羈縻府州

羈縻府州

羈縻州是指古代朝廷在邊遠少數民族地區所置之州。以情況特殊﹐因其俗以為治﹐有別於一般州縣。相當於現在的自治區。羈縻府州(Jī mí fǔ zhōu)《史記·司馬相如傳·索隱》解釋說:“羈,馬絡頭也;縻,牛蚓也”。《漢宮儀》云:“馬雲羈、牛雲羈,言制四夷如牛馬之受羈縻也”。所謂“羈縻制度”是歷代封建王朝在多民族國家裡對社會發展不平衡的少數民族地區所採取的一種民族政策。

概況

唐代周邊少數民族地區設定的一種帶有自治性質的地方行政機構。由少數民族首領充任刺史或都督,並允許世襲其職。還有財政上的自主權,但必須接受唐代在地方設定的最高行政機構都護府的監領。體現了唐代對少數民族採取籠絡政策和鬆散管理方針,有利於民族之間的和平相處和自然融合。

唐宋時在周邊少數民族內附部落中設定的地方行政單位。唐時包含羈縻都護府、都督府、州、縣四級,共約八百多個。由中央任命各族首領為都護、都督、刺史、縣令,世襲,受都護府、邊州都督府或節鎮統轄。羈縻府州戶籍一般不上報戶部,也不承擔賦稅。僅部分臨時向唐天子有所貢獻,與正州交納賦稅不同。宋代在西南部分地區也因襲此制,設定了羈縻州、縣、峒。明代在邊境部分地區設定羈縻衛所,性質與唐宋羈縻府州相似。

唐太宗李世民設立了相對完善的以都護府、都督府為特點的邊疆管理體系。針對眾多的邊疆民族 ,唐王朝確立了羈縻府州制度,以各邊疆民族部落的分布範圍作為羈縻府、州行政區劃的基礎,廣置都督府和州、縣;以邊疆民族的首領為都督、刺史,管理府州的具體事務 ,並可以世襲;羈縻府州轄有的邊疆民族百姓不向唐王朝繳納賦稅,戶口也不上報戶部 ,但各邊疆民族的部落首領要向唐王朝繳納貢賦,在眾多的羈縻府州基礎上設立都護府,由都護府直接管理,再統於唐王朝中央政府。唐王朝設定的羈縻府州遍布於東西南北 各邊疆民族地區,主要分布在關內道(包括北自貝加爾湖以北地區南到陝西關中的廣大地區)、河北道(包括遼闊的東北邊疆地區以南至今河南省北部地區)、隴右道(西起鹹海,東到甘肅省的廣大地區)、劍南道(北自陝西南部,南到雲南省南部地區)、嶺南道(西 起雲南省東部,東到福建省,南到越南中南部地區),涉及的邊疆民族主要是突厥、回紇、党項、吐谷渾、奚、契丹、靺鞨、室韋、高句麗、西域諸族,羌,西南諸族、嶺南諸族等,見於記載的羈縻府州有856個。這些羈縻府州主要統轄於單于、安北、安 西、北庭、安東、安南六大都護府,其中安西、北庭都護府管轄西域各羈縻府州;安北、單于都護府管轄北疆的各羈縻府州;安東都護府管轄東北邊疆的羈縻府州;安南都護府則轄有南疆各羈縻府州。都護府一般設定大都護、副大都護等官職,職責是管理轄下的邊疆民族,具有撫慰、征討、敘功、罰過的職權。

唐代

羈縻府州設定情況

北方

630年,東突厥突利可汗舊部設為“四州都督府”,轄四個州。

頡利可汗舊部設為定襄、雲中兩個都督府,轄六個州。650年征服突厥車鼻可汗後,設定瀚海都護府,管轄上述兩個都督府。663年都護府遷往雲中,改稱雲中都護府。

647年,原鐵勒諸部改為燕然都護府,下屬六個都督府、七個州。

663年燕然都護府遷往回紇,改為瀚海都護府。下屬回紇瀚海、仆骨、多濫葛、拔野古、同羅、思結(盧山)六府,渾、斛薛、奚結、阿跌、契苾(賀蘭)、思結別(阿布思)、白霫七州。

