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慶市第十六國小

肇慶市第十六國小

肇慶市第十六國小是廣東省一級學校,現有30個教學班,1988名學生,教職工88人,其中有全國模範教師、廣東省特級教師、首批廣東省中國小名校長工作室主持人、肇慶市名校長、名教師、學科帶頭人;省、市、區級的優秀教師、師德標兵、南粵教壇新秀、端州區教壇新秀多名,教師學歷100%達標。

基本信息

學校榮譽

近年來,有十多位教師參加省、市、區的各科教學比賽獲一等獎。學校先後被評為中國少年兒童平安行動示範學校、廣東省心理健康教育示範學校、廣東省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廣東省安全文明校園、廣東省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校本培訓示範學校、廣東省書香校園、第三屆廣東省青少年書法大賽書法教育先進學校、廣東省巾幗文明示範崗。

近年來,學校秉承“崇尚一流,追求卓越”的優良傳統,以教育的“三個面向”為指針,以“創建學習型教師團隊,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打造品牌學校”為發展策略,以課堂教學研究為核心的校本教研為抓手,認真實踐“高質量、輕負擔、可持續”的辦學理念,大力推進素質教育、提升教育教學的質量,推進品牌學校建設,提升學校辦學品位,拓展校本培訓渠道,加快教師隊伍專業成長,提高學校的核心競爭力,逐步達到“站穩端州、譽滿肇慶、走向廣東”的戰略目標。

學校目標

一、以校本培訓為載體,教育科研紮實有效開展

以校本培訓為載體,紮實有效地開展教育科研,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是我校的發展策略。2006年起,學校承擔了廣東省中國小教學研究“十一五”規劃課題《學習型教師團隊建設研究》的課題研究,以學習型組織理論為理論依據,根據學校教師實際情況紮實推進16個子課題的研究。通過三年多的研究,該課題進入了結題、推廣階段,2009年12月通過了專家的鑑定,順利結題。已被省教育廳推薦參加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教學研究成果評選。

課題研究的成果,在肇慶市及周邊地區發揮了示範和輻射作用。近三年來,學校多次承辦了省、市數學、語文、信息技術優質課的評比活動,以及課程改革課堂教學開放周、開放日活動,共開課100餘節,涉及10個學科。參加聽課教師5000多人次,分別有來自肇慶、中山、東莞等市以及香港地區的教師。

二、以創新德育工作為特色,育人效果顯著提升

創新德育工作,提高育人實效,是學校的一大特色。學校以“創特色班級文化,培育現代小公民”的系列活動為載體,豐富德育的內容,提高育人水平。建立完善以學校大隊部、班主任、輔導員、家長、社會為載體的德育網路,通過“爭創文明先進班”、“爭當文明學生”等目標管理,認真實施德育工程,大力抓好民族精神教育、日常行為規範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誠信教育、感恩教育等主題教育活動。以身邊的事去教育學生,用教師人格魅力去感染學生,用愛心去教育學生,使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和時效性落到了實處,學生的文明程度和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明顯提高,安全、文明、健康、和諧的校園氛圍進一步鞏固。學校積極探索“家校結合”,拓展教育渠道,加強對親職教育的指導,在促進學校教育和親職教育的有機結合等方面的研究卓有成效。

三、以課堂為主陣地,教學研究有效開展

學校充分發揮骨幹教師、教學能手的帶頭作用,積極探索,努力構建科學、實用、高效的課堂教學模式,探索“教師指導下學生自覺學習” 的教學模式。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進一步拓寬學習的渠道,豐富學習的信息,提高學生自覺學習、合作學習的能力。開展充分利用各科課程資源進行課程整合的研究,如在一年級把語文、數學、品德與生活等學科的課程資源進行整合,探索適合我校學生髮展的課程整合模式,並逐步向其他年級推廣。在數學科開展“三例一史”教學模式的研究,通過四校協作教研,探索有效課堂教學模式,促進學生的持續發展。在語文、數學、英語三科率先開展同級同科開放的集體備課活動,推廣《同級同科作業布置及互評的實踐研究》的經驗與做法,跟蹤落實開放式的作業交換批改活動。加強對非統測學科的課堂教學研究,品德、綜合實踐、科學、藝術、體育與健康、信息技術、以及所有活動課程任課老師要嚴格按課程表上課,不擅自減少教學內容(包括實驗、實踐等)。通過教研活動、研究課、專家指導等多種形式開展課堂教學研究,形成特色鮮明的教學風格。

學校規劃

今後,學校將按照《綱要》的要求,制定切合學校實際的發展規劃和規章制度,建立學校規範、高效的管理機制,實施人文管理,推動民主管理,實現優質管理。加大與省內的一些先進學校的溝通和聯繫,繼續發展友好合作關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