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水寺[綿陽]

聖水寺[綿陽]

聖水寺,位於四川省內江市中區城西3公里處,沱江之濱,是川中頗有名氣的寺廟,稱“中川第一禪林”。該寺建於唐鹹通年間(860—873),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及清康熙年間(1662—1722)均曾培修,宋時名興慈院、聖水興慈寺,後又復原名。因後山有泉水流出,被視為“靈泉”,故名聖水寺;寺廟建築面積六千多平方米,原有房屋170餘間。現存明、清建築五重大殿及一些附屬建築。如今是內江市佛教協會駐地。

聖水寺位於內江市中區城西3公里處,沱江之濱,是川中頗有名氣的寺廟,稱“中川第一禪林”。該寺建於唐鹹通

聖水寺
聖水寺 千佛寶殿
年間(860—873),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及清康熙年間(1662—1722)均曾培修,宋時名興慈院、聖水興慈寺,後又復原名。因後山有泉水流出,被視為“靈泉”,故名聖水寺;寺廟建築面積六千多平方米,原有房屋170餘間。現存明、清建築五重大殿及一些附屬建築。東面以內至外主體建築有園覺樓藏經樓大雄寶殿,稱大寺;西面主體建築為大悲殿,稱古寺。寺左側有摩岩刻千手觀音坐像一軀,為宋代所刻,高8米,寬8米。胸前束帶,著雙領下垂衣,頭戴寶冠,面部因而豐滿,雙耳下垂,除正中兩手捧置胸前外,其他各手則持經幢、寶塔等法器。

寺內景觀

聖水寺初建於唐代鹹通年間,即公元860―870年,宋代始名興慈禪院,後因寺後山有泉水流出,終年不涸,水質

聖水寺聖水寺 全景
清純,甘甜爽口,被視為靈泉,故更名為“聖水寺”。座落於四川內江市城郊的聖水寺系四川省的八大叢林之一,號稱“中川第一禪林”,因其歷史久遠,古蹟遍剎,高僧大德輩出,在四川佛教界享有崇高的地位。如今是內江市佛教協會駐地。聖水寺占地面積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8千多平方米,廟房200多間,常住僧伽50餘人。有完善的住宿和參飲設施。寺院屬依山式建築,院落式布局。它共分4大院落:中軸線上自西向東布局的圓覺樓、藏經樓、大雄寶殿、天王殿,均屬明清風格;中軸兩側是迴廊,有客堂、五觀堂、禪堂、念佛堂等;寺院左側有玉佛殿、三聖殿、藥師殿;再向左側是觀音殿和地藏殿;寺院右側以祖師殿為主體構成一個獨立的院落。
聖水寺現有石刻67龕、450餘尊,總長60餘米。從年代可分為唐、宋、石刻群;從內容上看,有闡釋教人的,有宏揚佛法的,有教化眾生的,有啟迪人發願祈福的;從題材上看,有宗教的,也有世俗的。其中的千手觀音石刻造像和圓覺樓的十二圓覺像,分別代表了唐、宋石刻造像的不同風格。此外,明代所建的石拱橋和放生池以及藏經樓前經幢都具有很高的史學價值。同時,聖水的書法更是琳琅滿目,美不勝收。特別是明代的“名相大儒”趙貞吉所書“聖水寺”和“書聖水岩石”豪情奔放,飄逸俊秀,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歷史人物

聖水寺歷史上先後出現了幾名高僧大德,他們是丈雪默野可拙、清德諸師以及王恩洋居士。

聖水寺聖水寺內一角

丈雪,蜀中詩僧,生於明代萬曆38年,康熙34年圓寂,有《錦衣傳燈錄》、《青松集》、《耆老篇》等著述傳世。他是繼唐神秀、慧能之後,蜀中禪學一脈宗師,對四川佛教的發展起了一定的作用。

