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茂齋

翰茂齋與晚清民國的文人墨客

琉璃廠翰茂齋掌柜的是北平大興人士李月庭(1870-1940). 由於他的技術精湛,
為人忠厚老實,其作品頗受歡迎。
在晚清民國時期,他與眾多的文人墨客一道(如:羅振玉張海若秦樹聲張伯英沈尹默趙世駿華世奎彭翼仲成多祿陳陶遺陳寶琛寶熙姚華 等),創作了大量的碑文墓誌作品。這些鐫刻碑帖被國內外眾多著名的圖書館和金石愛好者收藏。
《彩雲曲》便是與樊增祥張伯英董士恩張大千合作為賽金花墓碑之作,鐫刻於1937年,目前保存於北京陶然亭公園慈悲庵內。

年代

碑刻名稱

作者

清宣統二年(公元1910年)

《張之洞墓誌》

陳寶琛撰並正書;徐世昌篆蓋

清宣統三年(公元1911年)

《張亨嘉墓誌》

吳曾祺撰;陳寶琛正書,鄭沅篆蓋

民國二年(公元1913年)

《曹公烺墓誌》

夏壽康撰;張伯英正書

民國三年(公元1914年)

《郭瑞墓碣》

林紓撰陰;彭翼仲正書陽,祝椿年正書陰

民國七年(公元1918年)

《梁濟殉道碑》

彭詒孫撰;彭汶孫正書

民國八年(公元1919年)

《李宏齡墓誌》

謝緒璠撰;傅增淯正書,何艮篆蓋

《土地祠記》

李鍾豫撰;祝椿年正書

《安平公所碑》

李鍾豫撰;祝椿年正書

民國十年(公元1921年)

《靜園記》

林紓撰;趙世駿正書

民國十一年(公元1922年)

《容膝榜書》

盧鑄撰並跋;寇遐隸書

《陸誠安及妻吳氏墓碑》

康有為撰並正書

民國十二年(公元1923年)

《魯案與王正廷論青島土地權書》

陳乾撰;秦樹聲正書並行書跋

《丁公弭盜碑記》

賈恩紱撰;楊其煥隸書,李維熙篆額

民國十三年(公元1924年)

《翁斌孫墓誌》

言敦源撰;華世奎正書,羅振玉篆蓋

《王振聲暨妻郝氏合葬志》

王式通撰;寶熙正書,袁勵準篆蓋

民國十四年(公元1925年)

《于凌辰神道碑》

柯劭忞撰;成多祿正書,徐鼐霖篆額

《朱家寶墓誌》

馬其昶撰;趙世駿正書,吳昌碩篆蓋

《京兆公園碑》

薛篤弼撰;陳方楠隸書,陳際翔篆額

民國十五年(公元1926年)

《呂海寰墓誌》

柯劭忞撰;華世奎正書,張權篆蓋

《故總理王公祝三紀念碑》

朱是撰文,張伯英書寫

《遠威將軍陸軍上將徐公(徐樹錚)碑》


《李鳳山墓志銘》

柯劭忞撰文,寶熙書丹,羅振玉篆額

民國十六年(公元1927年)

《宋小濂墓誌》

王樹楠撰;成多祿正書,徐鼐霖篆蓋

《田應璜墓誌》

袁金鎧撰;成多祿正書,金梁篆蓋

《陳乾墓碑》


《朱寶山墓碑》

劉春霖撰並正書

《朱寶山妻鮑氏墓碑》

劉春霖撰並正書

民國十七年(公元1928年)

《孫岳墓誌》

張繼撰;沈尹默正書,崔其樞篆蓋

民國十八年(公元1929年)

《孫岳墓碑》

王道元撰;張海若隸書

《雷錫晉墓誌》

王樹楠撰;寶熙正書,羅振玉篆蓋

《李學銘墓誌》

柯劭忞撰;寶熙正書,羅振玉篆蓋

《李[學銘]妻阮氏墓誌》

賀良朴撰;張海若正書,夏壽田篆蓋

《張調辰墓志銘》

姚華書丹

《廬瀛墓表》

王葆心撰;張海若正書

《廬靖壽藏銘》

周貞亮撰;張海若正書

民國十九年(公元1930年)

