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蘭·巴爾特文集:文藝批評文集

羅蘭·巴爾特文集:文藝批評文集

《羅蘭·巴爾特文集:文藝批評文集》是2010年4月1日由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羅蘭·巴爾特。

基本信息

圖書信息

出版社: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第1版 (2010年4月1日)
外文書名: Roland Barthes:Essais Critiques
平裝: 356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32
ISBN: 9787300118765, 7300118763
條形碼: 9787300118765
商品尺寸: 20.8 x 14.6 x 2.2 cm
商品重量: 558 g

作者簡介

作者:(法國)羅蘭·巴爾特(Roland Barthes) 譯者:懷宇
羅蘭·巴爾特(Roland Barthes 1915——1980),法國著名結構主義文學理論家與文化評論家。其一生經歷可以大致劃分為三個階段:媒體文化評論期(1947-1962)、高等研究院教學期(1962-1976),以及法蘭西學院講座教授期(1976-1980)。他和存在主義大師薩特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法國文學思想界前後輝映,並被公認為蒙田以來法國最傑出的散文大家之一。
羅蘭·巴爾特在法國開創了研究社會、歷史、文化、文學深層意義的結構主義和符號學方法,發表了大量分析文章和專著,其豐富的符號學研究成果具有劃時代的重要性。巴爾特的符號學理論,從嶄新的角度,以敏銳的目光,剖析了時裝、照片、電影、廣告、敘事、汽車、烹飪等各種文化現象的“記號體系”,從而深刻地改變了人們觀察和認識世界及歷史的方式。晚期巴爾特對當代西方文化和文學的思考進一步深化,超越了前期結構主義立場,朝向有關意義基礎、下意識心理、文學本質等後結構主義和解構主義認識論問題的探討。
羅蘭·巴爾特對於西方未來學術和文化的發展,影響深遠。其學術遺產對於非西方文化思想傳統的現代化發展也具有極大的啟發意義。他的思想和研究領域寬廣,其作品適合於關心人文科學各領域,特別是文學理論領域的廣大讀者研讀。

內容簡介

羅蘭·巴爾特文集:文藝批評文集》匯集了作者1963年以前發表的部分文章和“序言”。這些文本主要涉及兩方面內容:一是依據符號學理論就文學、藝術、批評等所提出的使人耳目一新的見解;二是對部分符號學理論做了簡明生動的闡述,這些闡述大多結合日常言語活動和文學藝術創作的實際,所以閱讀起來並不枯燥乏味。
《羅蘭·巴爾特文集:文藝批評文集》預示著作者符號學研究的開始,也為其後來的多部符號學專著打下了基礎。

目錄

1971年序
初版序
對象世界
對象文學
波德萊爾的戲劇
失明的大膽媽媽
布萊希特的革命
戲劇服飾的病態
文字文學
如何再現古代
何種戲劇的先鋒派?
布萊希特批評的任務
“想要在使我們衝動”
最後的快樂作家
不存在羅伯一格里耶流派
文學與元言語活動
塔西佗與憂鬱的巴洛克風格
《巫婆》
扎齊在捷運里》與文學
工人與牧師
卡夫卡的回答
關於布萊希特的《母親》
作家與寫家
當今文學
彼此
文學與不連續性
雜聞的結構
關於羅伯一格里耶
有關符號的想像
結構主義活動
拉布呂耶爾
眼睛的隱喻
兩種批評
何謂批評?
文學與意指
術語對照表
附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