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莎盧森堡

羅莎盧森堡出生於俄屬波蘭邊界附近的一個小城,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充分顯示了傑出的組織才能和理論水平,被譽為“革命之鷹”,是國際共產主義運動著名政治活動家和理論家。

簡介

羅莎·盧森堡(1871年——1919年),國際共產主義運動著名政治活動家和理論家,德國社會民主黨和第二國際左派領袖。
1871年3月5日,羅莎·盧森堡出生於俄屬波蘭邊界附近的一個小城,3歲那年全家遷到華沙。1880年就讀於華沙某中學。1887年畢業後,成了“第二無產階級黨”一個下屬小組成員。次年10月,該黨遭到破環,不少成員被捕,她曾流落外地,大約1889年底到了蘇黎世。在一段時間內,她曾借居在德國社會民主黨人卡爾·柳別克家,這對她成為馬克思主義者起了不小作用。
1890年,羅莎·盧森堡在蘇黎世大學社會政治系學習,翌年5月成為該系正式學生。在校期間,她除了努力學習規定課程外,還刻苦學習馬克思、恩格斯著作。1892年成為一名馬克思主義者。1893年7月她與吉希斯創辦了《工人事業》雜誌,第二年3月又創建了波蘭王國社會民主黨。
為了做德國占領區波蘭民族的工作,盧森堡取得德國國籍,於1898年5月遷居柏林。到柏林後,她積極參加社會民主黨的競選活動,多次在集會上發表演說,表現了傑出才能,受到了黨的信任。其重要功績是,她挑起了批判伯恩施坦修正主義的旗幟,寫了一系列文章。1898年9月任《薩克森工人報》主編(後辭職),1900年與梅林共同主辦《萊比錫人民報》。她還始終以極大的精力從事波蘭王國與立陶宛社會民主黨的工作,就策略和戰略問題向該黨的總委員會提出意見和建議,被認為是該黨首屈一指的思想家和理論家。1902年波蘭與立陶宛社會民主黨起草了綱領性檔案《我們要什麼?》。1905年波蘭革命鬥爭起,盧森堡於12月親自到華沙參加鬥爭,翌年3月被捕。7月獲釋後,去彼得堡等地會見列寧,交換關於革命戰略和策略方面的意見。1907年,代表德國和波蘭與立陶宛社會民主黨前往倫敦參加了俄國社會民主黨在倫敦召開的第五次代表大會。
1911年,帝國主義軍備競賽愈演愈烈,世界大戰一觸即發,世界各國的無產階級也積極努力,號召工人起來反對帝國主義戰爭。盧森堡此時充分顯示了傑出的組織才能和理論水平,被譽為“革命之鷹”( 列寧語)。

