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寶盆中崛起的新興工業城市

圖書信息

出版社: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第1版 (2008年6月1日)
外文書名: The Rising New Industry City in The Treasure Basin
叢書名: 中國國情叢書——百縣經濟社會追蹤調查
平裝: 247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9787802309579
條形碼: 9787802309579
尺寸: 23 x 16.4 x 1.6 cm
重量: 381 g

內容簡介

《"聚寶盆"中崛起的新興工業城市》內容簡介為:《中國國情叢書——百縣市經濟社會追蹤調查?格爾木卷》即《“聚寶盆”中崛起的新興工業城市》的調查資料起止時段為1989-2005年。1989-2005年的17年是格爾木有史以來經濟社會發生翻天覆地變化的重要時期。《"聚寶盆"中崛起的新興工業城市》緊緊圍繞改革開放後,特別是西部大開發以來格爾木搶抓機遇,不僅在經濟領域實現了由計畫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的歷史性轉變,而且在政治體制、文化體制乃至人們的價值觀念、道德準則、生活方式等方面也都發生和正在發生著的深刻變化。作為在戈壁灘上崛起的新興工業化城市,格爾木在此期間的經濟社會發展不僅在青海,而且在西部乃至全國都具有典型性,而這一切都是由格爾木特殊的區位優勢和對豐富礦產資源的開發所決定的。其國民經濟成長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不但在青海一直名列前茅,而且在全國也很有代表性。所以,在總結和肯定格爾木取得的一系列成績的同時,還應在經濟社會發展中對存在的問題進行探討,為省、州、市各級黨委和政府制定更加科學合理的中長期規劃提供行之有效的決策依據。
《“聚寶盆”中崛起的新興工業城市》由四大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是綜述,重點介紹了格爾木所處的特殊地理位置及1989-2005年經濟社會發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第二部分是研究報告,有4篇文章,即:一是對格爾木經濟社會發展戰略模式的探索;二是格爾木城市功能定位與產業發展戰略;三是“十一五”時期格爾木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思想和奮鬥目標及主要任務;四是對加快格爾木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思考與建議。第三部分是總調查報告,也是《"聚寶盆"中崛起的新興工業城市》的主體,共有三篇。第一篇是經濟,由10章組成,第一章經濟綜述、第二章工業和商業、第三章農業、第四章畜牧業、第五章“天路”上樹起的豐碑——交通、第六章郵政電信、第七章固定資產投資、第八章蓬勃發展的保險業、第九章勞動工資、第十章財政稅務及金融業。第二篇社會,由第十一章人口、第十二章教育、第十三章盔化、第十四章醫療衛生、第十五章體育事業、第十六章科技、第十七章城鄉建設舊貌換新顏組成。第三篇政治由第十八章黨的建設、第十九章民眾團體、第二十章政事、第二十一章政治組成。第四部分由專題報告和戶情調查報告組成。
《"聚寶盆"中崛起的新興工業城市》的特點在於體現“數字格爾木”,力戒空話套話,擠乾“水分”,用翔實的第一手資料充分顯現17年來格爾木經濟社會發展依託資源優勢,使其真正轉化成了經濟優勢。“數字格爾木”有許多值得研究的內容,突出表現在一個“活”字,就是說黨的改革開放和西部大開發“活”的政策和格爾木人“活”的思想觀念為格爾木經濟社會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因而使格爾木的經濟總量不斷實現質的飛躍。1989年生產總值為1.75億元,到2005年時達到56.73億元,增長了31.42倍,年均遞增24.29%。
