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茴香

羅馬茴香,多年生草本。株高40~100厘米。莖直立,有分枝,無茸毛。基生葉,叢生,具長柄,葉長25~30厘米;莖生葉為2~4回羽狀深裂,裂片絲狀,深綠色。復傘形花序,無總苞;小花金黃色。雙懸果長圓形,內有2粒種子,灰白色。自然花期5~6月。果熟期7~8月。

【學名】FoeniculumvulgareMill.var.dulceBatt.etTrab.
【英名】florencefennel
【其他中文名】大茴香、大香絲菜、甘茴香、茴香、香子
【科屬】傘形科茴香屬
【原產地】地中海沿岸地區
【形態特徵】多年生草本。株高40~100厘米。莖直立,有分枝,無茸毛。基生葉,叢生,具長柄,葉長25~30厘米;莖生葉為2~4回羽狀深裂,裂片絲狀,深綠色。復傘形花序,無總苞;小花金黃色。雙懸果長圓形,內有2粒種子,灰白色。自然花期5~6月。果熟期7~8月。
【所用品種】在栽培中主要使用本種生產切花。
【繁殖方式】用播種法繁殖,可在秋季8~9月進行。為了保證齊苗,應該浸種12小時進行催芽。在播種後,應該鎮壓一次,保持土壤濕潤,苗出齊後要間苗。避免澆水過多,待幼苗高約5~6厘米時移入陽畦或直接定植。
【生產周期】從種苗定植到採收成品大約需要6個月,以後每年播種育苗。
【栽培地點】露天地栽。秋末移入陽畦防寒,春初再栽於露地進行常管理。種植場地忌漬水,宜通風良好。
【基質】對土質要求並不嚴格,如有可能宜選用保水力強、疏鬆肥沃的砂質壤土。因為羅馬茴香的根系淺,主要分布在30厘米內的耕作層里,故要翻地30厘米,這樣才能保證植株正常生長。
【定植】栽種密度為每平方米24~36株,將種苗保持相等間距進行穴栽。
【澆水】羅馬茴香的生長前期要控水蹲苗,待土表乾後再去澆水,待小苗高約10厘米再加大水量。當花葶長出後,土壤應該經常保持微潮狀態,以使花梗長得更高。
【施肥】在定植前,可以施用雞糞作為基肥,用量為每平方米2千克,應該將基肥均勻地深翻於土壤中。生長前期宜多施氮肥,以促進營養生長,當植株進入生殖生長階段,每周追施一次0.1%的磷酸二氫鉀溶液,直至小花開始透色時停止。
【光照】羅馬茴香對光照要求並不嚴格,每天接受4小時直射日光即可正常生長。長日照的環境對其抽苔開花十分有利。
【通風】在陽畦里栽培要注意放風,特別是在環境濕度較高,氣溫超過22℃的情況下更要注意。由於冬春兩季氣溫較低,因此在通風時特別要注意,勿使羅馬茴香的絲狀裂片遭受凍害。
【溫度】羅馬茴香喜涼冷環境,故適合我國北方栽種,南方種植要避開高溫季節。環境溫度應該保持在15~20℃間。當溫度超過25℃時生長不良,越冬溫度不宜低於5℃,否則植株易受凍害。
【中耕除草】在苗期里注意除草,因為羅馬茴香小苗生長緩慢,如不及時將草撥除,就會出現草欺苗的現象,給以後的工作增加很多困難。
【整形修剪】在花葶長出後往植株基部培土,以防倒狀。隨時剪去植株外圍枯黃葉片。
【病害防治】羅馬茴香易罹茴香菌核病,其病原為子囊亞門的真菌。主要受害部位是莖、葉。被害部位褐變,呈水漬汰,當濕度大時腐爛,患處表面有白色菌絲體。防治方法是應該進行輪作;多施磷、鉀肥;可每周噴施50%的速可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一次,共用藥2~3次。
【有害動物防治】在栽培中,羅馬茴香很少受到有害動物侵襲。
【成品採收】當花序上的小花花蕾部分開放時為其採收適期,所收穫的切花在整理分級後10支一束進行捆綁。
【種苗保存】羅馬茴香在播種後第二年才能開花結果,可選擇擇健壯母株留種,7~8月陸續採收種子。將已經變黃的果實採下晾乾,將種子仔細分出,置於乾燥陰涼處進行保存。
【主要用途】切花。主要作為插花材料使用,其花梗修長、花色金黃,看起來顯得十分别致,頗具田園風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