罵專家

罵專家

罵專家是指每逢有重大事件發生,總會有一批專家教授之類的人專業人士或者被媒體請出,或者自己跳出來說三道四。因為他們是名人和專業頭銜,所以社會對他們有更多的期待,需要聽他們更專業、更權威、更公允的評價,而這也是專家之所以成為專家應當承擔的社會責任。但是令人遺憾的是,不是所有的專家都能從專業的角度看問題,由於與社會利益集團或多或少的聯繫,他們中的不少人拋卻專業知識,在出現利益衝突時選邊站,利用自己的影響力為衝突的某一方進行辯解,他們被罵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時代背景

在新中國成立後的三十年時間裡,中國的知識分子雖然也有這樣那樣的問題,但是因為中國社會政治沒有出現分化,當時的專家知識分子雖然受到了不公正對待,但是當時的國家和人民並沒有把他們妖魔化,當時對知識分子的政策的主鏇律還是建立在教育和挽救之上,讓知識分子上山下山本身不是對知識分子的懲罰,而是要他們對中國社會有正確的了解了認識,而且中國的僻遠地區也更需要他們。在那個年代,一大批專家工作在中國的各條戰線,取得了諸如兩彈一星這類的重大科技突破,為新中國的鞏固和發展貢獻出了自己的全部青春甚至生命,他們餓著肚子搞科研的奉獻精神,為中國的知識分子樹立了光輝的榜樣。
隨著改革開放的發展,隨著一部分人富起來政策的實施,中國社會已經不再是鐵板一塊,雖然現在不說階級鬥爭了,但是不能否定階級的回歸,一大批高高在上的富人與掙扎在溫飽線上的大批老百姓自然不會有相同的想法,那些依靠盤剝被拆遷戶拆遷費的開發商,自然不會和被欺壓的被拆遷人有共同的利益,那些把房價炒高從中謀取暴利的投機家和為買房而耗去幾代人積蓄的城市化過程中的農民自然不是一路人。

毛主席說過,小資產階級從來就是不是一個獨立的階級,他們總是要依附一定的階級勢力生存。出於私人利益,他們選擇有錢人為自己的衣食父母,他們為有錢人的惡行辯護,風險和代價當然是巨大的。就算他們是專家,他們也應當很清楚,把黑的說成白的,把白的說成是黑的,就算是聽眾都是色盲,也騙不過去的。他們之所以敢冒天下大不韙,信品雌黃,大放厥詞,不是因為他們的無知,而是因為他們利益。
比如“仇富”這個詞就是一些專家刻意製造出來的,根據專家的這種說法,因為窮人掙不到錢,見到富人有錢就眼紅就心理不平衡就恨他們。這種完全抹殺金錢來源的貧富論不僅槍斃了革命的合理性,而且還為一些人的巧取豪奪尋找到合情合理的由頭:那怕你的錢是偷來的搶來的騙來的,只要你有錢你就是大爺。“仇富”論的氣泡一遇到尖銳真理就立即破滅。袁隆平是一個科學家,因為隆平高科上市,袁隆平平白無故得到了價值數億的財產,於是在網上有人造謠說袁隆平家有六七輛小車。抹黑袁隆平和抹黑岳飛文天祥等民族英雄一樣,背後有著更大的陰謀,通過虛化中華民族的文化來推進西化,這可能是他們的真實目的,想把“仇富”之火引向袁隆來不過是不得已而為之,因為他們實在找不到更有殺傷力的武器。但是未曾想,謠言一出,立即在網上遭到強力回擊,因為民眾的眼睛是雪亮的,袁隆平作為一個國寶級的專家,他對中國的貢獻遠遠超過了他應當享有的,就算是袁隆平開著坦克車招搖過市,我想大家也不會對他產生“仇富”情緒。因為“仇富”仇的不是富裕,仇的是巧奪豪奪,仇的是為富不仁,仇的是中國有錢人身上的原罪和現行罪惡,絕不是仇恨有錢人的財富本身。

罵專家示意圖罵專家示意圖

“罵專家”其實也一樣。中國社會既然已經分化,中國的專家既然已經擯棄專業成為利益集團的代言人,他們被罵當然完全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專家要不被罵,就要做一些更專業的事情,說一些更專業的話,拿一些更乾淨的錢。

