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泉的汶川女娃

聽泉的汶川女娃

《聽泉的汶川女娃》是著名旅美畫家李自健於汶川地震後專門創作的油畫作品,原型是汶川桃坪羌寨的“竹妹”,原名江竹。2008年6月8日上午,該作品在“心繫汶川 情動瀟湘”賑災義賣會上以128萬元成交,義賣款項由組委會捐贈到四川災區。

基本信息

油畫作品

作者簡介

李自健李自健

李自健,1954年生於湖南邵陽,1982年畢業於廣州美術學院油畫系,1988年移居美國洛杉磯。現為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油畫院海外特聘畫家、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美國油畫家協會會員。20年來,持續於六大洲三十餘國家與地區舉辦大型環球巡迴個展,自主、自費,以現實主義油畫藝術巡展傳播“人性與愛”普世價值,弘揚中華文化精神,影響廣泛,矚目畫壇。“國際和平特別貢獻獎章”及歐洲拜占庭“聖·約翰騎士勳章”獲得者。全球最大的藝術家個人美術館——“李自健美術館”創建人、館長。

李自健是一位很勤奮、很有活力的畫家,他執著於內心質樸真誠的藝術精神。在四十多年的藝術生涯中,李自健以“人性與愛”為主題,以審美理想和道德理想相整合,潛心創作出數百幅具有人文精神以及中國文化特徵的寫實主義油畫作品。深厚堅實的藝術功底、豐富坎坷的人生經歷、淳樸勤懇的人格特質,以及佛家思想潛移默化的影響,使他的藝術在精神上更加完善博達,從而自然地開拓出一片真、純、美、善的藝術天地。其中頗具代表性的作品有《母女》系列、《紅花被》系列、《祖母》系列、《鄉土》系列、《汶川娃》系列、《美國流浪人》系列、《家書》系列等十幾個油畫系列,巨幅油畫代表作有《南京大屠殺》、《龍的傳人》,以及2017年的新作《濕地晨曦》等。

1993年至2013年,二十年間,他數次啟程,環球三圈半,於世界六大洲三十餘國家與地區持續主辦七十二次“人性與愛·李自健油畫”大型公益性巡迴個展,直接觀眾累計三百五十五萬餘人次。畫展深刻而感人的主題、質樸而精湛的藝術語言,以及由宏大作品規模所展開的豐富主題闡示,深深地觸動了中西方觀眾,引起了廣泛而強烈的共鳴,多次成為文化媒體的焦點。其獨特的藝術表現力量同時也引起藝術界和藝術批評家的關注和讚譽。

李自健親筆撰寫的自傳體文學著作有《藝術遊俠》、《我是犟騾子》、《天行健》,在中國及海外華文多次出版,20多年來先後在中國與國際間出版發行各種版本的畫冊達五十餘種。

2016年10月1日,歷經艱辛,傾心投入在家鄉湖南長沙自主自費,投資建成擁有兩萬五千平方米空間面積的現代化藝術建築——李自健美術館,已成為長沙的城市文化新地標,永久對公眾免費開放,為社會文化發展做出有力貢獻。2017年7月,被英國世界紀錄認證機構(WRCA)認證為“全球最大的藝術家個人美術館”。

作品背後的故事

李自健“汶川娃”系列作品《欲飛的天鵝》李自健“汶川娃”系列作品《欲飛的天鵝》

2001年秋,畫家李自健第一次進入汶川收集鄉土繪畫創作素材,並先後六次涉足茂縣、理縣、汶川的多個村寨。汶川的一些山鄉村寨都留下了他的腳印,在長達數月的採風過程中,李自健也與當地的村民、兒童結下了深厚情誼。尤其痴迷於桃坪羌寨,當地兒童淳樸、可愛、天真的形象,一直是他鄉土孩童油畫的主角。油畫《聽泉的汶川女娃》中的女孩江竹就是他去汶川寫生時認識的。他第一次去桃坪羌寨時,小女孩才六歲,後來再去,小女孩慢慢長大了,每次去,他都給江竹畫一張圖畫,取名《聽泉女孩》。

2008年5月12日下午,李自健在長沙家中拿著畫筆在即將完成的油畫作品《晨鷺》前重新刻畫時,感覺房子一陣不停地擺動。原來是四川汶川發生了大地震。汶川?這不就是眼前畫中這個山村小姑娘江竹的家鄉嗎?她家所在的桃坪羌寨就離汶川縣城一山之隔,不到十公里啊。李自健心在悲鳴,拿筆的手在顫抖,一幕幕難忘的情景一齊湧現在畫家的眼前。

汶川地震的噩耗傳來,令他悲痛不不已。三天后,一位《三湘都市報》的記者偶爾走進李自健的畫室,看到了李自健即將完成的《晨鷺》這幅作品,得知他與這位名為江竹的汶川女娃的特殊情緣,記者感動了,憑著一個新聞人的敏銳與愛心,他回到報社馬上趕出一篇《聽泉的汶川女娃,你在哪裡?》的新聞特稿,配上畫作,以半個版面的顯著篇幅發表在《三湘都市報》上。 隨即又被人民網、搜狐網、新浪網等各大網站紛紛轉載,“著名旅美畫家李自健尋找汶川女娃”的訊息瞬間傳遍祖國各地。

