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氧缺血性腦病

缺氧缺血性腦病

缺氧缺血性腦病是由於各種圍生期因素引起的腦缺氧或缺血而形成的常見的腦損傷,主要表現為意識狀態及肌張力變化。根據病情變化可分為輕、中、重度。輕、中度表現為興奮或遲鈍,肌張力正常或減低。重度可有昏迷、肌張力鬆軟、驚厥頻繁等。多伴有嚴重的後遺症如腦癱、癲癇、學習困難等。

基本信息

病因

圍產期窒息是本症的主要病因。凡是造成母體和胎兒間血液循環和氣體交換障礙使血氧濃度降低者均可造成窒息。由宮內窒息引起者占50%;娩出過程中窒息占40%;先天疾病所致者占10%。

(一)母親因素:妊娠高血壓綜合徵、大出血、心肺疾病、嚴重貧血或休克等。

神經結構神經結構

(二)胎盤異常:胎盤早剝、前置胎盤、胎盤功能不良或結構異常等。

(三)胎兒因素:宮內發育遲緩、早產兒、過期產、先天畸形等。

(四)臍帶血液阻斷:如臍帶脫垂、壓迫、打結或繞頸等。

(五)分娩過程因素:如滯產、急產、胎位異常,手術或套用麻醉藥等。

病理變化

1.腦水腫:ATP減少所引起的細胞內水腫及血管通透性增加的細胞外水腫(血管源性兩者皆可壓迫血管加重缺氧缺血)。腦水腫可見前囟隆起、骨縫加寬、腦膜緊張、腦回扁寬、腦溝變淺及腦室腔變窄。

2.選擇性神經元壞死:大腦及小腦皮層的神經元壞死,導致腦回萎縮,膠質纖維增生。此型腦損傷常見的後遺症為運動障礙、智力缺陷和驚厥。為缺氧性損傷,足月兒多見。

CT圖CT圖

3.基底神經節大理石樣變性:基底節和丘腦出現大理石樣花紋。鏡檢神經元大量脫失、神經膠質增生,並有髓鞘過度形成。臨床上表現錐體外系功能失調,手足徐動與此有關。為缺氧性腦損傷。

4.大腦矢狀旁區神經元損傷:矢狀竇兩旁的帶狀區出現缺血性腦梗塞,該區域相當於肩和骨盆的中樞神經投影區。臨床上出現肩及髂關節無力,也可有皮質盲。多見於足月兒。

5.腦室周圍白質轉化:這種缺血性損傷在早產兒多。病變位於側腦室周圍的深部白質區軟化和壞死,軟化面積大時可液化成囊,稱空洞腦。臨床表現為痙攣性癱瘓,智力低下及腦積水。

症狀

缺氧缺血性顱內出血以早產兒多見,胎齡愈小發生率愈高,出血部位以室管膜下的尾狀核最多見,易破入臨近的側腦室而成為室管膜下-腦室內出血(SEH-IVH),一般的缺血缺氧性腦病在出生前可能有提示宮內窘迫的病史,分娩時胎心可能增快或減慢,或第二產程延長,羊水被胎糞污染,出生時有窒息史,復甦後仍有意識,肌張力,呼吸節律,反向等方面改變,甚至出現驚厥,根據病情可分為三度:

1.輕度表現為過度興奮,易激惹,肢體可出現顫動,肌張力正常或增高,擁抱反應和吸吮反射稍活躍,一般無驚厥,呼吸規則,瞳孔無改變,一天內症狀好轉,預後佳。

2.中度患兒嗜睡,反應遲鈍,肌張力降低,擁抱反射和吸吮反射減弱,常有驚厥,呼吸可能不規則,瞳孔可能縮小,症狀在三天內已很明顯,約一周內消失,存活者可能留有後遺症。

3.重症患兒神志不清,肌張力鬆軟,擁抱反射和吸吮反射消失,反覆發生驚厥,呼吸不規則,瞳孔不對稱,對光反應消失,病死率高,多在一擊內死亡,存活者症狀可持續數周,留有後遺症。

症狀鑑別

1、突然高熱,畏寒,劇烈頭痛,伴噴射性嘔吐。乳幼兒可有交替出現的煩躁與嗜睡,雙目凝視;尖聲哭叫,拒乳,易驚等。嚴重者迅速進入昏迷狀態。

2、中毒面容,皮膚瘀點,頸項強直,病理反射陽性。囟門飽滿隆起,角弓反張。如伴有脫水,則無此表現。

3、各種急性化膿性腦膜炎的特點:

(1)流腦:多於2~4月份發病。以學齡前兒童多見。早期即可出現皮膚瘀點或瘀斑,其直徑多在2毫米以上。病後3~5天常有口周與前鼻孔周圍的單純皰疹。

(2)肺炎球菌性腦膜炎:發病季節多以春秋為主。多見於2歲以內幼兒或50歲以上成人。常伴有肺炎或中耳炎。

肺炎球菌電鏡圖像肺炎球菌電鏡圖像

(3)流行性感冒桿菌性腦膜炎:多見於2歲以內的幼兒,起病較上述兩型稍緩,早期上呼吸道症狀較明顯。

(4)金黃色葡萄球菌性腦膜炎:常伴有皮膚化膿性感染,如膿皮病,毛囊炎等,部分病例於疾病早期可見有猩紅熱或蕁麻疹樣皮疹。

(5)綠膿桿菌性腦膜炎:多見於顱腦外傷的病例,亦可因腰椎穿刺或腰麻時消毒不嚴而污染所致,病程發展較緩。

4.實驗室檢查:

