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F/A-22猛禽戰鬥機

美國F/A-22猛禽戰鬥機

F-22“猛禽”(英語:F-22 Raptor)戰鬥機是由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和波音聯合研製的單座雙發高隱身性第五代戰鬥機。F-22是世界上第一種進入服役的第五代戰鬥機。 F-22於21世紀初期陸續進入美國空軍服役,以取代第4代的主力機種F-15鷹式戰鬥機。洛克希德·馬丁為主承包商,負責設計大部分機身、武器系統和F-22的最終組裝。計畫合作夥伴波音則提供機翼、後機身、航空電子綜合系統和培訓系統。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宣稱,猛禽的隱身性能、靈敏性、精確度和態勢感知能力結合,組合其空對空和空對地作戰能力,使得它成為當今世界綜合性能最佳的戰鬥機。

美國F/A-22猛禽戰鬥機

美國F/A-22猛禽戰鬥機

作為美國空軍最新式的戰鬥機F/A-22似乎是真的要從傳說中走出來了,不過它仍然要接受各種眼光的審視打量。
2004年3月23日,美國國防部宣布F/A-22“猛禽”戰鬥機已經暫時性地獲得五角大樓高級採辦官員的許可,獲準進入初始作戰試驗和評估(IOT&E)階段。雖然該階段的正式開始
可能要推遲1個月左右,但是最晚將於4月底開始的IOT&E對於“猛禽”來說具有重要意義,將為2004年底五角大樓做出從低速生產進入全速生產的決定鋪平道路,從而為F/A-22進入美軍現役邁出關鍵性一步。——“科曼奇”胎死腹中的陰霾還未完全散去,十年來寄予了美國空軍太多希望的F/A-22“猛禽”戰鬥機,也在經歷著自己“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
漫長的10年過去了,在經歷5000多個飛行小時的檢驗之後,F/A-22 “猛禽”戰鬥機的研發看起來終將瓜熟蒂落,將在內華達州的內利斯空軍基地進行初始作戰試驗和評估(IOT&E)。——這是擺在它面前的最後一道障礙,美國空軍希望“猛禽”能夠一飛沖天,最終在維吉尼亞州的蘭利空軍基地加入現役,也許這一切將在2005年12月正式完成,但是空軍方面更希望這一時間能夠有所提前。
現在有大約24架F/A-22在接受各種名目的飛行試驗、駕駛員訓練以及武器論證,除此之外,位於喬治亞州的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正以每月2架的速度生產F/A-22,其中的20架已經進入最後的裝配階段。一旦F/A-22火控軟體的可靠性得到驗證,一旦初始作戰試驗和評估(IOT&E)證明其性能正如當初設計的一樣優異,F/A-22的生產速度就將被提高到每年32架,一個屬於“猛禽”的空戰時代也將真正到來。
所有的跡象都表明,F/A-22的研發計畫進程在加快,自從20年前這一計畫提出之後,F/A-22經歷了許多盛衰沉浮,僅大規模的論證評估就至少有6次。所幸的是,在歷次論證評估中“猛禽”經受住了考驗,每次以裁撤該計畫為目的的討論,都會在最終反證出F/A-22對於未來美國軍事力量的重要性。

美國空軍真的需要F/A-22嗎?

