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大使講故事

聽大使講故事

《聽大使講故事》是新華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牛力。所講述的人物是一組特殊的北京市民,新中國成立60周年來,他們為祖國的外交事業嘔心瀝血。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他們也是一組普通的北京市民,結束了傳奇的外交生涯,他們回歸家庭,回到平凡。現在,他們願意去講述那些曾經珍藏多年的故事,帶我們在故事中再次去體驗伴隨他們的曲折人生與國之大愛,再次去解讀影響世界的歷史人物和關鍵事件。

作者簡介

牛力,北京人民廣播電台交通廣播記者、主持人,主任播音員,2009年中國播音主持“金話筒獎”獲得者(主持作品獎)、第十四屆北京市優秀新聞工作者。山東大學理學學士,中國傳媒大學文學碩士、英國貝德福德大學藝術學碩士。1996年開始從事新聞工作,2000年進入北京交通廣播,先後創辦並主持數檔新聞類節目,屢獲殊榮。2007年起潛心打造廣播新聞談話欄目《行走天下》,深度挖掘專家觀點,通俗解讀大幹世界,目前已獲“第十八屆北京新聞獎欄目優秀獎”和“北京電台聽眾喜愛的名牌欄目”等稱號。

圖書目錄

最容易忘記的往往最該記憶(前言)/1

我目睹的中東風雲 華黎明(口述)

當外交官完全是個歷史的誤會/2

一身泥土味從晉返京 借衣服接待伊朗王后/3

不懂波斯語的周總理 指出了我的翻譯錯誤/4

在阿聯破外交紀錄 遞交國書等了五小時/5

溫和而簡樸的霍梅尼/6

目睹伊朗學生占領美國使館/9

曠日持久的“兩伊戰爭”/11

卡斯楚兄弟的中國知己 徐貽聰(口述)

蔬菜供應極度短缺 中國館員自當“菜農”/15

勞爾大讚中國黃瓜 華裔將軍遭到“批評”/16

“徐貽聰黃瓜”傳遍古巴 欣然接受“黃瓜”證書/18

首次會見徹夜長談 菲德爾暢談井岡山/21

卡斯楚熟悉中國革命史 詢問渡江戰役讓我卡殼/23

第一次宴請屬“蹭飯” 卡斯楚愛喝桂花陳/24

沒有結局的烹飪大賽“老卡”親率最牛裁判團/25

親歷越戰的中國外交官 李家忠(口述)

爆竹米粽,還劍湖畔過春節/29

五個人一起和越南姑娘“約會”/30

親歷越戰,在戰爭中接受考驗/31

早餐失誤,遭李富春副總理嚴厲批評/32

第一次見到胡志明主席/33

胡志明稱周恩來是兄弟/34

胡志明的“高腳屋”/36

外交隊伍是文裝的解放軍/38

斯里蘭卡兩代領導人的家族朋友 王嵎生(口述)

與斯里蘭卡兩代領導人的忘年之交/41

班達拉奈克家族的傳奇故事/44

留在斯里蘭卡的不了情/45

手無寸鐵,面對12支衝鋒鎗/46

哥倫比亞的“紅色通緝令”/48

我的阿拉伯往事 鄭達庸(口述)

早期使館開車要請“外援”/53

英國考官問我汽車是什麼/54

樂於助人的阿拉伯人/57

做夢都沒想到會當外交官/58

我的心臟不疼/59

殘酷的海灣戰爭/61

真假薩達姆/62

一條“黑道”走到底 崔永乾(口述)

熱氣蒸騰的大陸/66

人人都會說“你好”/67

打擺子的“單打冠軍”/69

做非洲貴賓的接待員/70

布吉納法索的槍炮聲/71

殖民主義的後遺症經常發作/73

與小卡比拉的一對一接觸/75

亞非八國的外交使者 安惠侯(口述)

“一周內不讓遞國書,我就離開不幹了!”/79

遞國書檢閱三軍儀仗隊/80

埃及總統穆巴拉克:“要不要我當你的老師?”/81

阿拉法特拉著我的手走進會場/84

生活中的阿拉法特完全判若兩人/85

中東政壇的“不死鳥”/86

“巴勒斯坦就是我的妻子”/87

壯志未酬身先死 常使故人淚滿襟/88

我的南亞外交激情 程瑞聲(口述)

外交官曾經是科技迷/91

毛主席說:“你長得像外國人”/92

周總理說:“瑞聲,謝謝你”/93

當“金先生”遇到“玫瑰”/94

在印度當“新德里最大的地主”/96

納拉亞南總統:我相交30年的“兄長”/97

納拉亞南的中國情結/99

見證法蘭西六位總統 蔡方柏(口述)

法語聽寫曾經得零分/104

為救學生當上了“偵察員”/106

十法郎的誤會/108

親歷中法“外交核爆炸”/109

戴高樂的未竟夢想:到中國見見毛澤東/110

與“中國通”席哈克做朋友/113

法國總統在中國大使館過春節/114

還有一個驚喜等著我/116

從翻譯到聯合國副秘書長 金永健(口述)

未虛度今生,雙邊和多邊外交都乾過/119

牴觸英語,初出茅廬被外國記者取笑/120

紐約當官,掌舵聯合國最大部門/122

東西差異,聯合國辦公室文化很“多元”/123

眾口難調,聯合國大會經常抓鬮/124

秘書長難當,必須是“平衡木高手”/126

自己租房,差點住了安南的房子/128

窮人家走出的發言人 金桂華(口述)

在家裡“答記者問”/131

15歲就去抗美援朝/132

學英語是“鬥爭的需要”/134

見證中美“桌球外交”/134

爆炸性新聞被扔進廢紙簍里/137

因錯過大新聞而得了闌尾炎的人/139

馬哈蒂爾的鐵漢柔情/140

“為什麼不讓東南亞國家搞”/142

“我們更害怕歐洲,而不是中國”/143

為中國打破“慣例”/144

總理府前迎國民/145

朝鮮半島的半生緣 張庭延(口述)

從小在朝陽門外逮蛐蛐/147

在北大收穫外語和愛情/148

毛主席考問我是哪裡人/149

周總理讓人想起來就溫暖/150

金日成能講地道東北話/152

1970年後,金日成每年都訪華/154

調整與韓國的關係/155

1990年的亞運會外交/156

北南峰會前金日成逝世/157

別具魅力的外交樂章 楊成緒(口述)

妙翻德語“餘音繞樑三日不絕”/160

不惑之年改行當外交官/161

電台“鬥智會”盡顯風采/164

“平民總統”基希施萊格的中國印象/166

克賴斯基:為二戰後的奧地利立下汗馬功勞/168

充滿音樂的國度追求自尊的民族/169

告別音樂之鄉記憶金色大廳的鏇律/171

親歷中蘇的破鏡重圓 周曉沛(口述)

我蒙上了北大/174

馬拉松邊界談判/175

談判本身就有意義/177

談判桌上的文斗/178

兩國關係的重要拐點/179

只握手不擁抱/181

並非偶然的巧合/182

與19位日本首相打過交道 徐敦信(口述)

從財會改學日語 占座兒占出“吳越同舟”/186

尼克森訪華震驚日本 “泥腿子”見證邦交正常化/189

見證中日締約進程連夜給小平同志打電話/191

“三邦”體制盛行 日本政治有特色/192

田中角榮“難能可貴” 村山富市“杖莫如信”/194

爭議人物中曾根“世代友好”不要變/196

父輩的父輩的承諾(後記)

……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