648年原黠戛斯設堅昆都督府。

東方

668-武則天時占高句麗,設安東都督府(駐平壤),轄九都督府、四十二個州。

660占百濟,設熊津等五個都督府,復撤,由新羅占領。

東北

唐太宗時,奚族地區設饒樂都督府,轄五州。

唐玄宗時,靺鞨族地區設黑水都督府。

791年(唐貞元七年)前後,室韋族地區設室韋都督府。

內西北

(帕米爾以東)

630年,伊吾七城設伊州

640年,高昌設西州

太宗時在交河設安西都護府,658年改為安西大都護府,遷至龜茲,玄宗初改為節度使,下轄天山以南四府:(注意都護、都督之分)

644年在焉耆國設的焉耆都護府;

648年在龜茲國設的龜茲都督府;

高宗時在疏勒設的疏勒都督府;

高宗時在於闐國設的毗沙都督府。

648年,五咄陸部設瑤池都督府(駐庭州莫賀城)

702年在天山以北設北庭大都護府,後改為節度使,下轄天山以北二府:

657年設的昆陵都護府;

657年設的蒙池都護府。

外西北

(帕米爾及以西)

(帕米爾)

642年俱蜜國設至拔州都督府

高宗時護蜜國設鳥飛州都督府

玄宗時識匿國設大將軍

(河中)

658年,康國(康居、月氏)設康居都護府(今撒馬爾罕)

(康居屬國,又稱昭武九姓)

曹國:分東、西、中

石國(塔什乾):大宛都督府

米國:南謐州

何國:貴霜州

火尋國(花剌子模):為朝貢關係

伐地國:不明

史國:佉沙州

安國:安息州(布哈拉)

東安國(安國分支):木鹿州

(以下不是昭武國)

658年拔汗那國(大宛)設休循州都督府

739年奉化王(拔汗那分支)建寧遠國(唐屬國)

(阿姆河以南,共十六國)

(其它)

661年吐火羅(大夏)設月氏都督府,轄二十五州

661年波斯設波斯都護府(實無波斯地)

高宗時,罽賓國設修鮮都督府

661年,設吐火羅道置州縣使,領于闐以西、波斯以東十六國、八十八州、一百一十縣、一百二十六軍府,屬安西大都護府。

西北地區

(玄宗時,以上內、外西北整合為兩個藩鎮)

安西節度使

焉耆、龜茲、疏勒、毗沙四府(見上),在帕米爾以東

月氏、大汗、條支、天馬、高附、修鮮、寫鳳、悅般州、奇沙州、姑墨州、旅獒州、昆墟州、至拔州、鳥飛州、王庭州、波斯,共十六都督府,在帕米爾西、阿姆河南。

北庭節度使

(一)昆陵都護府

(西突厥五咄陸部)匐延、鹽泊、雙河、鷹娑、嗢鹿州、潔山,共六府

陰山,大漠州,玄池州,金附州,輪台州,金滿州,憑洛州,沙陀州,咽面州,鹽祿州,哥系州,孤舒州,西鹽州,東鹽州,叱勒州,迦瑟州,答爛州,共十七府

(二)蒙池都護府

(西突厥五弩失異部)阿悉結闕部,哥舒闕部,拔塞乾暾沙缽部,阿悉結泥孰部,哥舒處半部,共五部

西南

621年設姚州,轄羈糜州32

632年設戎州都督府,玄宗時轄羈糜州36,縣137,後州數增至92

總結

《新唐書·地理志》

關內道

突厥、回紇、党項、吐谷渾,府29,州90

河北道

突厥別部、奚、契丹、靺鞨降胡、高麗,府14,州46

隴右道

突、回、黨三族別部、西域、河西內屬諸胡,府51,州198

劍南道

羌、蠻,州261

江南道

蠻,州51

嶺南道

蠻,州92

其它

党項族州24,不知隸屬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