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直立性低血壓

老年人直立性低血壓

一旦發生體位性低血壓,立刻將病人抬放在空氣流通處,或將頭放低,松解衣領,適當保溫,病人一般很快甦醒。對發作持續較長而神智不清楚的病人,可針灸百會、人中、十宣,必要時皮下注射升壓藥。由氯丙嗪所致的體位性低血壓禁用腎上腺素,因為腎上腺素具有 α作用和β作用,而α作用可被氯丙嗪所阻斷,β作用就會突出地表現出來,引起某些血管擴張,使血壓進一步降低。此時可選用單純興奮α受體的擬腎上腺素藥,如美速可新命,或新福林等,但糾正血壓效果也不可靠。

體位性低血壓是老年人的常見病,據統計65歲以上老年人體位性低血壓者約占15%,其中75歲以上的老年人可高達30%~50%。老年人由於心臟和血管系統逐漸硬化,大血管彈性纖維也會減少,交感神經增強,可使老年人收縮期血壓升高。長期偏高的血壓,不僅損害壓力感受器(位於頸動脈處)的敏感度,還會影響血管和心室的順應性。當體位突然發生變化或服降壓藥以後,在血壓突然下降的同時,缺血的危險性也大大增加。此外,老年人耐受血容量不足的能量較差,可能與其心室舒張期充盈障礙有關。因此,任何急性病導致的失水過多,或口服液體不足,或服用降壓藥及利尿藥以後,以及平時活動少和長期臥床的病人,站立後都容易引起體位性低血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