各級行政機關的實際工作,有些則直接是廣大人民民眾的創新實踐。但遺憾的是,一些好的做法和經驗還沒有及時上升為制度,不免大大限制了其功能的有效發揮。我們只有堅持尊重民眾首創精神,注重不斷總結實踐經驗。並通過民主的、法定的程式上升為制度,才能在政府治理的各個方面長期地、穩定地發揮作用。
肖文3第三自然段:尊重民眾首創精神黨的十六大以來,全國各地積累了許多寶貴的實踐經驗。其中既有社會建設與改革的經驗,也有經濟建設、政治建設和文化建設的經驗。在社會建設與社會發展方面,廣泛涉及和諧社區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村民自治建設、農民工權益維護、社會事業建設等。其中相當部分來自廣大人民民眾的創新實踐。但遺憾的是,一些好的做法和經驗還沒有及時上升為制度,不免大大限制了其功能的有效發揮。我們只有堅持尊重民眾首創精神,注重不斷總結實踐經驗,並通過民主的、法定的程式上升為制度,才能在社會各個方面長期地、穩定地發揮作用。
李文第二十三自然段:第二,通過總結改革開放的實踐經驗和民眾的創造發明,實現制度創新。在改革開放的進程中,全國各地都積累了許多寶貴的實踐經驗。其中既有經濟建設與改革的經驗,也有政治建設與政治發展的經驗。在政治建設與政治發展方面,廣泛涉及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建設與改革,加強執政黨能力和黨內民主建設、村民自治和新農村建設、社區自治建設、協商民主建設等。其中有不少好的做法和成功的經驗來自各級黨政部門的實際工作,有些則直接是廣大民眾的創造發明。但可惜不少好的做法和寶貴的經驗多數都沒有或沒來得及上升為制度。這就制約和限制了它們的功能作用。一些好的做法和寶貴的經驗可以在某些地區發揮作用,但未必能在全國推廣。它們可以在一定的時期貫徹落實,但未必能夠持久、穩定地發揮作用。只有經過反覆實踐、不斷總結經驗,並通過法定的程式上升為制度,才能在全國範圍持久、穩定地發揮作用。(註:此處有省略)
肖文1第十九自然段:3.正確處理繼承、借鑑與創新的關係。任何創新都有繼承性,不然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本”。儘管我國古代社會建設中既有精華又有糟粕,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去其糟粕,取其精華,然後加以批判性的繼承,實現“古為今用”。新中國成立後,毛澤東同志深刻認識到民主和監督對於治理國家的重要性;鄧小平同志在執政期間多次強調社會穩定的極端重要性並通過實施改革開放的宏偉戰略讓絕大多數中國人解決了溫飽問題;江澤民同志在執政期間旗幟鮮明地要求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始終代表廣大人民民眾的根本利益,熱情為老百姓提供公共服務;胡錦濤同志自擔任中央總書記以來更是前所未有地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社會公正,倡導社會和諧。對於這些經驗和制度安排,都是我們在進行制度創新時必須堅持和繼承的寶貴財富。與此同時,世界各國在長期的社會管理實踐中積累了許多經驗,這是人類的共同財富,值得我們學習借鑑。需要指出的是,我們必須用發展的眼光去考察、認識這些寶貴財富,積極將國外經驗和現實國情結合起來,實現中國風格、中國氣派、中國特色的社會管理制度創新。
肖文2第十七自然段:其三,正確處理繼承、借鑑與創新的關係任何創新都有繼承性,不然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本”。儘管我國古代行政建設中既有精華又有糟粕,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去其糟粕,取其精華,然後加以批判性地繼承。實現“古為今用 ”。新中國成立後,毛澤東同志深刻認識到民主和監督對於治理國家的重要性:鄧小平同志在執政期間積極加強社會主義民主和法制建設,建立了比較規範的公務員制度:江澤民同志在執政期間旗幟鮮明地提出了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並要求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始終代表廣大人民民眾的根本利益,熱情為老百姓提供滿意的公共服務:胡錦濤同志自擔任中央總書記以來更是前所未有地促進社會公正,倡導社會和諧。務實推進法治政府、服務政府、責任政府和高效政府建設。對於這些經驗和制度安排,都是我們在進行制度創新時必須堅持和繼承的寶貴財富。與此同時,世界各國在長期的行政管理實踐中積累了許多經驗,這是人類的共同財富,值得我們學習借鑑。需要指出的是,我們必須用發展的眼光去考察、認識這些寶貴財富,積極將國外經驗和現實國情結合起來,實現中國風格、中國氣派、中國特色的行政管理制度創新。