儘管關於F/A-22的各項評估測試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儘管F/A-22正式裝備的日期已經一近再近,但是白宮的預算管理辦公室仍然指示五角大樓,對“猛禽”進行新的需求評估。預算管理辦公室要求國防秘書辦公室選擇一個獨立的承包商來進行此項研究,研究目的是確定“猛禽”對美軍來說是否具有“轉型性”的意義,是否適合在未來數十年間的戰爭中發揮作用。白宮的決定引起了媒體的廣泛關注,這主要是因為擔任此項任務的承包商非同尋常,該承包商曾經參與對RAH-66“阿曼奇直升機的試驗評估,並直接導致了該研發項目的下馬。“猛禽”能否度過這一關呢?
即將進行的新的評估是在《2002年美國國防計畫指導檔案》中正式確定的。在當年的那份檔案中,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不僅認為F/A-22是確保未來美軍空中優勢的關鍵性技術,而且聲稱美國空軍需要至少381架“猛禽”戰鬥機。不過所有的讚譽都已是過去,雖然關於F/A-22的好評連連,但是預算管理辦公室在“猛禽”評估一事上仍然諱莫如深。在2003年12月的一份研究備忘錄里,預算管理辦公室對F/A-22懷疑有加,他們詢問“F/A-22是否只是有人戰鬥機技術上的一點細枝末節的改動”,甚至詢問“F/A-22的先進性是不是僅僅在相對意義上才這么說”,他們詢問是否有合適的F/A-22的替代品,並且突顯F/A-22的價格不菲。
目前預算管理辦公室尚未對F/A-22的評估計畫列出時間表,但是五角大樓希望該項評估能夠在8月份之前完成,國防部將在2005年早些時候正式公布《2006年武器採購計畫》,評估的完成將有利於在《採購計畫》中列入有關“猛禽”戰鬥機的內容。——一旦所有的研究表明F/A-22已經符合實戰標準,那么將沒有什麼能夠阻擋它加入現役的步伐。2003年困擾“猛禽”的最大問題是電子設備和控制軟體的衝突,這一度將F/A-22的研發計畫逼向結構性調整的邊緣,所幸的是經過技術人員的攻關,這些問題最終得到解決。進入2004年,按照美國空軍飛行試驗中心的主任威爾伯特D.皮爾森少將的話說,“猛禽”面前的困難是“非常非常小的”。皮爾森少將是軍方全面負責F/A-22評估的官員,他對這型飛機充滿了信心。
F/A-22是不是一個被寵壞了的孩子?
截止2004年2月底,F/A-22已經經過了5000飛行小時的操作檢驗,這個數字大約相當於幾十萬小時的計算機仿真模擬飛行。這一龐大的數字是美國空軍對“猛禽”寄以重望的象徵,而這也不過只是多項檢驗中的一部分。F/A-22的論證評估還包括副油箱的質量等問題,所有的細節都要被儘可能地考慮到。——“事實上,軍方已經減少了相當一部分的檢驗環節。全面生產F/A-22的準備工作將在2005年夏天完成,我們的評估工作也必須與此相適應。”皮爾森少將認為美軍將用足夠的時間對F/A-22進行檢驗,儘管有時看起來甚至顯得繁瑣,不過這一過程也就是F/A-22投入實戰的過程。
從總體上來看,F/A-22現在面對的已是一片坦途,所遭遇的藩蘺只不過是被迫進行的“曲線救國”而已。為了解決研發過程中出現的種種問題,已經有太多的高新技術被套用在“猛禽”身上,這種事情在美軍兵器研發過程中還沒有先河,F/A-22就像一個得到了太多太多寵愛的小孩。“這簡直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皮爾森少將說道,不過他又補充說,“但是我們確實很好地完成了它。”
2003年對於“猛禽”來說具有非常不同尋常的意義,科研工作在這一年裡取得很大進展。美國空軍參謀長約翰P.簡伯將軍在此當中功不可沒,簡伯將軍曾經許諾為F/A-22的評估試驗提供支持(實際情況也證明他是一個“言出必踐”的人),2003年1月,他向國防部提交報告,將一直困擾“猛禽”研發的加油機問題予以解決,從此F/A-22科研團隊可以在任何需要的時候調動美軍的空中加油機。除此之外“猛禽”還得到了許多人的關懷,戰鬥機評估中經常出現的零部件損耗過大以至短缺的問題,也在2003年得到很好的解決,洛克希德·馬丁公司不但在這些問題上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甚至還多方引進飛行科研人員,增強F/A-22改進的技術力量。——皮爾森不無感慨地說道,“'猛禽'的研發絕不是一小部分人的事情,它受到了來自空軍上下的大力支持。”
