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醯亞胺新型材料

1.2.1聚醯胺酸的合成 1.4.2PMR型聚醯亞胺 1.5.2聚醯亞胺的水解

聚醯亞胺新型材料
作者: 丁孟何天白 定價: ¥ 40.00 元
出版社: 科學出版社 出版日期: 1998年08月
ISBN: 7-03-006688-X/TB·162 開本: 16 開
類別: 高分子科學工程 頁數: 302 頁
簡介
本書蒐集了200多道有限單元法習題,分基本理論,桿件結構,平面問題,軸對稱問題,空間問題,極競問題,動力問題和專題(非線性問題、場問題)等八章.每章前面附有該章內容的基本理論簡介和相應的基本公式,並對各章中的大部分題目給出了解答.
目錄
第一章聚醯亞胺化學概論
1.1聚醯亞胺的合成方法
1.1.1聚合過程中或在大分子反應中形成醯亞胺的合成方法
1.1.2以帶醯亞胺環的單體縮聚獲得聚醯亞胺
1.2聚醯胺酸的合成和醯亞胺化
1.2.1聚醯胺酸的合成
1.2.2聚醯胺酸的熱環化
1.2.3聚醯胺酸的化學環化
1.3聚醯胺酯的合成和醯亞胺化
1.3.1二酸二酯的合成及其異構體
1.3.2二酸二酯與二胺的反應
1.3.3聚醯胺酯(醯胺)的合成
1.3.4聚醯胺酯的熱醯亞胺化
1.4交聯型聚醯亞胺
1.4.1雙馬來醯亞胺(BMI)
1.4.2PMR型聚醯亞胺
1.4.3帶炔基的聚醯亞胺
1.4.4由苯並環丁烯作為活性端基
1.4.5其他熱固性聚醯亞胺
1.5聚醯亞胺的熱和熱氧化分解
1.5.1聚醯亞胺的熱和熱氧化分解
1.5.2聚醯亞胺的水解
1.5.3聚醯亞胺的輻射分解
參考文獻
第二章以聚醯亞胺為基體樹脂的先進複合材料
2.1雙馬亞醯亞胺(BMI)
2.1.1化學
2.1.2BMI的預浸
2.1.3BMI複合材料的加工
2.1.4BMI複合材料的性能
2.1.5BMI複合材料的套用
2.1.6BMI複合材料的缺點
2.1.7BMI複合材料的展望
2.2以PMR型聚醯亞胺為基體的先進複合材料
2.2.1PMR方法
2.2.2PMR-15聚醯亞胺複合材料
2.2.3PMR-Ⅱ
2.2.4LaRcTM-RP46和LaRCTM-160
2.2.5V-CAP和AFR-700
2.2.6其他PMR型聚醯亞胺複合材料
2.3熱塑性聚醯亞胺複合材料
2.3.1概述
2.3.2AvimidKⅢ
2.3.3Avimid N
2.3.4LaRC-TPI
2.3.5聚醚醯亞胺
2.3.6其他縮聚型聚醯亞胺複合材料
2.4乙炔封端和苯乙炔封端的聚醯亞胺複合材料
2.4.1乙炔封端的聚醯亞胺複合材料
2.4.2苯乙炔封端的聚醯亞胺複合材料
2.4.3半互穿網路聚醯亞胺複合材料
2.5濕熱環境對聚醯亞胺複合材料性能的影響
參考文獻
第三章聚醯亞胺分離膜
3.1氣體膜分離的基本原理
3.1.1多孔膜的分離原理
3.1.2均質膜的分離原理
3.1.3複合膜和不對稱膜的分離原理
3.2聚醯亞胺的結構與透氣性能之間的關係
3.2.1二酐結構對聚醯亞胺氣體分離性能的影響
3.2.2二胺結構對聚醯亞胺氣體分離性能的影響
3.2.36FDA型聚醯亞胺的氣體分離性能
3.2.4雙醚二酐型聚醚醯亞胺的氣體分離性能
3.2.5異構化聚醯亞胺的氣體分離性能
3.2.6共聚結構對聚醯亞胺氣體分離性能的影響
3.2.7交聯改性與透氣性
3.2.8成膜歷史對聚醯亞胺氣體分離性能的影響
3.3聚醯亞胺氣體分離膜的製備
3.3.1不對稱平膜和複合膜的製備
3.3.2不對稱中空纖維膜的製備
3.4聚醯亞胺氣體分離膜的套用
3.4.1H2與He的分離與回收
3.4.2CO2的分離與回收
3.4.3O2/N2分離
3.4.4氣體除濕
3.4.5有機物氣相脫水
3.4.6從工業廢氣中回收有機物
3.4.7烯烴/烷烴分離
3.5結束語
參考文獻
第四章液晶顯示用聚醯亞胺取向排列劑
4.1液晶在高分子膜表面的取向排列機制
4.2TN-LCD用液晶取向排列劑
4.2.1TN-LCD對取向排列劑的要求
4.2.2TN-LCD用取向排列劑的化學結構與性能
4.2.3提高TN-LCD用取向排列劑性能的方法