可拙和尚是今江蘇溧陽人,屬梁平雙桂堂破山祖師的弟子,清康熙年間隻身來到聖水寺,率領眾僧,歷經艱辛,修復了早巳破敗的寺院,並開期傳戒,使聖水寺達到極盛,躋身於四川八大叢林之列,占地3萬多平方米,常住僧伽120餘人。其時,寺內樹木參天,臨沱江一面楠木成林,後山古柏森森,香火鼎盛。
王恩洋居士是我國近年佛教界著名學者。1942年,他來開壇講學說法,並與內江一些知名人士積極籌備“東方文教研究院”。1944年,在其他幾位居士的支持下,該院終於建成,次年在聖水寺開學。研究院共分為問學部、研究部、修學部和函授部,學者甚眾。如今中國西南、港台許多地區的大德高僧當年都是王恩洋居士的學生,他有幾十萬字的著作散見於世界各地,許多文章成為當今人們研究的熱點。

清德上人,1925年生於四川資中縣。1945年在四川彭縣九峰山海會堂出家,1958年畢業於北京中國佛學院,曾任聖水寺方丈、內江市佛教協會會長、現任雅安滎經縣雲峰寺方丈、四川省佛教協會副長、中國佛教協會常務理事,省、市政協委員。數十年來,清德和尚篤信佛教,鑽研佛學,矢志不渝,深得佛門弟子的愛戴和三室弟子的敬重。1986年來後,他積極協助宗教部門落實宗教政策,四方籌集維修寺院資金,為聖水寺的修復做了大量的工作,先後受到省、市政府和宗教部門的表彰,還先後與美國日本、港、澳、台等國家和地區進行了友好交流。

方丈

聖水寺的方丈智海法師。智海入主聖水寺的第一件事,就是狠抓道風建設。道風,最根本的是人的精神風貌。

聖水寺聖水寺 沱江石
智海常開示說:出家人,世人尊稱為“師”,理應為人師表,做社會道德和禮儀的榜樣。抓道風建設,就是整頓紀律,難免觸及他人的利益,要推行起來面臨許多難度。於是,他先找幾位志同道合的人制訂計畫,研究措施,形成共識。然後,提交管委會成員研究通過後,將新的紀律和規章曉知以眾,將無德操且累教不改的出家人和常住居士請出佛門。
為了提高廣大信眾佛教文化的素養,智海每天下午還親自登座講經說法。平常還禮清省內外的高僧或具有各類專長的專家學者傳學解惑。在近一年時間裡,聖水寺先後開展了3個月的安居(即閉門學習、領悟佛教經典的活動)、傳授菩薩戒、內觀禪等系列活動。為了增強聖水寺佛教文化的厚重感,智海耗巨資,禮請了一套涵蓋佛教歷代文獻資料的大型系列書《大藏經》,成為聖水寺的鎮寺之寶,了卻了內江人想一睹其真容的心愿,填補了川南文化資源的空缺。智海認為,抓寺廟內道風建設是根本,讓更多人了解、學習傳統文化是任務。智海把親近寺廟的人分為3類:一是燒香拜佛者,二是了解、學習傳統文化者,三是旅遊觀光、滿足文化、休閒娛樂者。當今的許多寺廟,一般只能滿足第一類人需要,純宗教成份較重。作為現代佛教,應該在滿足人們純宗教需求的同時,以寺廟宗教場所為中心,再開闢一個佛教文化帶,以滿足第二、三類人的需求。因此,在他住持聖水寺僅幾個月時間,就拆巨資改建出供人們感受佛教文化氣氛的禪園。禪園集素餐、禪茶、現代園林於一體,從建築設計到裝修都典雅古樸,處處有勝景,景景透禪機。
禪園中以愛護自然環境,珍惜水資源,愛惜生命為主題的沱江石館,樹奠園吸引了許多學生、軍人、機關幹部、
聖水寺聖水寺
商人和文人學士前來參訪。許多人在這兩處景點駐足沉思後,寫了許多優美的詩文。人們感念智海的慈悲,也慨嘆佛教人文精神的崇高與偉岸。聖水寺禪園的成功,是傳統佛教在現代文明中閃爍出的靚麗風景。它預示著傳統佛教在任何時候都具有蓬勃生機,生命之樹常青,給人們永遠帶來福蔭的生命之葉常綠!禪園面向社會的轟動效應鼓舞了智海,也使那些抱殘守舊者放棄陳見。他們共同認識到,應該把聖水寺的文化氛圍做好,做大,做堅實,以吸納更多人來接受佛教文化的洗禮。於是,他們共同發心,積極建聖水寺楠木樹園區、羅漢松園區、銀杏樹園區、桂花樹園區,“丈雪法師紀念園林區”,力爭3年內讓聖水寺古木參天,綠樹成蔭,蒼翠蓊鬱,使內江的這塊風水寶地煥發新春。目前,智海正著手寫作《現代園林學》一書,將全面闡示他的自然觀、環境觀、人文觀,體現他獨特的美學思想。
智海的這些努力,吸引了一大批文人學士。先後有書法家、音樂家、文藝家、盆景根藝家來聖水寺搞創作活動。目前,智海與書法家們一道,正積極籌建“內江聖水寺書畫院”,創建了古典繪畫工作室。文藝家們正籌劃組建“內江聖水寺創作室”,用現代手法創作體現佛教文化思想的文藝作品。