在2003年顯得最為關鍵的一個問題是,如何使F/A-22的電子設備和控制軟體工作得更加順暢,而不是在操作駕駛的過程中相互衝突。該問題對“猛禽”的研發工作產生了相當大的影響,它使F/A-22放棄了許多既定的計畫,並且招致外界頗多譏評之辭,人們甚至指稱F/A-22已經到了複雜得難以正常工作的地步。不過對於科研人員來說,這個問題雖然 “超乎尋常的複雜”,但是“問題已經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解決”,他們始終堅信,“猛禽”不僅會符合初始作戰試驗和評估(IOT&E)的要求,而且會最終超過這些要求。
按照國防需求委員會(The Defense Acquisition Board)的觀點,F/A-22必須保證至少3個小時的無衝突工作運行。他們認為,如果駕駛員在執行任務過程中不得不重啟計算機控制系統,勢必將影響到人們對這型新一代戰機的信心。與此頗為相反的一種觀點是,空軍全球力量計畫(Global Power Programs)負責人馬克A.威爾斯少將認為,電子設備和控制軟體的衝突“並非一個屢屢發生的問題”,與桌面計算機作業系統的全面崩潰相比,這一問題更是“聊勝於無”,在衝突不發生的情況下,F/A-22的控制軟體可以正常工作20多個小時,而現實中的軍事任務根本不會持續這么長的時間。
在3個小時的目標達到後,國防需求委員會又提出“更進一步的要求”,希望F/A-22的控制軟體在不發生衝突的情況下至少工作五個小時。“國防需求委員會人士制訂了更為複雜的衡量標準,認為硬體和軟體間的衝突將對實戰產生諸多影響,”威爾斯少將憤憤地說道,“可是事實上,真正了解是否會產生影響的是飛行員本身,而不是委員會裡的那些專家。”
截至2003年3月初,至少工作五個小時的標準仍然沒有達到,這一度引起關心“猛禽”的人的諸多關注,不過隨著3月底之前進行的兩次軟體更新,困擾F/A-22良久的這一問題終於得到解決。
5小時的連續正常工作為F/A-22初始作戰試驗和評估(IOT&E)的開始掃清了障礙,也朝著“猛禽”全面生產的目標邁出了關鍵性一步。威爾斯少將評價說,“所有的工作都是圍繞不影響飛行員遂行軍事行動這一中心展開的,無論是硬體設備還是軟體平台,都不能拖'猛禽'的後腿。”——對F/A-22所進行的評估有時甚至顯得苛刻,不過同時也有相當一部分試驗計畫被取消,一個典型例子就是,對F/A-22在超音速條件下的密集編隊飛行能力試驗在幾經斟酌後被取消,因為實戰條件下戰鬥機不可能做如此高難度的飛行。——“衣帶漸寬終不悔”這句話對辛勤工作以解決問題的科研人員們來說再合適不過,他們在談及自己所付出的辛勞時只是淡淡一笑,“我們不會在無謂的事情上浪費時間與金錢,我們只是努力減少錯誤,我們一直在努力。——F/A-22絕不是一個被寵壞了的孩子。”
美國空軍的門檻究竟有多高?
對於在F/A-22研製過程中遭遇的種種評估,身為空軍飛行試驗中心主任的皮爾森少將曾經半開玩笑地說,“我們為這名新人架起了一道道高高的門檻,所幸的是他全都邁過來了。”他的話是“猛禽”的真實寫照,在歷經努力改進之後,今後的人們可能根本不會想起F/A-22的軟硬體設備曾經出過相當嚴重的衝突問題,因為飛機製造技術隨著時間的推移將日趨完美,它們將與“猛禽”最終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
軍事分析評論家們預測,F/A-22將在以下四個方面達到世界戰鬥機的頂尖水平:隱身性能、空中機動性、速度以及融合感測器。通過特殊的飛機表面塗層以及出色的減少雷達反射波的外形設計,“猛禽”在任何氣象條件下的任何天空中,都將是世界上最優秀的隱形戰鬥機,除此之外,空中機動性與速度的完美結合,又將使“猛禽”成為藍天下獨一無二的悍隼,使其它戰鬥機相形見絀。
