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龍頭遺址

該遺址中的陶器特徵鮮明,陶質多以黃褐泥質陶為主,紅衣和夾砂陶次之。 該遺址中的骨器製做工藝比較發達,主要器形有鏃、魚鏢、錐、刻紋骨管、骨紡輪、骨匕等。 該遺址的發現,為研究嫩江流域青銅時代文化增添了新的資料、並有較高的歷史、藝術和科學研究價值。

老龍頭遺址,座落在齊齊哈爾市富拉爾基區杜爾門沁達族鄉前罕伯岱村東的一級台地上。東南距嫩江河道約2公里,西南距庫勒河床30米,北距洪合村約5公里。遺址西北部為大面積耕地,南側為階地邊緣的大斷面,由下至上垂直,高出坡下草原5―8米。東側邊緣呈斜坡狀坡度較陡,地下為沼澤地帶,地勢比較低洼,現為富拉爾基發電總廠儲灰場。 富拉爾基老龍頭青銅時代遺址,經過近十幾年來的考古調查,特別是97年的考古發掘,出土了一批造型新穎、獨具特色的紅衣陶鴨形壺和仿皮囊壺及虎鹿相搏的青銅牌飾等。該遺址中的陶器特徵鮮明,陶質多以黃褐泥質陶為主,紅衣和夾砂陶次之。黃褐陶均手制,火候較高。陶土經過淘洗,泥條盤築。口沿直口略多,侈口較少,以尖唇為主,圓唇次之。紋飾大多飾在口沿及頸部,主要紋飾有附加堆紋、圓窩紋、指甲紋、三角形戳刺紋、幾何形三角紋等。器形有罐、壺、豆、鬲、單耳杯、缽、陶支座等。具有代表性的陶器還有單耳鬲。
該遺址中的骨器製做工藝比較發達,主要器形有鏃、魚鏢、錐、刻紋骨管、骨紡輪、骨匕等。骨鏃型制較多,均帶梃,依鋒部分為三棱、五棱及矛型。
該遺址的發現,為研究嫩江流域青銅時代文化增添了新的資料、並有較高的歷史、藝術和科學研究價值。1999年1月10日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