1989—2005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276.78元提高到8979.9元,增長6倍,年均遞增12.93%,農牧民人均純收入由878元提高到3349元,。增長2.87倍,年均遞增8.83%。與此同時,工業化進程明顯加快,經濟實力得到全面提升,工業增加值由1.19億元增加到32.1億元,增長26倍,年均遞增22.87%,全市財政收入由0.22億元增加到2.53億元,增長10.5倍,年均遞增16.49%。特別是1998年西部大開發以來,格爾木的產業結構調整成效顯著,特色經濟框架逐步形成。“十五”時期(2001-2005年),堅持把培育和形成產業優勢與特色作為經濟結構調整的主攻方向,推動優勢產業向提高規模擴大總量、綜合利用上水平、精深加工上檔次轉變,以鹽湖、石油、天然氣、商貿物資流通業和有色金屬為支柱的特色產業及其資源精深加工產業發展加快,特色旅遊業和設施農牧業開始起步並有較快發展,形成了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格局。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在經濟總量中所占的比重由“九五”末2000年的3.28:56.15:40.57調整為“十五”時期2005年末的1.08:69.86:29.6。在此期間,先後建成和開發了石油天然氣綜合利用、澀(澀北)、寧(西寧)、蘭(蘭州)天然氣管道、百萬噸鉀肥及其綜合利用30萬噸鉀鎂肥、碳酸鋰及系列產品等一大批優勢資源的開發項目,使工業成為“強市富民”的支柱產業。
自2000年以來,格爾木的工業發展迅速,並向全面、縱深和循環綜合利用方向發展。尤其是2003-2005年間,鹽湖集團、青海油田公司、中信國安、青海鋰業、慶華集團、勝華集團、中浩公司等大型企業在鹽湖資源、石油天然氣、有色金屬方面的開發給格爾木的工業注入了強勁的活力,也奠定了格爾木西部新興工業城的基礎地位,因而使世人有了一個共識:“青海的發展看海西,海西的發展依靠格爾木,而格爾木發展的重點就在於工亞”。因此,工業是格爾木的強市之本,立市之基。從全市經濟社會發展來看,工業增長勢頭突飛猛進,實力進一步增強,工業發展的速度、效益以及對經濟發展的貢獻明顯提高,已成為拉動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力量。2003年、2004年、2005年格爾木的工業增加值分別達到14.5億元、21.9億元和32.1億元,由此可見,格爾木的工業發展已經是一年上了一個台階。
格爾木的工業在全面、縱深發展的同時,將發展循環經濟確定為奮鬥目標。因此,格爾木要走好新型工業化道路,就應該選擇循環經濟模式。發展循環經濟的重點是結合鹽湖資源的綜合開發,緊緊圍繞油氣-鹽化工產業鏈,煤-焦-鹽化工產業鏈,有色金屬-天然氣-鹽化工產業鏈,鐵礦-焦炭-鋼鐵產業鏈。布局建設一批循環經濟試驗項目,加快延伸產業鏈,將電力、石油、天然氣化工、鹽湖化工、有色金屬等多種產業橫向連結起來,初步構建循環經濟生態工業鏈。如今,一座新興的工業城正在“聚寶盆”中崛起,隨著鹽湖工業園、冶金工業園、西藏工業園的規劃和建立,格爾木走工業化道路的步伐會更加堅實有力。
《"聚寶盆"中崛起的新興工業城市》的另一特點是對格爾木17年來經濟社會發展在全面回顧和客觀總結的基礎上,又對未來10-20年經濟社會發展前景探討了切實可行的具有前瞻性預測和提出了相應的對策研究。隨著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步步深入和柴達木循環經濟區的加快發展,格爾木的資源開發將會迎來新一輪高潮,而且其開發的規模和力度超過前50年的速度。格爾木這個新中國成立初期還是一片荒漠的戈壁灘必將在青藏地區乃至整個西部區域經濟中發揮日益突出的帶動作用和輻射力,成為21世紀青藏高原上最大的新興工業化中心城市。

