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江貴妃棗

羅江貴妃棗

羅江貴妃棗,四川省德陽市羅江縣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

羅江貴妃棗為農產品地理標誌產品。貴妃棗色澤鮮亮,汁多香濃,脆甜爽口,其鮮果含糖量為27.3%,果中含有豐富的碳水化合物、胺基酸及微量元素等,其藥用價值亦極高,能健胃養脾,生津潤肺,養顏益氣,為人體保健所必需;特別是它富含維C、維B、維E,常食可提高免疫力,促進細胞新陳代謝,有益於強身健體、延年益壽。

2010年03月2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准對“羅江貴妃棗”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產品特點

外在感官

羅江貴妃棗 羅江貴妃棗

羅江貴妃棗果大,果形長卵圓形、稍扁,果頂端偏大,具明顯淺溝,果皮黃綠色,皮薄光滑、覆片狀紅褐色,果肉淺綠色,肉質鬆脆、化渣,味甜,品質佳,核紡錘形、紅褐色。  

內在品質

羅江貴妃棗可溶性固形物、總糖、可食率高,且營養豐富特別是富含維C及微量元素鋅、鐵等。  

產地環境

土壤地貌

羅江縣地處成都平原北部邊緣,海拔介於488—715米,龍泉山脈尾部橫貫南北,介於蟠龍、白馬關鎮之間的寶峰山海拔高度715米是全縣最高點,寶峰山也是長江上游沱江、嘉陵江兩大流域的分水嶺,東俯是龍泉山脈北部尾端大斜背帚狀地帶的淺丘,西瞰則是千里沃野的四川平原。土壤主要為第四紀白堊紀及侏羅紀母質發育而成的紫色土和黃泥土。共分為水稻土、潮土、紫色土、黃壤等4個土類;分為灰棕沖積土、灰棕沖積水稻土、黃紅紫泥土、黃紅紫泥水稻土、棕紫泥土、棕紫泥水稻土、姜石黃泥土、姜石黃泥水稻土等8個土屬;共29個土種。  

水文情況

縣境內有自然河流兩條(凱江、綿遠河)以及人工乾渠2條(人民渠六期乾渠,人民渠五、七期乾渠)。年均過境水量17.03億立方米,其中綿遠河過境水量6.96億立方米,凱江過境水量7.56億立方米,人民渠過境水量2.51億立方米。農業生產灌溉年用水量為9090萬立方米,主要依靠人民渠五、七期及六期工程客水,灌溉保證率為75%;有塘埝2759口,蓄水1349萬立方米,有水庫36座,蓄水1231萬立方米。  

氣候情況

羅江貴妃棗 羅江貴妃棗

境內屬亞熱帶濕潤型季風氣候區,氣候溫和,四季分明,降水充沛,多年平均氣溫16.1℃,極端最高溫36.5℃,極端最低溫-6.7℃,春秋皆早,無霜期長,平均為271天。全年≥10℃的平均積溫以上的有效積溫4865℃;多年平均日照數為1251.6小時,日照時數以8月最多,二月最少,全年日照百分率為25%;多年平均降水916.6毫米,年際間變化較大,主要集中在7—9月,冬季較少,年均蒸發量1061毫米。年平均空氣濕度81%,寶峰山棗區為76.5%。降水量的空間分布不均勻,總的趨勢是由北向南逐漸增多,自西向東逐漸減少。春夏季,來自東南方向的暖濕氣流在抬升時,形成了豐富的降雨;山間年均氣溫較淺丘、壩區低1—2℃,相對濕度較小;二、三台陽坡地(海拔高度在550米—710米之間)是pH值6.6—7.8的中性或中性偏鹼的黃紅紫泥土,透氣性、排水性良好。獨特的地理環境孕育了優質的貴妃棗,羅江生態條件是貴妃棗生長的最適生態環境。  

歷史淵源

貴妃棗是羅江縣一個古老的優良水果品種,主要分布在境內寶峰山一帶,已有上千年歷史,早在唐代以前就有小面積種植。

相傳,唐天寶十五載“馬嵬坡”之變,唐明皇寵妃楊玉環並未“死於盡縊之下”。原來,唐明皇處死楊國忠後,羽林軍仍逼除掉楊貴妃。唐明皇百般為難,只得採用高力士之計,從隨行宮女中擇一外貌酷似貴妃者調包替死,派人送貴妃連夜潛逃求生。數日後,貴妃一行進入綿州羅江縣境內。在一高處小憩,但見群山逶迤,松蒼柏翠,更有鳥鳴泉咽,清風送爽。不由心頭一動,急問樵夫:“此乃何地?可有廟觀?”樵夫答:“此羅江寶峰山。山中一寺,人間佛地也!”貴妃當即定下心念,打發了隨從,扮成居士,投身余家庵,過起晨鐘暮鼓的僧尼生活。七日後,貴妃對鏡梳洗,驚見鏡中人已花容失色,形銷骨立,不由悲從中來。忽憶行囊中有貢棗一包,便取出食之,每日幾粒,惜棗如金。半月之後,自感神清氣爽,周體舒泰,重現昔日閉月羞花之貌。貢棗之核更為奇妙,竟落地生根,長出棗樹,結出繁果。當地人吃後,驚其甜脆益身,爭相引種。不知何人,探得貴妃身世,知道此棗來歷,便將它名為“貴妃棗”,此名由此留傳至今。

