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羧酸鹽高效泵送劑

聚羧酸鹽高效泵送劑

聚羧酸鹽高效泵送劑,執行標準:GB/8076-2003
一、聚羧酸鹽高效泵送劑的作用
1 、在不改變各種原材料配比的情況下,添加高效泵送劑,不會改變混凝土強度,同時可以大幅度提高混凝土的流變性及可塑性,使得混凝土施工可以採用自流、泵送、無需振動等方式進行施工,提高施工速度、降低施工能耗。
2 、在不改變各種原材料配比 ( 除水 ) 及混凝土的坍落度的情況下,減少水的用量,可以大大提高混凝土的強度,早期強度和後期強度分別比不加減水劑的混凝土提高 60 %及 20 %以上,通過減水,可以實現澆築 C100 標號的高強混凝土。
3 、在不改變各種原材料配比 ( 除水泥 ) 及混凝土強度的情況下,可以減少水泥的用量,摻加水泥質量 0.2 % ~0.5 %的高效泵送劑,可以節省水泥用量的 15 % ~30 %以上。
4 、摻加高效泵送劑,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壽命 1 倍以上,使建築物的正常使用壽命延長 1 倍以上。
二、性能與摻量
泵送劑是一種重要的混凝土外加劑,是新型建材支柱產業的重要產品之一。泵送劑不但大大提高了高強混凝土的力學性能,而且提供了簡便易行的施工工藝。我國最早套用的泵送劑為減水率大於 5 %小於 10 %的普通泵送劑,如松香酸鈉、木質素磺酸鈉和硬脂酸皂等。但因為其減水率低,工程套用有限等原因很快就被取代。
目前,在我國廣泛使用的泵送劑主要為減水率大於 10 %的高效泵送劑,如三聚氰胺系、萘系、氨基磺酸系、改性木質素磺酸系等。其中套用最廣泛的是萘系高效泵送劑。萘系高效泵送劑對我國混凝土技術及施工技術的進步,對提高建築物的質量和使用壽命、降低能耗、節省水泥及減少環境污染等方面都起著重要的作用。國內幾乎所有建築類的科研院所和外加劑廠家都對其生產工藝和套用技術進行過研究和開發。由於萘系高效泵送劑的套用而出現的高強混凝土、大流動性混凝土是混凝土發展史上繼鋼筋混凝土、預應力混凝土後的第三次重大革命。可以說,減水劑的技術及其套用代表著一個國家建築材料和施工技術的水平。
但是萘系泵送劑在近幾十年的發展中也暴露了一些自身難以克服的問題。例如,用它配製的混凝土塌落度損失影響十分明顯,不可能有更高的減水率,其生產的主要原料 - 萘是煉焦工業的副產品,來源受鋼鐵工業的制約等等。為此,國內外積極研究和開發非萘系高效泵送劑,以豐富的石油化工產品為原料,以極高的減水率、極小的塌落度損失使萘系泵送劑黯然失色,從而開創出泵送劑技術和混凝土施工技術的新局面。順應時代潮流,採用國內某知名大學的國家重點實驗室歷經七年技術攻關研發的關鍵合成技術,成功生產出了新一代的共聚羧酸系減水劑,並形成一定規模化的生產。共聚羧酸泵送劑摻入新拌混凝土後,減水劑所帶的極性陰離子活性基團如一 SO 3 一、一 COO 一等通過離子鍵、共價鍵、氫鍵及范德華力等相互作用,緊緊地吸附在強極性的水泥顆粒表面,從而使水泥顆粒帶電,根據同性電荷相斥原理,阻止了相鄰水泥顆粒的相互接近,增大了水泥與水的接觸面積,使水泥充分水化,並且在水泥顆粒擴散的過程中,釋放出凝聚體所包含的游離水,改善了和易性,減少了拌水量。同時結構中具有親水性的聚醚側鏈,伸展於水溶液中,從而在所吸附的水泥顆粒表面形成有一定厚度的親水性立體吸附層;當水泥顆粒靠近時,吸附層開始重疊,、即在水泥顆粒間產生空間位阻作用,重疊越多,空間位阻斥力越大,對水泥顆粒間凝聚作用的阻礙也越大,使得混凝土的塌落度保持良好。
同傳統萘系泵送劑相比,共聚羧酸高效泵送劑具有低摻量 ( 濃度按 20 %計:摻 0.8 % ~1.2 % ) 、減水率更高 ( 可達 25 % ~40 % ) 、塌落度損失小、與大摻量的礦粉及粉煤灰適應性好等優點,而且其表面的活性作用、收縮與徐變小,產品生產中不含甲醛,氯離子含量和鹼含量均低,也無硫酸鈉鹽;具有良好的塌落度保留值,能降低混凝上早期的絕熱升溫,對大體積混凝土更具優勢。
目前國內建築工程越來越重視對高性能混凝土的套用,按《海港工程混凝土結構防腐蝕技術規範》 (JTJ 275-2000) 對高性能混凝土的要求,根據共聚羧酸系高效泵送劑產品的性能特點,其完全適宜套用在高性能混凝土中,而且是其他種類泵送劑無法代替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