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臍疝氣

臍疝氣是指腹腔內臟(小腸或網膜)通過臍孔而脫入皮下的疾病,主要見於半歲以內的山羊。

病 因

在正常情況下, 新生仔畜出生以後,臍孔便長滿了結締組織,臍血管及臍尿管即失去原來作用,而變為韌帶(臍靜脈變為肝圓韌帶。臍動脈及臍尿管變成臍膀胱側韌帶及臍膀胱中韌帶),最後在臍孔處形成瘢痕。但在個別情況下,臍靜脈並不萎縮,仍然保持著與門靜脈的連線,或者臍孔相當寬大,並未長滿結締組織,結果便促進了臍疝氣的形成。
臍孔寬大一般見於下列三種情況:
1.由於臍孔先天性寬大。
2.因為臍帶緊貼臍孔處斷裂,不可能對臍帶斷端進行結紮。
3.由於感染侵入臍帶斷端而引起臍炎。

症 狀

最初在臍部皮下形成一個小的圓形突起:手摸時感到鬆軟而有彈性,以後隨著時間的延長逐漸變大,用手壓迫時,其內容物雖可縮回腹腔,但當壓力取除後即又變大。若使羊仰臥,讓內容物返回腹腔內,即可摸清疝輪的大小。當疝氣變大時,可以聽到局部有腸蠕動音,在行動和起臥時很不方便。若延遲治療,常可發生黏連
【預 防】
1.作好接生,預防臍帶從臍孔處斷裂。
2.在臍帶未脫落前,每日用碘酒塗搽臍帶斷端,防止發生臍炎。
3.一旦發生臍炎,須及時抓緊治療,避免炎症時間延長而使臍孔變大。

治 療

可根據情況採用姑息療法或手術療法。
1. 姑息療法;
有壓迫繃帶法,全層縫合疝氣囊法,在疝氣輪周圍塗擦刺激劑法,肌內注射96%酒精或10%食鹽溶液法,以及夾治法等。如果疝氣孔較大,以採用夾治法比較方便,療效也比較確實。夾治法是用夾子進行。夾子有金屬的,也有木製的。使用方法及步驟如下:
(1) 術前必須絕食24 h。
(2)將羊作仰臥保定,在臍區剪毛、剃毛,並用酒精及碘酒消毒。
(3)在疝氣囊的基部和預定切口部位注射3%普魯卡因溶液,進行局部浸潤麻醉,隨即將疝氣內容物整復入腹腔,並以疝氣夾子(先用碘酒消毒)貼緊臍孔夾住疝氣囊的基部。
(4)儘量扭緊夾子。用普通縫針將疝氣囊圍繞夾子進行縫合。在縫合時為了打結方便,應在夾子對邊(即距術者遠的一邊)作結紮。故第一針應該由對邊穿向術者這一邊,然後再返回對邊去打結。
(5)縫好以後,用繃帶壓定夾子,並與羊體一塊兒裹緊,以負擔夾子的重量,避免其下垂時拉松腹壁皮膚。為了使固定作用良好,應該在繃帶上塗抹一層松餾油或瀝青。
根據以上步驟處理以後,2~3d內可以看到臍周圍發生炎症,以致該部變為發熱的水腫性腫脹,使疝氣囊變為冰冷而帶紫色。第4~5d疝氣囊完全死亡。在12~15d,夾子與囊一塊兒脫落,遺留一傷口及部分水腫。以後傷口及水腫逐漸消失,在臍區形成一個凹陷,但在25~28d時傷口即痊癒,臍孔部的痕跡幾乎全部消失。為了避免併發症,獲得良好效果,應該在術後特別加強護理。
在管理方面,應將羊放於寬敞圈舍中,或者在天氣晴朗時放牧於草地上。經常細心照管,以防其亂動夾子。為了避免通過夾子或縫合處發生傳染,應每日用碘酒塗搽手術部位,或者常用消毒液洗滌術部。
在飼養方面,應給予體積小或帶有輕瀉性的飼料(如奶、青苜蓿或麩皮等)。避免供給體積粗大的飼料,以免因腹部過度膨大而使新生長的傷口發生破裂,或使新生的幼嫩組織拉長而引起疝氣再發,尤其是當疝氣輪較大時更容易再發。同時,為了避免發生這些危險,在瘢痕組織尚未變為強健而有抵抗力之前,必須避免作劇烈運動。
2.手術療法:
如果疝氣孔很大,根治辦法還是手術治療。手術要點是:先絕食24 h,術前2~3 h灌腸;手術過程是保定、麻醉(局麻或腰麻)、切開疝氣囊(最好不切開腹膜);分離腹膜,將腹膜與疝內容物腸管及網膜一起送入腹腔,根據疝輪大小,切除疝囊的多餘組織,採用鈕孔縫合法,閉鎖疝輪。最後閉合創口。
如果臍疝黏連,需從黏連部(觸診感到囊壁薄處)捏起皮膚,先以皺襞切開法切一小口,然後擴大,以防損傷腸管。繼而用手指、外科刀或剪子細心剝離黏連的腸管。若萬一損傷腸管,應在認真清洗消毒後進行縫合。對於剝離的腸壁,剪除所黏連的結締組織,用青毒素生理鹽水沖洗,塗抹樟腦油或油劑青黴素,然後將腸管送回腹腔,按上述方法閉合疝輪和皮膚創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