者太村

者太村,隸屬於雲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廣南縣,風景宜人。

基本信息

者太村

者太村位於雲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廣南縣西北部者太鄉政府所在地,地處滇桂黔交界地區,境內有革奪仙人洞和清水江峽谷等景點,有發展旅遊的廣闊前景。全村由5個壯族自然村組成,共有561戶,2271人。人均耕地面積1.5畝,人均純收入627元(2003年)。5個村子坐西南朝東南,背山面壩,森林植被覆蓋率達90%以上,充分體現壯族依山傍水、“寧肯挖山不占良田”的建寨理念。民居建築中,木結構壯式乾欄建築占90%以上。有老人亭“亭棚”,多建在寨中,為老人傳道、授業、解惑之亭,實則男性專屬之亭,女性禁入。後衍變為句町王廟(也稱土主廟)、神農廟或儂智高廟,一寨一亭世代相傳,故有的也叫寨神亭。建房須經選址、擇日、開山伐木、立柱、上樑、進房等幾個儀程,每個過程所用祭品有酒、雞、糯粑等。紡織、染色、刺繡工藝保持傳統風格,壯錦用紅、黑、黃、藍等5色紗線織成方格圖案的土布,常用作被裡、女性頭帕、包袱、圍帕等,工藝精湛,色彩豐富,是中國的四大名錦之一。壯錦圖案多是花、鳥、蟲、魚、蛙、鹿、鶴、兔等動物圖案,也有雲、水紋等,圖案栩栩如生。此外還有織錦、刺(戳)錦、繡錦、扣錦、剪(制)錦等工藝。壯族服裝服飾保持原貌,男性頭包自織自染的棉布包帕,穿對襟布紐裝、大襠褲、布鞋。女性傳統裙裝老年、成年、青少年一樣,頭帕用自製花方格織錦在前額包紮成兩支斜上的角狀帕式,有遮陽。衣服多為收腰、翹腳邊、右衽斜襟式上衣。戴銀項圈,配銀、玉牌等胸飾。用土布縫製百褶裙,腰部用兩頭有袋的寬邊腰帶從後往前繫緊,使之在衣服下擺露出。褲裙同時穿著,衣短而裙長,裙裝講究帕、衣、裙、鞋配套。女性將長發束在頭頂作錐髻狀,插上銀簪。勞動時包繡花匾形頭帕,平時在家或節日、趕集等喜慶場合包織錦角帕。壯族衣食住行都有一定禮儀。信仰自然神靈,龍山有山神、樹神,寨子有寨神,崇拜祖先,每家都供有神龕。每年三月祭龍山,到“亭棚”祭祀儂智高。者太村壯族音樂舞蹈與民族體育結合。最具特點的是“攏雅歪”,攏即耍、跳、舞之意,雅意為女神,歪意為水牛。“攏雅歪”即水牛(母)神之舞。道具包括披袍扮水牛神,儺面具,古代兵器長棍、長矛、大刀、鋼叉、戢、勾鐮、三節棍等。牛皮鼓、大鈸和水牛角用於伴奏。舞蹈主要有地面舞和爬高台舞,套路豐富,特點鮮明,既有舞蹈藝術風格,又有雜技技巧,驚險刺激,深受壯家人喜愛。“攏雅歪”以傳習方式傳承,代代相傳。有傳習人和傳習團體。[1]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