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證專業戶

聽證專業戶

隨機抽籤次次“被選中”、七年裡一共參加過19次聽證會,這兩天網路上曬出成都有四名“價格聽證專業戶”,其中一名老婦竟然十九次參加過各類聽證會,引起網友瘋狂轉帖拍磚,罵聲一片,直呼“被代表”,更有人稱其為成都聽證會的“最牛民眾演員”。

“聽證專業戶”7年聽證19次網民直呼被代表

聽證專業戶聽證專業戶

胡麗天事跡介紹

躥紅網路前早就享有“盛名”

成都四大聽證專業戶成都四大聽證專業戶

2011年7月14日下午兩點多,認證的著名作家聶作平在其微博曝料稱,成都一位名為胡麗天的老婦,在隨機抽籤的情況下,竟然18次被選中,成為聽證代表。“這運氣不買彩票都可惜了。”聶作平感嘆的同時還曝出,該老婦在聽證中先後支持過漲水價、漲的士價、漲停車費、搖號購車等等。聶作平還稱,此人名言是:“人活著就是占用、消耗資源,所以政府收任何費都有理。”截止到15日記者發稿時,該微博已經轉發1.6萬多次,留下4000多條評論。

記者了解到,在聶作平發出該條微博的前一天,也即是7月13日,成都市舉行中心城區機動車臨時占道停放差別化收費方案聽證會。來自消費者、經營者、利益相關方、專家學者及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政府相關部門和社會組織的24名聽證代表參會,23人原則上贊同調整後的收費方案,1名代表表示反對。胡麗天作為利益相關方,對城區機動車臨時占道停放差別化收費方案表示完全贊同。她發言說:“私家車不是生活必需品,道路資源有限,誰使用誰埋單天經地義。”

7月15日,幾個知名網路論壇出現《火速圍觀:成都聽證專業戶》的圍觀帖,帖子列舉出成都4位多次參加聽證會的市民名單。他們分別是胡麗天(63歲、成都量具集團退休職工)、廖冰虹(自由職業者)、張見遠、唐厚義。其中,胡麗天名列四人之首,帖子稱胡麗天“從2004年到現在一共參加了19次聽證會”,其他三人亦多次參加過聽證會。記者上網搜尋了一下,發現胡麗天等四位“聽證專業戶”在成都早就享有盛名,尤其是胡麗天,其名其人多次見諸報端,自稱川內“聽證第一人”,每逢重大聽證會幾乎少不了她的身影。除了聽證會外,胡麗天還踴躍報名參與法律援助愛心大使、被當地媒體評選為“十大愛心市民”,就連超級女聲之類的選秀活動,她也積極地參與擔當大眾評審。

稱收穫的是“成就感”

記者了解到,其實早在去年以前,坊間對胡麗天等“聽證專業戶”的質疑聲便不絕於耳。2010年上半年,成都市舉行了捷運票價聽證會、水價上漲聽證、機動車停車聽證等多場價格聽證會,當時人們便對聽證會上頻頻出現的胡麗天等“熟面孔”提出質疑,由於聽證會“逢聽必漲”,人們懷疑聽證會代表“被收買”,當了“託兒”。2010年6月,有成都當地的媒體曾同時採訪了胡麗天、廖冰虹、張見遠、唐厚義四人。對於人們的質疑,唐厚義聲稱他們很清白:“我們從來沒有在一起討論過自己的觀點,發言之前都不知道對方的觀點是什麼,而且我們都是土生土長的成都人,我們愛成都,是主人翁精神鼓勵我們繼續前行。”

“大老遠去報名,反覆填資料,若遇抽籤還得去一下,取聽證會材料,打車來回折騰……”參加聽證會能收穫什麼?胡麗天說,她受益匪淺,收穫的不是錢,不是一頓午飯,而是成就感。

網友熱議

我國引入價格聽證制度,實施至今不過十餘年時間,這一新潮事物日漸與老百姓的生活緊密相連,從2002年的鐵路票價聽證會、2008年的手機漫遊資費聽證會,再到2009年的哈爾濱水價聽證會等,每次聽證會的召開即意味著價格的上漲,以至於有人戲稱逢聽必漲,凸顯出我國價格聽證制度存在的種種不足,包括聽證代表不夠廣泛、聽證缺乏透明、流於形式等。

