繩床

繩床所屬現代詞,指的是唐代自印度傳入,為倚背垂足之坐,如椅子亦曰繩床。

唐代自印度傳入,為倚背垂足之坐,如椅子亦曰繩床。床,《廣雅》雲:“棲,謂之床。”裝,載也,棲也,《釋名》雲:“床,裝也,所以自裝載也。”皆為人坐臥之用。故古代供跪坐之物,如同日本今之坐蒲團,曰床。床固同床,然此床非彼床,內容迥殊,以之劃分時代,蓋為此也。摘自黃現璠《古書解讀初探》

即交椅。《晉書·佛圖澄傳》:“坐繩床,燒安息香”。也叫“胡床”。古時一種可以摺疊的輕便坐具。《太平御覽·風俗通》:“靈帝好胡床”。《世說新語·自新》:“淵(戴淵)在岸上,據胡床指麾左右,皆得其宜。”《演繁露》:“今之交床,制本自虜來,始名胡床,桓伊下馬據胡床取笛三弄是也。隋以讖有胡,改名交床。”陶榖《清異錄·陳設門》:“胡床施轉開以交足,穿便絛以容坐,轉縮須臾,重不數斤。”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