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與醜惡的文化論述

內容介紹

觀人與體貌的品評和鑑賞牽涉複雜的文化脈絡、觀看角度、詮釋視域……等問題,並透過觀看和品評進一步型塑自我認同與體驗。不同時代、風土、政治社會背景、文化脈絡、社會階層、性別……均可能對體貌之美好、醜惡有不同界定和體會。而政教上亦透過觀人、論相、品評、擢才……型塑象徵與權力符號,並透過不斷的觀看和品評將之內化於身體,使其成為被文化和記憶銘刻的存在,而以此身體感與體知再次經驗和觀看自我與他人。本論文將以禮學為中心,並涉及秦漢儒家、傳統經籍、史料、法律、風俗等層面,透過現代學科視野的啟發下,重新深入傳統典籍,思考禮教與自我型塑等課題。本書從不同角度如禮儀、德性、政教、相術、養生、產育、家族倫理……等脈絡思考先秦至漢代觀人、論相及身體教養等問題,對於不同角度之觀看與品評,其中所牽涉之複雜層面及其互動關係進行分析,並試圖理解此種觀看與品評反映了何種身體觀,此種身體觀於禮教與政治脈絡中發揮了何種功能,形成了何種文化景觀,其於文化史、思想史上又有何種意義。本論文亦透過性別的角度,對於美好、醜惡標準之差異,以及士人對德色關係的態度,其中所反映的修身與政教等課題……進行思考和論析。

作者介紹

林素娟,國立清華大學中國文學博士,現任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禮學、儀式與象徵,以及秦漢之際的倫理與文化議題。作者關注於禮教對身體、性情的教養與型塑,對於儀式之整體情境及與存在狀態轉化的關係、性別與文化等議題之探討尤為近年關懷重心。相關書籍有:《空間、身體與禮教規訓-探討秦漢之際的婦女禮儀教育》、《神聖的教化-先秦兩漢婚姻禮俗中的宇宙觀、倫理觀與政教論述》。另有期刊論文:〈飲食禮儀的身心過渡意涵及文化象徵意義-以三禮齋戒祭祖為核心進行探究〉、〈喪禮飲食的象徵、通過意涵及教化功能―以禮書及漢代為背景〉、〈土地崇拜與豐產儀典的性質與演變-以先秦及禮書為論述核心〉,以及關於婚姻、婦女、宗法倫理、復仇、魂魄觀……等十多篇期刊論文。

作品目錄

緒 論1
第一章 先秦至漢代禮儀論述中有關身體的教育與政教議題19
第一節 從禮教、德性的角度思考身體19
一、與政教密切相關的威儀之禮20
二、德性的身體與踐形26
三、荀學主張下的禮義與象徵的身體33
?化性起偽的禮義身體33
?禮與法禁37
第二節 漢代論禮之精神及與荀學論禮的關係40
第三節 漢代士人對威儀、容禮之主張45
第四節 禮儀與德性的身體為內在性情與教養的表徵54
第五節 威儀堂堂的體貌與擢才64
第六節 由儀式角度看威儀、容禮的符號化、象徵化所具有的功能與意涵74
一、禮儀的符號化及統治權力的象徵性75
二、觀人術大行與高度象徵的身體83
第二章 數術化的身體及觀人術所反映的身體觀及政教上的意義97
第一節 氣化與陰陽五行對應的數術身體觀99
一、舉度必應天數99
二、五臟、血氣與五官、形色的密切關係117
三、於觀人、觀氣的探討129
第二節 漢代相術的特質與發展132
一、承繼原始思維的西漢相術133
二、重視稟氣與異相的東漢相術144
?人稟星氣感生:用氣為性,性成命定144
?異人異相149
三、融鑄數術、受命說的相人術155
四、觀人術與傳統相術的合流161
五、累集漢代以來觀人與相術的《人物誌》169
六、以自然之形氣為隱喻的身體美學與品鑑174
第三章 身體型塑與「美」的鑑賞──先秦至漢代經史典籍對女體美與德色關係之思考181
第一節 美色移人,非大德不足以堪之──原始思維角度的承繼與轉化182
第二節 禮教及《列女傳》、《女誡》對女體美的主張與態度──以德性及倫理角度詮釋女性美191
一、禮教及《列女傳》、《女誡》對女體教養,容色、體貌的主張與詮釋191
二、士人面對女體美的態度與「美」色的詮釋199
第三節 由毀容、絕食、自殺守貞角度思考德色衝突204
第四節 史書對女德、守貞的取材與敘事──從多元視角思考女德及守貞問題213
一、史書所讚揚的婦德形象214
?強調貞專的婦德214
?婦順:匡正丈夫、事奉舅姑、母教典範230
?去私情從公義234
?婦女復讎235
?女德與孝行237
二、列女事蹟取材及書寫的態度差異241
第四章 從養生、求子角度思考女體之好與惡249
第一節 牽涉複雜的後宮采女──史書所記後宮采女、立後的標準與「相」的要求249
第二節 房中、男性養生角度對女體好惡的思考258
第三節 產育、養生角度對女體好、惡的思考276
一、重視稟氣的厚薄與天、地、人之和諧277
二、重視女體氣血之豐盈與和諧283
第四節 好女、惡女評價所涉角度的複雜與融攝294
第五章 秦漢桑中女形象所反映的德色關係與政教議題299
第一節 《詩》作中的桑中游女及採桑女所反映的德色議題300
一、與豐產儀典密切相關的桑中詩與男女調嘻301
二、漢代從德性角度詮釋和創作桑中詩及採桑之作303
?德性角度對桑中風俗的批評及政教上的勸農桑303
?濃郁道德色彩的採桑女形象309
?典雅的《詩》教與《詩》桑中作之再詮釋315
第二節 民歌樂府、古詩中的桑中之作及德色議題323
一、與桑林、桑中有關的作品及其特色323
二、古詩、樂府詩中豐富、活潑的女性形象332
第三節 漢賦桑林、神女之作所反映的情色想像與倫理觀339
結 論359
一、從政教角度思考威儀、容禮的身體360
二、從自然氣化角度思考身體與觀人366
三、與識人、擢才密切相關的相術369
四、從德色關係思考女性身體美372
五、由養生、產育思考女體之好惡375
六、詩、賦、史傳不同文類下呈現的女體美與德色思考377
七、身體鑑賞與評論所涉角度的複雜與融攝379
參考書目383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