胡麗天、廖冰虹等四人因為多次參加聽證會,並對漲價投贊成票,於是被網友質疑“被收買”、“聽證會託兒”。對於胡麗天等人“長期代表”聽證有悖抽籤“隨機性”的常理,也有網友提出不同看法,博友“瑞爾立”認為,中國沒有哪條法律規定了“聽證代表由抽籤隨機選出”,中國法律只有針對行政處罰當事人的聽證制度,沒有其他嚴格的聽證制度法律規定。

成都否認專挑聽話市民聽證

針對網上對成都聽證會“四大金剛”聽證專業戶的質疑,7月20日,成都市發改委公開回應媒體,稱2010年前不是抽籤篩選代表。而聽證會不是決策會,不一定必須採納每一位聽證代表的意見。

“逢聽必漲”應為“逢漲必聽”

7月20日,成都市發改委政策法規處處長何亞軍接受了記者採訪。針對“逢聽必漲”的質疑,何表示,“網上傳說的‘逢聽必漲’實際上應該是‘逢漲必聽’。從聽證會的設計來看,就是因為要調整價格,所以才開聽證會。”

何亞軍說,根據發改委統計,所謂“聽證會四大金剛”的聽證記錄是:自2002年所有16場價格聽證會中,胡麗天參加4次(胡參加的其他聽證會為立法聽證、決策聽證等),張見遠參加1次,廖冰虹參加2次,唐厚義參加5次。

否認“聽證專業戶”是“托”

何亞軍否認這些人是政府篩選的“托”。她介紹,2010年之前,聽證代表的篩選程式是,公告後,市民先到消協報名。發改委從消協收集的名單中,按照報名先後順序選擇前幾名市民作為聽證代表,然後再打電話確認。如果屆時不能參加,則按順序依次向後選擇。她說,不存在刻意挑選“聽話”的市民參加聽證會的情況。

何介紹,為了避免聽證專業戶出現,成都市自2010年開始,考慮到報名人數比較多,為了更加公平、更加滿足社會參與的熱情和要求,已經改進了方式,採納了《政府制定價格聽證辦法》中並沒有要求的現場抽籤形式來確定人選,並由公證處現場公正。

相關:聽證一次有200元報酬

此前,“聽證專業戶”之一的廖冰虹質疑,他們的反對意見,最後沒有進入聽證報告。

何亞軍解釋,聽證會的性質不是決策會,而是論證會,不是每個代表的意見都必須採納。他們將整理代表的主要意見,最後形成聽證報告,交給定價機關,由後者綜合考慮後,最後公布定價決定。

此前,聽證專業戶胡麗天說,參加聽證會沒有報酬。何亞軍表示,每名參加者有200元報酬。但20日,胡麗天承認每次拿到了200元“調研補助費”。但她說,這不是吸引她熱心參加聽證會的原因。

評論

對於網友的激動情緒,我表示理解。看得出來,胡麗天老人的退休生活,基本上就是在與民眾的錢包較勁中度過的。關心公共事務當然沒有什麼不對,問題是,一個普通的老百姓,整天忙著把政府的活兒都給幹了,情何以堪?

胡麗天老人的名言是:“人活著就是占用、消耗資源,所以政府收任何費都有理。”這話得看誰說,如果是政府一方的代表,那很正常,但如果是民意代表,就是對民意的肆意嘲弄了。簡而言之,聽證就是一個各利益相關方相互博弈,以保證決策科學和民主的法律制度,而不是一個讚歌大會。胡麗天老人以所謂民意代表的身份,表達的卻是不折不扣的官方意志,這本身就堪稱是一個民主的笑話,無情地撕下了某些地方“聽證會”的虛偽面具。對此,有人分析說胡麗天老人拿了什麼好處,這種沒有事實根據的話顯然是不靠譜的,我更願意相信,她是一個不健全制度下的犧牲品,她對公共事務的盲目熱情被利用了,她背後站著的神秘嘉賓是我們都很熟悉的“有關部門”。

我的意思是說,應該被質疑的是已經扭曲、變形的聽證制度,而非一個不合格的“聽證專業戶”。“逢聽必漲”表面上看,是民意與官方在公共事務上博弈能力的失衡,但深層次的原因在於,“聽證”制度本身的不健全,這種先天性的缺陷,演繹出了63歲老婦隨機抽籤次次“被選中”、7年裡一共參加過19次聽證會的奇蹟。

“聽證專業戶”的出現,再一次說明,民主其實是一個動詞,它是一個不斷努力、不斷演練的過程,它體現在細節之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