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邦德國重新武裝與入盟西方戰略

而人盟則包括政治、經濟、外交與軍事等多項內容,它要求聯邦德國在上述事項中都能與西方結成一體化的聯繫。 通過馬歇爾計畫、美英支持下的幣制改革與西歐早期的一體化,聯邦德國與西方建立起了經濟上的密協聯繫。 繼阿登納在政治、經濟、外交上投身西方後,在軍事上,聯邦德國也以重新武裝的方式達到了與西方一體化。

內容介紹

《聯邦德國重新武裝與入盟西方戰略:1949-1955》主要內容: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德國軍事潰敗,領土被分割;政治動盪,經濟凋敝。並且,其最高權力為戰勝國所操控,民族榮譽為戰爭罪責所湮沒。在戰勝國矛盾叢生、立場各異的情形下,德國的國家統一與聯盟歸屬問題長期懸置。兩德分別建立後,聯邦德國政府在阿登納的領導下,果斷地選擇了人盟西方的道路,從而使戰後德國歷史進入了新的發展空間。而人盟則包括政治、經濟、外交與軍事等多項內容,它要求聯邦德國在上述事項中都能與西方結成一體化的聯繫。通過馬歇爾計畫、美英支持下的幣制改革與西歐早期的一體化,聯邦德國與西方建立起了經濟上的密協聯繫。通過法德和解,以及聯邦德國政府不遺餘力地在歐洲建立的一種信任的氣氛;加之《基本法》與《占領法規》下,聯邦德國與西方盟國在政治制度與組織原則上的聯繫,另外還有冷戰爆發後,美國全球戰略中對聯邦德國政治作用的日趨倚重,聯邦德國已建立起與西方在政治與外交上的融洽與合作。但僅有政治、經濟上與西方的一體化仍使聯邦德國不免要徘徊於大西洋聯盟的門檻外,而最終決定入盟的因素則是冷戰背景下,西方軍事安全的需要。韓戰爆發後,西歐安全狀況的缺陷凸顯。因而,聯邦德國重新武裝被正式提上議事日程。德國人在此後的數年間為重新武裝作出了不懈努力。終於求得了1955年5月《巴黎協定》的正式生效。繼阿登納在政治、經濟、外交上投身西方後,在軍事上,聯邦德國也以重新武裝的方式達到了與西方一體化。通過重新武裝,聯邦德國人盟西方戰略得以完成,其國家主權也得以恢復。於此基礎上,它便沿著經濟繁榮、政治穩定、外部安全的道路不斷前行。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