相關內容

盧森堡與卡爾·李卜克內西全力以赴發動民眾阻止世界大戰爆發。他們到德國各地城市,在民眾集會上發表演說揭露戰爭陰謀。1914年8月3日,世界大戰爆發。8月4日德國社會民主黨議會黨團贊成軍事撥款,背叛無產階級變成了民族沙文主義者。12月卡爾·李卜克內西投票反對軍事撥款。盧森堡和李卜克內西團結左派向社會民主黨領導集團進行鬥爭。1915年2月18日,盧森堡被捕入獄。在4月出版的《國際》上刊有盧森堡揭露機會主義的《重建國際》一文。5月,李卜克內西散發傳單《主要敵人在自己國內》,號召人民反對戰爭。1916年“五一”示威遊行中李卜克內西被捕,7月10日盧森堡再次被捕,1918年10月李卜克內西獲釋。在他的推動下,11月9日,幾萬工人走上柏林街頭,李卜克內西宣布自由的社會民主共和國成立。11月10日,盧森堡出獄。這時政府落到了社會民主黨機會主義領導者謝德曼手裡。盧森堡和李卜克內西團結左派,發動民眾,開展了反艾柏特、謝德曼的鬥爭。12月30日建立德國共產黨。1919年1月組織了大規模示威遊行,15日,她與李卜克內西被資產階級“自衛民團”逮捕,同日遇害。
羅莎·盧森堡是德國社會民主黨史上和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史上傑出的馬克思主義思想家、理論家和革命家,她把一生獻給了社會主義事業。在反對修正主義、資本主義和帝國主義世界大戰的暴風雨中,她始終英勇鬥爭,不畏強暴,顯示了高度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正如她所說:“要有耐心和勇氣,我們還要活下去,我們還要經歷驚天動地的事呢……”
目前德國提供以她為名的左派政黨獎學金。
小故事--------------------------------------------------------------
假結婚
羅莎·盧森堡是第二國際左派領袖之一,是德國共產黨的主要創始人。1898年4月。這位傑出的女革命家和一位叫古斯塔夫·呂貝克的德國青年舉行了莊嚴的婚禮。;然而熟悉盧森堡的人們都知道,她真正的愛侶是約吉希斯。這是怎么回事呢?
原來,這次婚禮是假的。其實盧森堡和約古希斯的愛情早在這次婚禮的八年前就開始萌發了。1890年夏天,約古希斯進入了蘇黎世大學。此前,他參加秘密革命活動,不幸被捕。被強迫在沙俄軍隊服役。後來他巧妙地擺脫法網逃到了瑞士。恰好與流亡瑞士進入蘇黎世大學學習的盧森堡相遇。他們研究時事,追求真理。共同的理想、志趣使這對出生波蘭的青年男女來往頻繁,日益親密。
盧森堡和約古希斯的性格不問,才能也各有所長。盧森堡熱情大膽,活潑開朗;約吉希斯嚴峻深沉,多謀細緻。盧森堡善於寫作和演講,約吉希斯則長於組織領導工作。在艱苦的鬥爭環境裡,這對革命情侶常常含笑別離,只好在信中交流思想,互致關懷。他們以思想交流來縮短在空間上的距離,比起在朝夕相處的時候,更增加了幾分思念之情。
1897年,盧森堡結束了在蘇黎世大學的學習生活。當時德國社會民主黨已經發展壯大,成為第二共產國際中最大最有影響的黨。盧森堡常為德國黨機關刊物《新時代》撰稿,德國黨的領導人是了解他的。在無法返回祖國的情況下,她決定到德國去從事革命活動。約古希斯完全支持她的這一行動。遺憾的是,由於工作需要,他本人仍要留在瑞士。不僅如此,為了能公開地在德國活動,盧森堡還必須加入德國國籍。對於一個波蘭女子來說,這是非常困難的。經過一番籌劃,盧森堡使戲劇般地舉行了假婚禮。對於一對情人來說這不能不說是一種痛苦。但是為了革命工作的需要,他們毅然決然地做了,盧森堡順利地取得了德國國籍,她告別了約古希斯,隻身來到了柏林。
從此,約古希斯只能在少數假日裡秘密地來到柏林和盧森堡短暫相聚。
1903年,盧森堡和呂貝克的假婚結束了。五年的假婚歲月,使盧森堡和約古希斯的真正愛情,受到了一次特殊的考驗、雖身居異國,處境艱難,但是他們的愛情卻更加純潔而真摯了。這時,約吉希斯雖已移居柏林,可他仍然是一個秘密流亡者,他和盧森堡還是不能公開地在一起生活。在那風雲變幻的年月,他們以全部精力投入了德國和波蘭黨的工作。根本顧不上建立自己的小家庭。
1905年,俄國革命的風暴吹向波蘭王國。盧森堡和約古希斯先後秘密返回波蘭,都化名為德國記者。兩人密切配合,與其他同志一進領導著波蘭革命運動。1906年,反動當局發現這兩個德國記者原來就是領導革命的著名人物盧森堡和約古希斯,於是下令四處搜捕。不久,他們在同一個夜晚被捕。在波蘭黨和德國黨的多方關懷下,盧森堡終於被營救出來,而約古希斯因此被判處八年苦徒。在押送西伯利亞之前,他買通警衛,成功地越獄逃到柏林。1916年,他們又分別被捕入獄。這時他們雖已結束了15年的愛侶關係,但仍是親密的戰友和同志。在獄中的苦難日子裡,盧森堡還通過書信,向約古希斯表達了深切的懷念之情。
1918年的德國11月革命,使約古希斯和盧森堡得以衝出牢籠,在他們和李卜克內西等人的領導下,於年底召開了德國共產黨成立大會。然而,僅半月之後,盧森堡和李卜克內西又遭逮捕,並於當日被害。這時約古希斯擔負了德國共產黨主要領導的重任。當他得知盧森堡不幸遇難,心情極其沉痛。誰能料到,就在盧森堡犧牲不到兩個月,災難又降臨了:約吉希斯和他的兩位戰友陷入魔掌,隨即遇害。
盧森堡和約古希斯為了人類的自由和幸福英勇就義,他們的愛情是那樣純真和不幸。以至於他們一生也沒能建立真正的家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