流行行為

面對網友的“謾罵和批評”,中國公安大學教授李玫瑾認為這是因為大多數人對犯罪心理學的不了解。她向媒體澄清自己沒有為藥家鑫開脫罪行,認為作為犯罪心理學學者,她的研究領域與量刑無關。她甚至不無遺憾地說:“現在社會上流行罵專家,我覺得這是社會的悲哀。因為專家是深入專業的研究者,他在自己專業領域說的話,肯定是有長期研究背景的。因為深,可能有些窄,但不可忽視。”
無論李玫瑾教授這些話是發自肺腑還是出自一種辯解的策略,她有一句話:“現在社會上流行罵專家”,這的的確確“是社會的悲哀”。
專家本來是學識豐富的精英人士,理應受到大眾的尊敬,然而在今天,從大眾的嘴裡,所喊出的往往是“叫獸”而非“教授”,是“磚家”而非“專家”,一字之差謬以千里,這讓他們情何以堪啊。
對於這種反常的現象,很多專家都分析過原因,有人將之歸結為民粹主義的影響,有人將之視為文化去精英化發展過程中的必然結果,還有人認為是商品社會功利化思想的泛濫所導致。但在原因上的分歧不影響他們對現象本身認識的統一:專家代表著知識、科學、理性,罵專家即是不尊重知識,不尊重科學和非理性,一個“不尊重知識、不尊重科學、非理性的”社會當然是悲哀的。深感落寞和遺憾的李玫瑾教授,自然也是這樣認為的。
然而,果然如此嗎?中國的大眾果真是一群不尊重知識、不尊重科學、體內“力比多”橫衝直撞的文盲嗎?當然不是。看看中國的家長一個個歷盡艱難,千方百計地賺錢供養子女上學讀書,就知道他們多么尊重知識;看看中國農民一絲不苟地搞大棚種植,就知道他們多么尊重科學;看看中國市民站在三代人也買不起的房子面前依然心平氣和,就知道他們多么具有理性精神。
所以,專家應該多審視自身:為什麼尊重知識、尊重科學、深具理性精神的大眾要罵你呢?也許,那些想讓大眾尊重自己的專家,應該首先捫心自問:你尊重大眾嗎?
“假如這裡有堅固的高牆和撞牆破碎的雞蛋,我總是站在雞蛋一邊。”日本作家村上春樹這句名言恐怕要讓中國許多所謂的專家學者羞愧不已。那些站在“高牆”的一邊或者在“高牆”與“雞蛋”之間觀望的專家,那些對“雞蛋”的命運漠不關心的專家,又憑什麼要求“雞蛋”尊重你呢?即如李玫瑾教授,一再強調自己進行犯罪心理研究的客觀性,聲明她“對一個人為什麼犯罪更感興趣,並不關心怎么判”,也許她說的都對,然而問題是:大眾為何需要一個沒有絲毫道德立場的專家來對挑戰了公眾道德底線的案件評頭論足呢?
大眾罵專家,並非是他們不需要專家,他們對那些說真話、有責任承擔、有公共使命感的專家,一向是熱愛和尊敬的,比如去世不久的季羨林先生和錢學森先生。但是這樣的具有“公共知識分子”品格的專家太少了,所以大眾才要罵,唯有這一罵,罵出了我們所謂的知識精英原來是這副嘴臉,這又如何不是社會的悲哀呢?

網言網語

網友於2011-04-1223:04:36發表評論[回復]IP:118.123.1.★
一位翻譯專家說:“理論上講,我們人口比美國多4倍,我們的問題比美國多4倍也是正常的,如果你認為美國是個正常國家的話。”我們從專家那兒可以學習“理論”。
網友於2011-04-1223:02:47發表評論[回復]IP:123.150.197.★
中國有句古話“吃人家的嘴短,拿人家的手短”,我國的專家,有多少不被權力豢養,不被利益集團包養?當權力利益與草根發生衝突時,罵專家就是一種必然。現在不去要求專家謹言慎言,卻要求大眾善待寬容專家,你沒病吧?
網友於2011-04-1222:50:05發表評論[回復]IP:123.235.43.★
記得讀國小的時候,老師教我們寫議論文,先要有論點,然後要有論據加以論證,說明觀點的正確性,然後是什麼什麼。現在磚家好象都是根據***的需要,利用“磚業”拚命證明***的觀點正確,哪怕和自己的專業毫無關係,甚至違背最起碼的社會良知和道德,忽悠民眾。
網友於2011-04-1222:49:30發表評論[回復]IP:221.204.214.★
真正的專家人民是不會漫罵的,只不過是國家管理單位的準入門坎太低而不嚴格而以。根本不能怪老佰姓罵。把中國文化丟掉,把嚴謹不要,可謂我們各路專家之水平水份之大,哈哈哈哈哈。
網友於2011-04-1222:41:59發表評論[回復]IP:60.217.232.★
當代中國的許多所謂專家、教授、博導、院士都是在特定教育體制下培養出來的,是在特定機制下評定出來的。因為是這樣的體制、機制,才會有“錢學森之問”。“錢學森之問”包括三方面,一是這些專家、教授、博導、院士是傑出人才嗎?是大師級人才嗎?二是這些專家、教授、博導、院士能培養出傑出人才和大師級人才嗎?三是培養什麼人成才?
網友於2011-04-1222:41:56發表評論[回復]IP:118.123.1.★
“兩彈一星”的功勳才是真正的專家。那些所謂地震、核電、經濟等等都是吹牛的磚家!
網友於2011-04-1222:41:11發表評論[回復]IP:118.123.1.★
“兩彈一星”的功勳才是真正的專家。那些所謂地震、核電等等都是吹牛的磚家!
SDGF於2011-04-1222:30:55發表評論[回復]IP:221.192.149.★
只能說明一個問題“現在的磚家不值得信任”
消滅邪惡於2011-04-1222:20:42發表評論[回復]IP:123.235.43.★
藥家鑫不死,整個社會也就亂了
網友於2011-04-1222:19:50發表評論[回復]IP:121.14.234.★
專家之所以是專家就是因為水平高,但如果說的話老百姓聽起來沒水平那就難免被罵了。
ruyiliou於2011-04-1222:18:05發表評論[回復]IP:59.175.131.★
心中有佛處處佛。你自己認高明不把任何人放在眼裡,隨心所欲的口若懸河,能指望得到別人嗎?
網友於2011-04-1222:12:19發表評論[回復]IP:123.150.197.★
不要都打精英的牌子,精英是要大家認可的。
網民於2011-04-1222:09:38發表評論[回復]IP:121.14.234.★
現在的“專家”不僅滿口胡言,而且成了利益集團的代言人,不但不關注民生,還成了利益集團的看家狗,老百姓不罵這些人才怪呢!說得好頂一個不過也有少數專家不在此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