貴妃棗栽植已有千餘年的歷史,在蟠龍鎮寶峰村一組還保留100年以上的棗樹和400年以上的棗園遺蹟。

過去貴妃棗一直處於零星野生分散狀態,發展速度極慢。1996年復縣後,由於該棗品質好,受到市場消費者喜愛,為培育特色產業,助農增收,在四川省市的支持下,經過努力,栽植面積不斷擴大,並通過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認定和無公害農產品認證。  

2017年9月3日,羅江縣舉辦第十二屆貴妃棗採摘節。  

2018年8月27日,“2018四川美麗田園歡樂游暨羅江第十三屆貴妃棗採摘節”在德陽羅江蟠龍鎮貴妃廣場舉行開幕式。棗子節活動期間預計吸引各地遊客15萬人,帶動當地農民增收1280萬元。  

生產情況

2010年,羅江貴妃棗保護面積3000公頃,年產量2萬噸。  

2016年,羅江縣棗果產量6000噸,產值7200萬元,核心區棗農人均純收入超過2萬元。

羅江貴妃棗 羅江貴妃棗

2017年,羅江貴妃棗種植面積2萬畝,產量超過6400噸,產值1.02億元。其中核心區在蟠龍鎮寶峰村、白馬關鎮萬佛村共6000餘畝。  

產品榮譽

2004年,羅江縣被四川省農業廳審定為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  

2007年,“羅江調元棗樹”通過省林業廳優質良種審定。  

2008年,羅江縣被四川省質監局評定為“四川省農業標準化示範區”。  

2009年,羅江縣被中國科協、財政部認定為科普惠農生產基地。同年,羅江貴妃棗獲“德陽市名優農產品”、“市十大品牌產品”稱號。  

2014年,羅江縣被國家質監總局評為“貴妃棗栽培標準化示範區”。同年,被四川省森林食品基地認定委員會認定為“省級森林食品基地”。  

2010年03月2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准對“羅江貴妃棗”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羅江貴妃棗農產品地理標誌區域保護範圍包括羅江縣轄區內的萬安鎮、御營鎮、調元鎮、蟠龍鎮、鄢家鎮、新盛鎮、金山鎮、慧覺鎮、略坪鎮、白馬關鎮等10個鎮107個自然村、2個農村社區居委會。地理坐標為東經104°19′—104°43′,北緯31°12′—31°27′。  

質量技術要求

羅江貴妃棗 羅江貴妃棗

(1)產地選擇:貴妃棗適應性強,易早結、豐產,對土壤要求不嚴,適宜於二台土地以上種植。貴妃棗基地環境質量符合國家標準,集體成片,水、電、路三通,並成網路。貴妃棗保護區屬龍泉山脈尾端淺丘地帶,三國蜀漢文化旅遊景區,海拔550米以上。屬紫色頁岩風化土質,地勢平坦,坡度為5—200之間。光照充足,氣候溫和,相對濕度小,通氣良好,加之實施了旱山集雨工程、小微水工程、土地整治等項目,致使水源交通便利,土層較為深厚,有利於貴妃棗的生長發育,實現高產穩產。

(2)品種選擇與特定要求:貴妃棗園地選擇、建園規劃、苗木規格、栽植、生產管理、無公害病蟲防治方面,都有嚴格而詳細規定。做到重點技術定量、定點、定位,如栽植的“苗木規格質量要求一級苗”,“側根5條以上、根系長20厘米、側根直徑粗0.3厘米;苗高1米以上,苗粗1厘米以上;分枝3—5個”。“貴妃棗栽植最佳時間,晚秋落葉後及時栽植,挖定植穴80—100厘米,栽後樹盤覆蓋1米以上秸稈和地膜”。“采果後中耕深翻一次,深8—12厘米”;“20千克/株產量,可年施農家人畜糞肥60千克,腐熟堆渣肥25千克,尿素0.7千克,過磷酸鈣1千克,硫酸鉀0.5千克”。“貴妃棗疏果時間在6月上旬至7月上旬進行”,“疏果量枝果比1:1.5—2,單株產量控制在15—25千克,畝控產在1200—1500千克”等等。

(3)生產過程管理(包括農業投入品方面的特殊使用規定):羅江貴妃棗在冬、春兩季栽植,經過1—2年整形修剪形成結果主枝。必須使用無公害農藥進行病蟲害的統防統治,棗園施肥應採用土壤綜合管理技術,施用的肥料保證生產的貴妃棗優質安全,控制氮肥的施用量,除發芽期重施氮肥外,壯果期施用氮肥(純氮計)不超過用量的10%,同時應維護和改善棗園生態環境條件,不斷提高土壤肥力水平,避免施肥不當引發環境污染等,促進貴妃棗生產的可持續發展。採摘和施肥都必須符合《無公害貴妃棗生產技術規程》和《無公害食品·貴妃棗》DB510626/T3—2008地方標準的要求。

(4)產品收穫:8月底至9月上旬貴妃棗成熟後,產品當天採摘、包裝,當天即可銷售。

(5)生產記錄:認真記錄貴妃棗生產情況、病蟲害發生情況、技術措施、農藥化肥的使用情況、建立貴妃棗生產過程記錄檔案,記載投入品的名稱、使用時間、使用目的、使用方法、使用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