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駁領

翻駁領(英文:lapel)一般指西式服裝外裝、上裝的翻領,是衣領(英文:collar)外型的一種。衣領是上裝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由於它處在人們視覺範圍最敏感的部位,往往會受到人們的特別注意。尤其是翻駁領,如果配領方法不當,就會造成爬領或翻領不貼身的現象,嚴重影響上裝的成品質量和著裝效果。

簡介

一般適用於西式男裝上裝、西式女裝上裝、男士大衣、女士大衣、男士大、小禮服等。

配領方法

本配領方法的特點要把翻駁領的立體構成原理運用到平百結構中,具體步聚如:

根據款式圖在前衣片上做領子造型設計.

① 設:翻領寬b=4厘米,領座高a=3厘米。

② 由頸肩點(SNP)向右延長肩縫線至A點,取值0.8a=2.4 厘米,連線A 點至駁止點(第一粒扣位)並向上延長為駁口線。

③ 由A點沿肩縫線左量0.2a+b=4.6厘米定點。由該點開始進行領子造型。

④ 以駁口線為對稱軸作出領型的對稱圖形,並畫好前領口線。

作後領外止口線造型.

① 由頸椎點(BNP)下量b-a=1厘米定點,再由頸肩點(SNP)沿肩縫線右量前肩縫處的“▲”長度定點。

② 用多功能服裝專用尺的曲線部分將定好的兩點連結,畫出後領外止口線的造型,並是出其長度“¢”。同時量出後領口弧長“O”。 3. 前衣片上畫出領子結構圖。

① 由A點沿肩縫線右量0.9=2.7厘米定點為c點,並連線c.b兩點。

② 以c點為圓心,以cb為半徑向上畫弧,再由B點上量¢-O+(0.3-0.8)厘米(薄料0.3厘米,一般原料0.5厘米,厚料0.8厘米),與圓弧線相交於B1點,連線C B1兩點。

③ C點向上作C B1線的垂線,取值後 領弧長“O”定點為C1點;再以C1點向右作C C1線的垂線,取值a+b=7厘米,定點為C2點向下作C1 C2線的垂線。

④ 用多功能用裝專用尺的曲線部分將領底弧線和領外止口線畫右既完成。扣翻領也可用此法配領。

駁領設計

嚴格地講,駁領形也是翻折領的一種,但是駁領多了一個與衣片連在一起的駁頭,同通常意義上的翻領相比又很不一樣,所以在服裝設計中經常把它單獨列出作為一種領型。駁領的形狀由領座,翻折線和駁頭三部分決定。駁頭是指衣片上向外翻折出的部分,駁頭長短,寬窄,方向都可以變化,例如駁頭向上為槍駁領,向下則是平駁領,變寬比較休閒,變窄則比較正式。此外,駁頭與駁領接口的位置,駁領止口線的位置等對領型都會有很大的影響,小駁領比較優雅秀氣,大駁領比較粗狂大氣。駁領要求翻領在身體正面的部分與駁頭要非常平整地相接,而且翻折線處還要平伏地貼於頸部,所以結構工藝比較複雜。駁領在童裝中一般僅限於男童西裝和演出服裝,男女童裝的休閒小外套也會使用,但是較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