2004年,在美國本土的愛德華茲和內利斯空軍基地,F/A-22即將迎接的一大考驗就是與F-15C戰鬥機的對決。在一系列事先想定的測試中,空軍作戰檢驗評估中心的技術人員將對“猛禽”與F-15C的作戰性能指標對比進行充分了解,因為當初F/A-22非常重要的一項設計功能就是與其它戰鬥機的空中格鬥。
這樣的對決將在很多環境下展開。譬如說,4架F/A-22將護送4架強擊機攻擊預定目標,攻擊目標由地對空飛彈和8架F-15C戰鬥機進行保衛,“猛禽”必須擊落攔截的F-15C戰機,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強擊機順利地對目標進行打擊摧毀。另外一個模擬實戰任務是由F/A-22對美國空軍重要的空中平台進行護衛,保護的對象可能是E-3“望樓”空中警戒和控制系統,也可能是E-8“聯合星”地面監視/戰鬥管理飛機,敵方將派出F-15或F-16對這些價格昂貴的預警機進行攻擊,這對於F/A-22來說也將是一個嚴峻的挑戰。
此外,空軍方面還要對F/A-22飛行中隊的移動轉場能力進行評估,檢驗其在人員及裝備滿載的情況下是否能夠按規定完成前沿部署任務。按照最初設定,轉移一個中隊的F/A-22需要8架C-141運輸機,但是隨著這型1965年即加入美軍現役的飛機大量退役,該項任務改由6架C-17“環球霸王”運輸機執行。
在2005年12月完成部署在蘭利空軍基地之前,空軍方面將有充分的時間對F/A-22進行驗證,初始作戰試驗和評估(IOT&E)預計將進行30到31周的時間。據蘭利基地的拉里·韋爾斯上校透露,目前還無法確定美軍第一個F/A-22中隊的確切飛機架數,因為沒人完全清楚“猛禽”的實際作戰能力,也無法確定F/A-22與當前部署在蘭利基地的F-15戰機之間的關係。具體的數字將在2005年年中確定,預計會在18架到22架之間。——“我個人認為,也許用不著進行一對一的更新換代,”韋爾斯上校補充說,“F/A-22的戰鬥力肯定要超過F-15,但是在一段時間內它們必須在蘭利基地'和平共處'。”
蘭利基地是第一個部署F/A-22飛行中隊的美軍基地,在此之前,愛德華茲基地承擔了對“猛禽”進行初步評測的任務,內利斯基地則是進行初始作戰試驗和評估(IOT&E)的地方。第一階段的初始作戰試驗和評估(IOT&E)從2003年10月開始,所有F/A-22的飛行及地勤人員集中在廷德爾基地進行訓練,他們接受嚴格的考試與篩選,以保證F/A-22能夠在最優秀的飛行員手中發揮作用,也為下面一系列的測試打下良好的基礎。由於飛行員的訓練早已開始,因此地勤人員的考核是這一階段的重點,他們將熟練掌握對F/A-22的全面維修與保障,儘量避免任何可能發生的事故。
在第一階段的初始作戰試驗和評估(IOT&E)中,科研人員還要對以往測得的F/A-22技術參數進行審核,從而降低發生疏漏的機率。應該說,以往建立的F/A-22電腦資料庫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能夠幫助人們發現並糾正“猛禽”的缺陷。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在這方面做得非常好,值得其它武器開發商借鑑,在資料庫的提示下,研究人員發現F/A-22的水平垂直尾翼有內部結構缺陷,隨之而來的是幾個星期的改進,最終“重新安裝了一個10到15年內都不會壞的尾翼”。一個更加令人振奮的訊息是,在計算機的模擬演示過程中,人們發現F/A-22的起落架部件可能會在從高空返回地面的過程中發生斷裂,飛行高度變化引起的壓力是肇事的主要原因,這一問題可能會誘發非常嚴重的飛行事故,所幸的是研究人員通過電腦發現了潛在的危險,並且及時進行了改進。俗話說,有壓力才有動力,F/A-22的研發人員在來自國防部的巨大期望與苛刻眼光下迸發出不可阻擋的熱情,這種熱情使得“猛禽”的羽翼日漸豐滿。