地理位置

聖水寺座落於四川內江市城郊,內江位於中國開發較早的巴蜀腹心地區總面積13340平方公里,總人口896萬,因

聖水寺聖水寺
盛產甘蔗白糖和蜜餞,享有“甜城”美稱。內江地處成渝兩市的中間地帶,沱江蜿蜒縱貫其間,承西川之水,直下瀘州、重慶,東出夔門;陸路為成渝必經之道,古驛道至今猶存,素有“東大路”之稱,為川中水陸要衝辰物產豐盛,商品經濟發展較早,歷來舟車往返,商侶雲集,歷史悠久,人文薈萃。當今世界經濟的發展,正形成一個統一的國際市場。中國與世界的距離,正在日益縮短。內江的發展離不開全國以及世界各國的進步與支持。為了建設一個文明富裕的新內江,內江人民將以更加寬闊的胸襟,更加開放的意識,更加求是的態度和更加開拓的精神,迎接各國、各地更多的朋友來開發這片熱土,建設美好地家園,為昂首跨入嶄新的二十一世紀而不懈地努力。內江地跨東經104°11‘~ ̄105°45‘,北緯29°11‘~30°39‘。幅員面積13340平方公里。以內江市中區為中心城市、轄市中區、東興區、簡陽市、資陽市和資中、威遠、隆昌、安岳、樂至等縣(區、市)。本市東南和西北分別與重慶成都兩市連界,南同瀘州、自貢兩市接壤,西界樂山市,北界德陽市,東北與遂寧市毗連。地理上位於四川盆地的中心。內江歷史悠久,人文薈萃。內江素有“文化之鄉”的美稱,歷代名人志士輩出:文學家一王褒、董鈞、趙雄、羅淑、邵子南,書畫家公孫長子、張善子、張大千、音樂和天文學家萇弘,理學家陳摶,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喻培倫大將軍,偉大的革命家、軍事家陳毅元帥等更是功高入雲,堪稱時代楷模。內江市地形屬四川盆中淺丘,由侏羅系、白堊系紅色地層演變而成的淺丘地形占幅員面積的88%,其餘為低山地形。境內集水面積大於4平方公里的中小河流共95條,分屬沱江、涪江、岷江三個水系。內江深居內陸,屬亞熱帶濕潤氣候,具有冬暖、夏熱、春早、無霜期長,雨量充沛的特點。受境內地質構造,出露岩層的制約,土壤均為丘陵區的紫色土和江河沿岸灘地的新積土。植被為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區。

旅遊及募捐

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一場裡氏7.8級強烈地震襲擊了四川省汶川縣,德陽、綿陽、都江堰等多處城市均受到

聖水寺聖水寺為地震災區募捐
地震的嚴重破壞,地震瞬間奪去了上萬人的生命。嚴重災情牽動了所有中國人的心,牽動了廣大佛子們的心。“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智海法師及聖水寺長住法師們悲心涌動,發起了一場捐款捐物的募捐活動,為災區的救援和重建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當地氣候條件優越。年平均氣溫在17℃左右,大於或等於10℃的有效積溫達5500--5700℃,年降雨量800—1100毫米,年日照時數在1200小時左右,無霜期長達300天以上。當地美食有:珍珠粉耙、回鍋肉、金絲牛肉、豆腐腦、油炸耙、周蘿蔔、家常膳魚、珊瑚肉丸、乾燒魚、姜汗雞塊、肥腸魚、清湯雞膏、紅燒兔肉。

寺內景點

聖水寺 聖水寺
聖水寺 聖水寺
聖水寺 聖水寺

相臨景點

羅泉古鎮古宇湖內江大自然景園重龍山資中文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