當時,去往汶川的道路以及通訊網路完全斷絕,手中唯一的電話號碼——桃坪羌寨風景管理處處長周禮智的手機,從地震那天開始就再也沒有打通過。一天又一天,李自健終日不安,徹夜難眠。每日不斷電視、報刊的報導常常使他痛徹心扉,潸然淚下。

他翻出了先後六次深入汶川和桃坪羌寨拍下的大量照片,一張小江竹蹲坐在溪石上的照片映入眼帘,沒有過多思考,隨即釘下畫布開始創作,一幅飽含這對這個無限思念的創作即將應運而生。

李自健“汶川娃”系列作品《“川”字組圖》李自健“汶川娃”系列作品《“川”字組圖》

正當各種社會募捐如火如荼的進行時,由湖南省紅十字協會舉辦的“藝術精品賑災義賣會”的幾位負責人找到了李自健,希望他能寫幾個字參加義賣。李自健隨即表示,將要捐出這幅正在創作的這幅更具價值、更具意義的作品《聽泉的汶川女娃》。

汶川大地震後的二十天過去了,在這幅《聽泉的汶川女娃》即將完成之時,一個從湖南外僑辦打來的電話,帶給了李自健巨大的驚喜。“桃坪羌寨還在!周禮智處長也在!”在得到周禮智的聯繫方式後,他立即向對方取得了聯絡,獲悉桃坪羌寨經歷強震而安然無恙後,凝聚在李自健眉頭的擔憂終於煙消雲散。

完成後的《聽泉的汶川女娃》被送進了義賣會,這幅有著特殊背景故事的作品自然成為全場的焦點。拍賣當天,電視台的工作人員在李自健不得知的情況下,接通了桃坪羌寨的一台特別安裝的座機,電話那頭也傳來了小江竹的聲音。小江竹哽咽著,簡單說了所在災區的情況,便泣不成聲的已無法再講下去。電話傳來的哭聲令人心碎,李自健抑制不住的紅了眼圈,不少來賓也在默默的擦去眼角的淚水,全場一片靜默、悲戚。

李自健將128萬元拍賣善款捐與四川災區李自健將128萬元拍賣善款捐與四川災區

淚痕未乾的拍賣師哽咽著發出了內心的感慨:“今天我們參與的是一場特別的拍賣會,而這幅作品是一幅無法估量價值的特殊作品……”

激烈的競價開始了,這幅不設低價的《聽泉的汶川女娃》,從三十萬一路飆升,不到十幾個回合就已經到了一百二十萬,剛剛一片沉寂的現場頓時沸騰起來。“一百二十八萬”,拍賣師重重地敲下了手中的拍賣槌,成為湖南拍賣史上最高價位,全場一片喝彩,掌聲雷動,經久不息。

一幅“汶川女娃”,滿場深厚情誼,那一刻,這件作品承載了現場所有人對災區同胞的巨大同情和深切的關愛!當時,李自健便下定決心,把對汶川娃這份真實的情感,用自己的繪畫藝術深刻的表現出來。

李自健為了完成計畫中“汶川娃”系列作品,他歷經周折親臨災區現場,切身感受災區的一切。在這次艱險的“汶川行”之後,畫家有了身臨其境的體驗,蒐集了創作所需要的第一手珍貴素材,進入了創作的佳境。經歷六百多個日夜傾力完成了內涵豐富、主題深刻的系列作品。“汶川娃”系列也成為“人性與愛”大主題下的一個新的專題系列,影響深遠。

詩作

簡介

湖南省政協副主席、省文聯主席譚仲池看到《李自健用畫筆繪出尋人啟事》的訊息後,心潮澎湃,他飽含深情地創作了一首與李自健油畫同名的詩《聽泉的汶川女娃》。

作品

《聽泉的汶川女娃》

作者:譚仲池

總不會是那些個憂傷的日子吧

抑或還真是在尋找爸媽的路上

累了 歇下來傾聽腳下的泉水

想知道爸媽的腳步聲

你知道這泉水是大山流出的乳汁

哺育著大地的綠色 彩色的夢幻 金黃的豐收

哺育著歲月的斑斕 人世間的煙火

還有學校視窗永不消失的讀書聲

因為知道了這些最樸素的道理

你從小就喜歡山澗 峽谷和石頭縫裡流的泉水

流出的母愛 流出的鄉情 流出的天光雲彩

流出的鳥語花香流出的眷戀和嚮往

在地震後的日子裡 畫家的心異常沉重悲哀

沉重悲哀凝聚的感情火焰在迸發

像火山一樣 他在用心的雷霆對著汶川呼喊

和我曾經牽手的孩子呵 你們現在在哪裡

只能用畫筆去尋找他們

只能用惦念去尋找他們

只能用綿綿不斷的愛縷去尋找他們

是的孩子汶川的泉水也在尋找你們……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