(1)腦脊液:腦脊液壓力明顯升高,外觀混濁,呈米湯樣。細胞數增至1000/立方毫米以上,以中性多核細胞為主。蛋白增高,潘氏試驗陽性。糖和氯化物減少。塗片或培養能找到相應的致病菌。肺炎雙球菌腦膜炎在晚期病例可表現為蛋白、細胞分離現象。

(2)血培養:有病原菌生成。

(3)血常規:白細胞明顯增多,以中性多核細胞為主。但金黃色葡萄球菌性腦膜炎時白細胞總數可正常或稍低,有明顯核左移現象,並有中毒顆粒出現。

(4)皮膚瘀點塗片:流腦患者做此項檢查,可找到腦膜炎雙球菌。

疾病預防

預防同新生兒窒息孕婦應定期做產前檢查,發現高危妊娠應及時處理,避免早產和手術產;提高產科技術;對高危妊娠進行產時胎心監護,及早發現胎兒宮內窘迫並進行處理;產時,當胎頭娩出後,立即擠淨口鼻內粘液,生後再次擠出或吸出口、鼻咽部分泌物,並做好一切新生兒復甦準備工作。

(一)在分娩過程中要嚴密監護胎兒心率,定時測定胎兒頭皮血pH和血氣,發現宮內窘迫須及時給氧及靜注葡萄糖等藥物,並選擇最佳方式儘快結束分娩。

(二)生後窒息的新生兒,要力爭在5分鐘內建立有效呼吸和完善的循環功能,儘量減少生後缺氧對腦細胞的損傷。

(三)窒息復甦後的新生兒要密切觀察神經症狀和監護各項生命體徵,一旦發現有異常神經症狀如意識障礙、肢體張力減弱、以及原始反射不易引出,便應考慮本病的診斷,及早給予治療,以減少存活者中後遺症的發生率。

併發症

HIE的近期不良預後是死亡,遠期不良預後多為腦神經損害的後遺症。在存活病例中缺氧缺血越嚴重,腦病症狀持續時間越長者,越容易發生後遺症,且後遺症越重。後遺症常見的有發育遲緩、智力低下、痙攣性癱瘓、癲癇等。

最新療法

機器人腦立體定向技術是由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七三一醫院神經外科首席專家田增民教授率先在國內套用於腦病,機器人立體定向手術具有微創、安全、可靠等特點,能迅速、精確地定位顱內病變的部位、大小、體積、形狀、與周圍腦組織關係;能迅速、精確的尋找最佳手術路徑;能迅速的對顱內病灶進行精確地毀損、調控、修復。尤其是對於不適合開顱手術的腦深部小病灶、多發病灶和位於重要功能區的病灶,以及對於高齡患者、體質虛弱不能耐受開顱手術的患者,立體定向手術具有其它技術不可替代的特點。

機器人腦立體定向手術四大優勢:

1、定位準確

2、手術精度穩定

3、創傷小 效率高

4、術後迅速恢復

臨床治療

(一)一般治療:①糾正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必要時使用人工呼吸器②糾正低血壓:保證充分的腦血流灌注常用多巴胺每分鐘5-10μg/kg靜脈滴注③供給足夠的葡萄糖以滿足腦組織能量代謝需要:可按每分鐘6-8mg/kg給予④糾正代謝性酸中毒:碳酸氫鈉2-3mEg/kg10%葡萄糖稀釋後緩慢靜滴⑤血鈣低於1.9mmol/L時可靜脈葡萄糖酸鈣⑥適當限制液體入量:每日量50-60ml/kg輸液速度在4ml/kg/h以內

(二)控制驚厥:首選苯巴比妥鈉首次劑量給15-20mg/kg如未止驚可按每次5mg/k苯巴比妥鈉

g追加1-2次間隔5-10分鐘總負荷重為25-30mg/kg第2日開始維持量每日4-5mg/kg(一次或分兩次靜脈注射)最好能監測血藥濃度驚厥停止後一周停用如驚厥頻繁發作可加用安定或水化氯醛

(三)控制顱壓增高:選用地塞米松0.5mg/kg速尿1mg/kg靜注4-6小時後重複套用連用2-3次後若顱壓仍高改用甘露醇0.25-0.5g/kg靜注間歇4-6小時力爭在48-72小時內使顱壓明顯下降。

苯巴比妥鈉苯巴比妥鈉

(四)中樞神經系統興奮藥等:可用細胞色素C三磷酸脲苷輔酶A等每日靜脈滴注直至症狀明顯好轉;也可使用胞二磷膽鹼100-125mg/日稀釋後靜點生後第2日開始每日一次靜滴;腦活素5ml以生理鹽水稀釋後靜滴均可改善腦組織代謝治療必須持續至症狀完全消失中度HIE應治療10-14日重度HIE應治療14-21日或更長治療開始得愈早愈好一般應在生後24小時內即開始治療儘量避免生後各種病理因素加重腦損傷七預後導致不良預後的一些因素有:①重度HIE;②出現腦幹症狀:如瞳孔和呼吸的改變;③頻繁驚厥發作藥物不能控制者治療一周后症狀仍未消失者④治療二周后腦電圖仍有中度以上改變⑤腦B超和腦CT有Ⅲ-Ⅳ級腦室內出血腦實質有大面積缺氧缺血性改變尤其在1-2周后出現囊腔空洞者

常用中藥

1.克比奇羚羊角膠囊

主要成分:羚羊角。

2.琥珀抱龍丸

主要成分:山藥、膽南星、琥珀、硃砂、甘草、茯苓、人參等。

3.全蠍散

主要成分:全蠍、硃砂、天南星、天麻、黃連等。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