《蹇念益及妻楊氏墓誌》

陳敬第撰;陳陶遺正書,馬衡篆蓋

《金永墓誌》

吳闓生撰;孫奐侖正書,李準篆蓋

《任氏墓碑》

章鈺撰表,羅振玉篆額,華世奎書丹

民國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

《呂相周及妻全氏合葬志》

傅增湘撰;邵章正書,柯劭忞篆蓋

《袁牖墓誌》

謝霈撰並正書,袁勵凖篆蓋

民國二十三年(公元1934年)

《南化邦及妻秦氏常氏合葬志》

王樹楠撰;壽鑈正書,張伯英篆蓋

民國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

《西苑駐軍公墓碑》

萬福麟撰;張伯英正書

民國二十六年(公元1937年)

《彩雲曲》

樊增祥撰並正書,張大千繪圖;張伯英正書後曲並跋,田步蟾正書王玉樹跋,董士恩行書跋

《奉天會館碑》

吳甌撰;張濟新正書

《旅平河南振災會記》

陳銘鑒撰;宋庚蔭正書

翰茂齋與北平廟宇碑刻的普查

翰茂齋在1929-1932年間,應國立北平研究院史學研究所的邀請,
參與了為編撰《北平志》而對北平廟宇碑刻的普查工作。期間留下了數千張金石鐫刻拓片。這些注有“琉璃廠翰茂齋李月庭拓本”的拓片,目前被收藏於中國國家圖書館,北京首都圖書館和台灣的傅斯年圖書館。這些拓本上至宋朝下至民國,數量巨大,相當完整的記錄了截止至1930年北平廟宇碑刻的現狀。
1936年, 國立北平研究院在此次調查的基礎上出版了由許道齡編輯的《北平廟宇通檢》。同年出版了由張江裁、許道齡合編的《北平廟宇碑刻目錄》,該目錄的拓片來自京城內外316座廟宇。據史學研究會調查北平廟宇碑記報告記載:“史學研究會自十九年三月派員開始調查工作,所拓碑碣鐘磬等(含外五區,內六區,國子監,東獄廟,房山西域寺西山石佛寺等),截止至二十二年一月八日共拓碑碣鐘磬一千四百三十六分。”
琉璃廠翰茂齋的金石鐫刻拓片,除具有珍貴的藝術價值,同時也有很強的民國史學價值。

翰茂齋與《讀例存疑》(五十四卷)

讀例存疑》(五十四卷) ,薛允升(1820-1901, 晚清著名法學家)著。薛允升對漢、唐、明幾代的法律進行了認真研究,編成《唐明律合編》四十卷、《漢律輯存》六卷、《漢律決事比》四卷,還將自己平時判案的筆記加以整理,撰成《讀例存疑》(五十四卷)。
《讀例存疑》系關於輔助清律之條例的立法理由,及其實用之惟一有系統法學巨著。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刊行問世,本書編纂過程中刑部僚屬曾有參加,沈家本袁世凱均有序文。《讀例存疑》(五十四卷) (清)刻本由北京琉璃廠翰茂齋鐫字。《讀例存疑》為斷案或學者研解法條奉為寶典,對於清朝末年刑法的變革也有深遠的影響。
翰茂齋作為《讀例存疑》(五十四卷)鐫刻者,參與了這本巨著的編輯印刷工作。由於篇幅之巨,內容之浩大,使這項鐫刻工作歷時多年,投入了相當多的人力和時間。縱觀歷史, 翰茂齋鐫碑鋪的刻本不是很多,其主要以鐫碑為主業。《讀例存疑》(五十四卷)是翰茂齋為數不多的刻本中的大作和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