“未來之鷹”心頭的困惑

與F/A-22所曾經面臨的諸多技術難關相比,現在美國空軍面臨的最大的困惑是能否採購足夠數量的“猛禽”。目前美國空軍有10支遠征作戰力量,每支空軍遠征作戰力量都將擁有至少一個F/A-22中隊,而這還不包括用於補充意外損耗、進行性能測試以及訓練飛行員的飛機數目。
根據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2002年簽署的有關檔案,美國空軍將獲得381架“猛禽”戰鬥機,然而2003年下半年,國防部對F/A-22的研發計畫進行了新的調整,按照新的規定,美國空軍只能獲得277架“猛禽”戰鬥機。據國防部估計,F/A-22不菲的價格將使空軍430億的資金投入捉襟見肘,無法保證原先預計的採購數量。
五角大樓先前表示,如果空軍方面願意為F/A-22繼續掏腰包,可以在自己內部進行資金調配,用以購買更多的“猛禽”戰鬥機。然而這一方案受到國會的否定,國會甚至釜底抽薪地撤消了空軍原本可機動使用的那部分資金。——國會方面對此解釋說,之所以要這么做,是為了對F/A-22進行一定的限制,直到空軍徹底完成對“猛禽”的各項測試評估。
對於國會的這一舉措,空軍方面感到非常遺憾,同時也在設法開展對國會的說服工作,希望能夠改變這一情況。不過按照韋爾斯上校的說法,F/A-22不能只是被動地等待,如果事實已經完全可以證明“猛禽”的超群本領,那么F/A-22完全可以待價而沽,不僅僅是向五角大樓,更重要的是向白宮方面證明自己和推銷自己。
目前降低F/A-22成本的方法並不多,比較有效的是提高生產效率。生產效率對於F/A-22的研發具有重要意義。美國空軍已經為“猛禽”支付了60億美元,但是面對如此龐大的計畫,空軍方面能夠投入的資金越來越少,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 “猛禽”戰鬥機生產效率的低下。
這裡面蘊含著一個惡性循環:軍方採購F/A-22的數量越少,“猛禽”的承包商們所獲得的利潤就越少,承包商利潤的減少又勢必影響到“猛禽”的生產積極性,導致生產效率低下,而生產效率的低下會使F/A-22的成本增加價格升高,這又限制了軍方所能採購 “猛禽”的數量。不過事情還可以從另外一個角度來加以考慮,如果“猛禽”使自己的卓越性能得以體現,並且鞏固這一表現,那么國會的議員們也會覺得物有所值,進而不吝從整個國防經費中為F/A-22劃出巨資。
“我們目睹這隻雛鷹一天天地成長,每一名駕駛過F/A-22的飛行員都會為它感到驕傲。說實話,我們所做的事情是為了滿足我們這個國家的需要,我們每個人都為它勞累但是樂此不疲,”F/A-22的研發人員們對戰機的明天充滿了信心,“隨著初始作戰試驗和評估(IOT&E)階段的開始,這一天已經近在眼前。”對於所有關心“猛禽”的人來說,也在自己的心底默默地為這隻“未來之鷹”祈禱。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