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手目(化石)

翼手目(化石)

正文

翼手目拇指短而游離,腰帶及後肢弱,相對較短;頭骨吻部較短,矢狀脊發達,聽囊大。門齒弱,犬齒尖利,上臼齒有W型外脊,下臼齒三角座高,跟座低,臼齒結構與原始食蟲類者極為相似。牙齒數目22~38個不等,齒式有重要的分類意義。
迄今,翼手目的兩個亞目都有化石發現。其中,大翼手亞目(Megachiroptera),化石僅零星發現在歐洲漸新世至中新世,起源不清。小翼手亞目(Microchiroptera),化石種類較多。
翼手類起源於食蟲類,可能在古新世時已能飛行。但由於它的骨骼脆弱,生態特殊,化石保存較少,因此整個翼手目的系統發育歷史還不清楚。
最早的翼手目化石發現在中始新世,包括北美的第二指仍處游離狀態食指伊神蝠 (Icaronycteris index)和德國的類樹鼩古蝠(Palaeochiropteryx tupaiodon)。它們分屬兩絕滅科,都保存有完整骨架及印模,表明已完全適應飛行。新生代中期的翼手類化石,主要發現在歐洲,如法國漸新世的庫爾西磷礦蝙蝠動物群等,現在已知絕滅屬約20餘。新生代晚期,主要為第四紀時,蝙蝠化石較多,約有50餘現生屬的化石材料發現在世界各地的洞穴裂隙堆積中。
中國最早的蝙蝠化石為發現在山東臨朐山旺的意外山旺蝠(Shanwangia unexpectuta)。第四紀時,北京周口店洞穴堆積中找到翼手類化石有8屬10種。另外,近年來在江蘇、安徽等上新世裂隙中也找到不少完整的蝙蝠化石。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