4.3STN-LCD用液晶取向排列劑
4.3.1STN-LCD對取向排列劑的要求
4.3.2取向排列劑的化學結構與性能
4.3.3取向排列劑的化學結構與性能
4.4TFT-LCD用取向排列劑
4.4.1TFT-LCD對取向排列劑的要求
4.4.2聚醯亞胺LB膜作液晶取向層
4.4.3聚醯亞胺光控液晶取向材料
4.5鐵電液晶顯示器用取向排列劑
4.5.1表面雙穩態鐵電液晶顯示器用取向排列劑
4.5.2反鐵電液晶顯示器用取向排列劑
參考文獻
第五章光敏聚醯亞胺
5.1引言
5.2PSPI 負性膠系列
5.2.1酯型PSPI膠
5.2.2離子型負性PSPI光刻膠
5.2.3亞胺型PSPI光刻膠
5.2.4用水系顯影的負性PSPI光刻膠
5.3正性PSPI光刻膠系列
5.3.1自感光型正性PSPI光刻膠
5.3.2異構型正性PSPI光刻膠
5.3.3異構型正性PSPI光刻膠
5.4化學增幅型PSPI光刻膠系列
5.5光敏聚醯亞胺的套用
5.5.1商業上可供應的PSPI光刻膠
5.5.2光敏聚醯亞胺在微電子技術中的套用
5.6結束語
參考文獻
第六章聚醯亞胺非線性光學材料
6.1聚合物材料的非線性光學效應
6.1.1非線性光學效應
6.1.2聚合物的材料特性
6.2聚醯亞胺非線性光學材料
6.2.1主客體型聚醯亞胺體系
6.2.2側鏈型聚醯亞胺體系
6.2.3交聯型聚醯亞胺體系
6.2.4無機/聚醯亞胺體系
6.2.5多功能聚醯亞胺材料體系
6.3基於聚醯亞胺材料的集成光學器件
6.3.1光電互連與光互連
6.3.2聚醯亞胺電光調製器
6.3.3聚醯亞胺倍頻器
6.3.4聚醯亞胺光電開關
6.3.5聚醯亞胺光柵調製器
參考文獻
第七章聚醯亞胺薄膜的雷射精細功能化
7.1雷射誘導聚醯亞胺薄膜的物理化學變化
7.1.1紫外激消融技術
7.1.2聚醯亞胺薄膜的雷射吸收和能量傳遞
7.1.3聚醯亞胺薄膜的低能量雷射離解過程
7.1.4聚醯亞胺薄膜的高能量雷射消融過程
7.2聚醯亞胺薄膜的雷射誘導表面電導
7.2.1微米微結構與聚醯亞胺薄膜表面電導
7.2.2聚醯亞胺薄膜導電機理模型與逾滲理論描述
7.2.3精細導電圖案製作與微型感測器
7.3聚醯亞胺薄膜波導器件的雷射製作
7.3.1波導原理與波導器件
7.3.2聚醯亞胺薄膜波導材料
7.3.3聚醯亞胺薄膜波導的紫外雷射製作
參考文獻
第八章聚醯亞胺薄膜的光學各向異性及相補償作用
8.1聚醯亞胺薄膜的各向異性
8.1.1聚醯亞胺薄膜的結構各向異性
8.1.2聚醯亞胺薄膜的光學各向異性
8.2聚醯亞胺光學各向異性的調控
8.2.1化學結構的影響
8.2.2醯亞胺化條件的影響
8.2.3分子鏈線團尺寸的影響
8.2.4凝聚態結構的影響
8.2.5薄膜厚度的影響
8.2.6殘留應力的影響
8.3光學各向異性的聚醯亞胺薄膜對扭曲向列型液晶顯示器的相補償
8.3.1扭曲向列型液晶顯示器及相補償原理
8.3.2負性雙折射的聚醯亞胺液晶顯示器的相補償實例
參考文獻
第九章聚醯亞胺(納米)雜化材料
9.1引言
9.1.1雜化體系的類型
9.2聚醯亞胺在(納米)雜化材料製備的特點
9.3聚醯亞胺-無機物雜化材料
9.3.1無機物及其前體
9.3.2合成方法
9.3.3結構與性能
9.4聚醯亞胺-金屬雜化材料
9.4.1金屬摻雜劑
9.4.2摻雜方法
9.4.3結構與性能
9.5聚醯亞胺納米泡沫材料
9.5.1熱不穩定齊聚物
9.5.2納米泡沫材料的合成
9.5.3結構與性能
9.6結束語
參考文獻
第十章聚醯亞胺薄膜、塑膠和纖維
10.1薄膜
10.1.1Kapton薄膜
10.1.2Upilex薄膜
10.2高性能工程塑膠
10.2.1Vespel聚醯亞胺塑膠
10.2.2Ultem聚醚醯亞胺
10.2.3Torlon聚醯胺醯亞胺
10.2.4UPIMOL聚醯亞胺
10.2.5Aurum熱塑性聚醯亞胺聚醯亞胺
10.2.6YS聚醚醯亞胺
10.2.7YHPI聚醚醯亞胺
10.3聚醯亞胺纖維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