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蘭號列車

羅蘭號(德語:Roland)是曾運行於德國不萊梅至瑞士巴塞爾及義大利米蘭間一班國際列車所使用的名稱,最早由德意志國鐵路自1939年起作為長途快車開行,後因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而中斷;1952年起,列車又以長途列車類別重開,並在1969年升級為全歐快車。隨後,列車亦曾被納入城際列車類別,直至1998年停運。其命名源自不萊梅的城市象徵、建於1404年的雕像不萊梅羅蘭,雕像所塑造的人物形象羅蘭為查理大帝麾下的十二名聖騎士之一。

簡介

羅蘭號(德語: Roland)是曾運行於德國不萊梅至瑞士巴塞爾及義大利米蘭間一班國際列車所使用的名稱,最早由德意志國鐵路自1939年起作為長途快車開行,後因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而中斷;1952年起,列車又以長途列車類別重開,並在1969年升級為全歐快車。隨後,列車亦曾被納入城際列車類別,直至1998年停運。其命名源自不萊梅的城市象徵、建於1404年的雕像不萊梅羅蘭,雕像所塑造的人物形象羅蘭為查理大帝麾下的十二名聖騎士之一。

長途快車

羅蘭號最初是在1939年由德意志國鐵路作為長途快車(FD)類別開行,使用在當時極具現代化的柴聯車提供德國不萊梅至瑞士巴塞爾間的服務,並在沿途經停漢諾瓦、維爾茨堡和法蘭克福等地。同時,它可以在漢諾瓦火車總站與漢堡-慕尼黑間的藍龍膽號實現中轉,從而提供由不萊梅至慕尼黑的接駁服務;也可以在維爾茨堡火車總站接駁多瑙信使號( Donaukurier)前往奧地利維也納。然而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羅蘭號的服務被迫中斷。

長途列車

1952年,羅蘭號作為不萊梅至巴塞爾間運行的長途列車(F)類別被德國聯邦鐵路再度納入運行圖中,並使用德國聯邦鐵路VT08.5型柴聯車擔當本務。1963年,列車曾試驗性的搭載由機車牽引的客車車廂編組,並在1965年將這一形式常態化。從1965年起,羅蘭號可以在巴塞爾瑞士車站與南行(日內瓦方向)的全歐快車萊茵的黃金號實現中轉,並在此提供一節聯運車廂通往義大利米蘭。其後羅蘭號的運行線路縮短至曼海姆始發及終到,這項接駁服務被終止。

全歐快車

1969年6月1日,羅蘭號升級為全歐快車(TEE)類別,其線路被進一步延長至義大利米蘭始發及終到,並途經巴塞爾、琉森及聖哥達山口等地運行。其中南行使用車次為TEE79次,北行使用車次為TEE78次。在運行的頭兩年,列車在法蘭克福-卡爾斯魯厄區間經停海德堡;在1971年5月23日的運行圖調整後,海德堡停站被替換為曼海姆停站。同時,西歐範圍內的車次編號也進行了重新調整,羅蘭號因此又更改車次為TEE75/74次。以下為列車在1971年的夏季時刻表(當時德國及瑞士使用歐洲中部時間,義大利使用歐洲東部時間,因此基亞索至科莫區間的實際運行時間約為20分鐘):

75次停靠站74次
里程時刻時刻里程
008:23不萊梅21:481176
12209:18漢諾瓦20:541054
29310:09哥廷根19:49883
367富爾達18:31809
47112:26法蘭克福17:36705
55213:16曼海姆16:49624
61313:45卡爾斯魯厄16:15563
64513:59巴登-巴登15:59531
74714:45弗賴堡15:14429
79915:18巴塞爾(巴登)14:43377
80415:58巴塞爾(瑞士)14:25372
90017:00琉森13:23276
107019:15貝林佐納11:06106
109919:42盧加諾10:4177
112520:05基亞索10:1951
113021:23科莫11:0146
117622:00米蘭10:260

自1971年9月26日起,羅蘭號在南行方向也開始停靠富爾達,而巴登-巴登的停站則被替換為奧芬堡停站。

羅蘭號在全歐快車時期使用的客車車廂為萊茵的黃金型車廂,這是德國聯邦鐵路在1962年專為長途列車萊茵的黃金號所設計及稍作改進的型號,它們也成為德國聯邦鐵路所擔當的全歐快車或城際列車的車廂規範。在牽引機車方面,羅蘭號於德國境內在頭兩年使用德國聯邦鐵路112型電力機車擔當本務,1971年後又更換為德國聯邦鐵路103型電力機車;瑞士境內使用瑞士聯邦鐵路4/4 II型電力機車擔當;義大利境內則使用義大利國家鐵路E656型電力機車擔當。而在1975年4月的臨時運行圖中,列車在巴塞爾-多莫多索拉區間也曾短暫使用過瑞士聯邦鐵路Ae6/6型電力機車擔當牽引任務。

臨時運行圖

1975年4月5日上午,聖哥達鐵路在瑞士烏里州境內的瓦森至格舍嫩區間因受雪崩襲擊而中斷。當日從米蘭出發的羅蘭號(TEE74次)遂被迫改為經由勒奇山鐵路運行,列車於13:38分通過多莫多索拉,並在深夜23:59分抵達不萊梅;當受災區域在同日下午完成積雪清理後,從不萊梅出發的TEE75次則仍可以按照常規的路線運行。然而在翌日上午,聖哥達鐵路再次受到另外4次雪崩侵襲,烏里州需要關閉線路直至1975年4月10日。羅蘭號為此緊急制定了經由勒奇山鐵路的臨時運行圖。在穿越辛普朗隧道時,TEE75次和TEE74次分別需要在布里格停站10分鐘及6分鐘;而在穿越勒奇山隧道時,TEE74次也需要在施皮茨停留11分鐘。以下為列車在臨時運行圖中的時刻表(因瑞士及義大利的時差問題,布里格至多莫多索拉的實際運行時間約為半小時):

75次停靠站74次
里程時刻時刻里程
80415:58巴塞爾(瑞士)14:58409
84316:23奧爾滕14:23370
94017:27圖恩13:09273
95517:39施皮茨12:02258
105618:49布里格10:43157
108820:30多莫多索拉11:06125
121322:00米蘭09:260

自1979年5月26日起,羅蘭號的運行線路被縮短為不萊梅-斯圖加特間運行,並途經曼海姆及海德堡等地。調整後的列車僅在周一至周五提供服務,其中南行使用車次為TEE91次,北行使用車次為TEE90次。1980年5月30日,羅蘭號正式撤出全歐快車類別並停運。

城際列車

1981年5月31日,羅蘭號作為城際列車類別再次投入服務,並開始搭載二等車廂按1939年的初始線路運行,使用車次為IC572/573次。1985年6月2日,列車北部的終點站改為漢堡火車總站,南部的線路也縮短至法蘭克福火車總站終到,車次使用IC502/503次。自1989年5月28日起,羅蘭號的運行線路再進行大幅調整,改為在漢堡-科隆區間運行,車次使用IC638/639次。1992年5月31日,隨著德國城際鐵路網路的改革,羅蘭號的西端終點由科隆變為不萊梅,東端終點則由漢堡延伸至柏林,車次使用IC642/643次。一年後,列車的西端終點又延長至奧爾登堡。至1998年9月26日,羅蘭號列車正式停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