肖文3第四自然段:正確處理繼承、借鑑與創新的關係任何創新都有繼承性,不然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儘管我國古代社會建設中既有精華又有糟粕,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去其糟粕,取其精華,然後加以批判性的繼承,實現“古為今用”。新中國成立後,毛澤東同志深刻認識到民主和監督對於治理國家的重要性;鄧小平同志在執政期間多次強調社會穩定的極端重要性並通過實施改革開放的宏偉戰略讓絕大多數中國人解決了溫飽問題;江澤民同志在執政期間旗幟鮮明地要求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始終代表廣大人民民眾的根本利益,熱情為老百姓提供公共服務;胡錦濤同志自擔任中央總書記以來更是前所未有地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社會公正,倡導社會和諧。對於這些經驗和制度安排,都是我們在進行制度創新時必須堅持和繼承的寶貴財富。與此同時,世界各國在長期的社會管理實踐中積累了許多經驗,這是人類的共同財富,值得我們學習借鑑。需要指出的是,我們必須用發展的眼光去考察、認識這些寶貴財富,積極將國外經驗和現實國情結合起來,實現中國風格、中國氣派、中國特色的社會管理制度創新。
李文第二十四自然段:第三,正確處理繼承、借鑑與創新的關係。任何創新都有繼承性,是要在繼承的基礎上,去創造新東西。儘管中國古代政治建設中存在濃厚的大一統觀念和君權思想成分,但也積累了一些有用的經驗,也可以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加以繼承。(註:此處有省略)在新中國,毛澤東創立了人民代表大會的政權組織形式,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與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在新的歷史時期,鄧小平進一步明確了中國政治發展的目標、方向和路徑,強調民主與社會主義之間具有必然的聯繫性,以及維護政治穩定具有極端的重要性,創建了“一國兩制”的重要制度,實現了改革開放以來政治制度的最大創新。(註:此處有省略)
肖文1第二十一自然段:5.堅持分步實施、循序漸進的改革方式。(註:此處有省略)
肖文2第十九自然段:其五。堅持分步實施、循序漸進的改革方式(註:此處有省略)
肖文3第六自然段:堅持循序漸進的改革方式(註:此處有省略)
李文第二十六自然段:第四,從大處著想小處著手,漸進推動制度創新。(註:此處有省略)
肖文1第二十二自然段:6.牢牢把握近期制度創新的重點。一般說來,關乎社會管理制度創新的重點之確立受必要性、可能性和主導意志的制約。所謂必要性是指制度創新是社會建設和改革開放所迫切需要的;所謂可能性是指制度創新是目前的社會環境所容許的,具有可行性;所謂主導意志是指與中央的重大戰略決策、工作重點和指導方針相吻合。綜合這三方面的因素,近期制度創新的重點可放在社會建設迫切需要,與老百姓的民生問題息息相關的社會管理體制創新方面。(註:此處有省略)
肖文2第二十自然段:最後,牢牢把握近期制度創新的重點一般說來,關乎行政管理的制度創新的重點之確立受必要性、可能性和主導意志的制約。所謂必要性是指制度創新是行政建設和改革開放所迫切需要的:所謂可能性是指制度創新是目前的社會環境所容許的,具有可行性;所謂主導意志是指與中央的重大戰略決策、工作重點和指導方針相吻合。綜合這三方面的因素,近期制度創新的重點可放在行政建設迫切需要,與老百姓的民生問題息息相關的行政管理體制創新方面。(註:此處有省略)
肖文3第七自然段:牢牢把握近期制度創新的重點一般說來,關乎社會管理的制度創新的重點之確立受必要性、可能性和主導意志的制約。所謂必要性是指制度創新是社會建設和改革開放所迫切需要的;所謂可能性是指制度創新是目前的社會環境所容許的,具有可行性;所謂主導意志是指與中央的重大戰略決策、工作重點和指導方針相吻合。綜合這三方面的因素,近期制度創新的重點可放在社會建設迫切需要,與老百姓的民生問題息息相關的社會管理體制創新方面。(註:此處有省略)
李文第二十七自然段:第五,緊緊抓住近期制度創新的重點。制度創新重點的確立受必要性、可能性和主導意志的制約。所謂必要性,指制度創新是經濟建設、社會建設、政治建設和改革開放所迫切需要的。所謂可能性,指制度創新是目前的經濟環境、社會環境、政治環境所容許的,而創新的主客觀條件相對比較成熟,具有現實可能性。所謂主導意志,指中央的重大戰略決策、工作重點和指導方針。綜合這三方面的因素,近期制度創新的重點可放在社會建設迫切需要、與社會建設相適應的政治制度創新方面,至少這應當是重點之一。(註:此處有省略)
比較小結:
肖文1:全文約6900字,比較部分約5200,比較部分占全文75.4%;
肖文2:全文約6900字,比較部分約4600,比較部分占全文66.7%;
肖文3:全文約1700字,比較部分約1150,比較部分占全文67.6%。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