目錄

第一部分 綜述
中國鹽湖城格爾木市概況
一 戰略地位重要
二 自然資源豐富
三 產業體系初具規模特色優勢明顯
四 獨具特色的旅遊資源
五 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綜合實力不斷增強
六 格爾木再鑄輝煌看今朝
第二部分 研究報告
對格爾木經濟社會發展的思考與對策
一 對格爾木經濟社會發展戰略模式的探索
二 格爾木城市功能定位與產業發展戰略
三 “十一五”時期格爾木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思想和奮鬥目標及主要任務
四 對加快格爾木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思考與建議
五 17年來格爾木發展實踐的寶貴經驗和深刻啟示
第三部分 總調查報告
第一篇 經濟
第一章 經濟綜述
第一節 國民經濟得到持續發展
第二節 以礦產資源開發為重點的第二產業躍居首位
第二章 工業和商業
第一節 大漠戈壁上崛起的工業
第二節 所有制結構和三產變化
第三節 以豐富的自然資源為依託大力開發優勢產業
第四節 商業
第五節 個體業和服務業
第三章 農業
第一節 戈壁灘上的綠洲耕地
第二節 高效優質的農作物鑄就綠洲農業
第三節 農村經濟體制改革
第四節 綠洲農業邁向現代化
第五節 民營經濟異軍突起
第四章 畜牧業
第一節 獨具特色的高原草場
第二節 傳統畜牧業煥發勃勃生機
第三節 畜牧業的科學化發展
第五章 “天路”上樹起的豐碑——交通
第一節 穿越戈壁灘的“鋼鐵巨龍”
第二節 格拉段再鑄輝煌
第三節 著力打造青藏鐵路經濟帶
第四節 公共運輸及客運發展
第六章 郵政電信
第一節 改革中的郵政業
第二節 飛速發展的電信業
第三節 國防通信工程
第七章 固定資產投資
第一節 固定資產投資逐年增加
第二節 “七五”時期以來固定資產投資完成情況
第三節 固定資產投資來源
第八章 蓬勃發展的保險業
第一節 發展歷程
第二節 穩步快速發展保險業的機遇與挑戰
第九章 勞動工資
第一節 企業從業人員
第二節 職工工資總額和年平均工資大幅度提高
第三節 行政、企事業單位職工工資逐年增加
第十章 財政稅務及金融業
第一節 財政收入與各項稅收
第二節 財政收支狀況
第三節 金融業
第二篇 社會
第十一章 人口
第一節 人口數量
第二節 民族
第三節 自然變動
第四節 人口遷移對格爾木城市發展的影響
第五節 控制人口增長、始終不渝貫徹執行計畫生育基本國策
第十二章 教育
第一節 行政管理
第二節 中國小教育
第三節 民族教育
第四節 成人教育
第五節 民辦教育
第六節 教育經費
第七節 教師隊伍
第十三章 文化
第一節 機構與設施
第二節 廣電報刊
第三節 民眾文化
第四節 文化創作
第十四章 醫療衛生
第一節 機構
第二節 醫療
第三節 衛生防疫
第四節 婦幼保健
第五節 公共衛生
第六節 藥政管理
第十五章 體育事業
第一節 體育管理機構與設施
第二節 豐富多彩的學校體育
第三節 煥發生機的民族體育
第四節 有聲有色的民眾體育
第五節 體育健兒勇創佳績
第十六章 科技
第一節 科研機構
第二節 科技成果
第三節 農牧科學研究
第十七章 城鄉建設舊貌換新顏
第一節 城鎮建設規劃
第二節 日臻完善的城市基礎設施
第三篇 政治
第十八章 黨的建設
第一節 基層組織和黨員隊伍不斷發展壯大
第二節 市委在不同時期制定的經濟發展戰略目標
第三節 政治協商
第十九章 民眾團體
第一節 工會
第二節 共產主義青年團
第三節 婦女聯合會
第四節 文學藝術界聯合會
第二十章 政事
第一節 民政
第二節 社區建設
第三節 人事管理和社會保障
第四節 監察
第二十一章 政法
第一節 公安
第二節 檢察
第三節 法院
第四節 司法
第五節 “十五”期間依法治理成效顯著
第四部分 專題、戶情調查報告
專題報告
專題一青海鹽湖工業集團有限公司
專題二瀚海企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專題三格爾木農墾(集團)有限公司
專題四青海中信國安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專題五青海油田開發
專題六格爾木崑崙經濟開發區
戶情調查報告
500戶格爾木居民問卷調查報告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