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家營中學

河北省蠡縣繆家營中學.位於冀中平原的高陽、蠡縣、肅寧三縣腹地,蠡縣留史鎮所轄的繆家營村,是蠡縣建立的第一所國辦中學,距保定50公里,距北京200公里,距天津200公里,距石家莊150公里。占地面積60033m2,建築面積8760平方米,有400多米的標準跑道和16畝勞動基地,有省頒一類標準的七室和達省頒標準的教學儀器,固定資產達343萬多元,有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教師達標率88.6%,合格率100%,在校生1308人,是目前國辦中學中教學設備完善、師資力量雄厚、教學質量較高的重點中學。

基本信息

學校簡介

前身是繆家營培英完小,隸屬蠡縣教育科,始建於1946年10月,由荊邱完小和劉營完小合併而成,當時設在繆家營村晉家的三套大院內,占地面積4600平方米,以原晉家的住房為教室和教職工宿舍。1947年春開始招兩個班共82人,開設國語、政治、算術、珠算、地理、自然、歷史、體育、音樂課,校長為劉廷征,教師有陳景祥、董子英、繆連成、陳秀山、齊順則、蒼燮如等10人。繆家營培英完小五年間,先後由劉廷征、劉鶴芳、陸貞祥、秦曙任校長。

繆中精神

“嚴謹、勤奮、求實、創新”校訓。“不辱使命,敢為人先,求真務實,勇攀高峰”繆中精神。

繆中歷史

繆中從建校至今,為國家培養出480名高小畢業生,培養出國中畢業生108班5377人,高中畢業生130班8417人,高國中畢業生共13794人,6890人,高中畢業生130班7500人,高國中畢業生共14390人,共有895名考取大專院校,1965年,高中畢業的兩個班,大學升學率為97%,在保定地區名列第一,河北省第二,不少學生考入我國重點院校。校友們在祖國改革和建設事業中,在各自的上發揮著自己的聰明才智,在黨政機關擔任省、部級職務的1人,地廳級職務的12人,縣處級職務的85人,科局級職務的350人。在全國校友中任副師級以上職務的有14人;在科教界就有180多人。獲高級職稱,其中一些校友在不同領域取得了優秀的科研、學術成果,榮獲國家和省部級獎勵。

繆家營中學歷史悠久,聞名省內外,因歷史的演變,曾多次更名,但一脈傳承。

她位於冀中平原的高陽、蠡縣、肅寧三縣腹地,座落在被譽為天下皮毛第一都的蠡縣留史鎮所轄的繆家營村,是蠡縣建立的第一所國辦中學,距保定50公里,距北京200公里,距天津200公里,距石家莊150公里。經過五十三個春秋的洗禮,現在繆家營中學占地面積60033m2,生均占地面積46平方米,建築面積8760平方米,生均建築面積6.7平方米,有400多米的標準跑道和16畝勞動基地,有省頒一類標準的七室和達省頒標準的教學儀器,固定資產達343萬多元,有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教師達標率88.6%,合格率100%,在校生1308人,是目前國辦中學中教學設備完善、師資力量雄厚、教學質量較高的重點中學。

從1946年10月至1951年9月為改建中學階段。在這期間,繆家營中學認真貫徹黨中央提出的關於發展教育事業的指示,努力提高教職員工的政治思想覺悟,破舊立新,全面提高教育質量,為國家培養出480名高小畢業生,先後走上社會,為祖國的富強貢獻青春、智慧和力量。從1952年至1956年,為繆家營中學發展的第二階段。這兩個階段,正是我們國家從新民主主義逐步實現社會主義轉變時期,為爭取國民經濟的恢復和發展,常中央提出了“鞏固、發展、整頓、提高”的方針。國家對包括教育事業在內的一切事業,進行了有成效的改造。由於國民經濟的迅速好轉,也帶來了教育事業的繁榮。繆家營中學的發展也是如此。

繆家營中學的前身是繆家營培英完小,隸屬蠡縣教育科,始建於1946年10月,由荊邱完小和劉營完小合併而成,當時設在繆家營村晉家的三套大院內,占地面積4600平方米,以原晉家的住房為教室和教職工宿舍。1947年春開始招兩個班共82人,開設國語、政治、算術、珠算、地理、自然、歷史、體育、音樂課,校長為劉廷征,教師有陳景祥、董子英、繆連成、陳秀山、齊順則、蒼燮如等10人。繆家營培英完小五年間,先後由劉廷征、劉鶴芳、陸貞祥、秦曙任校長。

1949年10月,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人民推翻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中華人民共和國光榮誕生,這為繆家營中學的發展提供了可靠的政治保證。繆家營中學師生員工同全國人民一道,載歌載舞,共慶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熱烈擁護毛澤東為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周恩來為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總理兼外交部長,朱德為人民解放軍總司令。

1950年1月1日,全校師生收聽了新華社發表的題為《完成勝利,鞏固勝利》的元旦社論。社論說:“在一九五O年,中國人民將要解放全部國土,並將在基本上克服財政經濟上的困難,使自己的國家轉入生產建設的軌道。”社論提出了“厲行生產節約”的任務。社論說:“無論老解放區或新解放區,都應該動員全體人民,以最大的努力來恢復生產。”師生們結合各自的實際學習了元旦社論,精神振奮,信心十足,決心以優異成績向黨和政府匯報。6月25日,美帝國主義唆使南韓李承晚集團從三八線全線向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進攻。侵朝美軍飛機多次侵入我國領土上空,掃射我建築物、車站、車輛,打死打傷我國人民。美國總統杜魯門發表聲明,宣布支持李承晚傀儡集團對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進攻;同時宣布美國政府決定以武力阻止我解放台灣,命令美國第七艦隊向我台灣沿海出動。對美帝的暴行,全國人民義憤填膺,繆家營中學師生走上街頭多次遊行示威,抗美援朝。通過聲討美帝國主義侵朝罪行,使全體教職工對美帝更加仇視、蔑視、鄙視,對偉大的中國共產黨,對可愛的祖國,對黨的教育事業更加熱愛,更加執著。

1951年9月,繆家營培英完小改建為河北蠡縣中學,隸屬蠡縣教育科直接領導之下,占地面積由完小時的4600平方米擴大到9000平方米,擴占晉家的房屋為教室和教職工宿舍,張農同志為當時的代理校長兼黨支部書記,任劉忠為黨支部副書記,教師有董子英、賈相進等20人。第一年招國中3個班,總計190人,開設語文、數學、地理、歷史、物理、化學、英語、音樂、體育、美術課。10月23日,全校教師學習了毛澤東主席在政協第一屆全國委員會第三次會議的開幕詞,“在我國的文化教育戰線和各種知識分子中,根據中央人民政府的方針,廣泛地開展了一個自我教育和自我改造的運動,這同樣是我國值得慶賀的新氣象”。要“以批評和自我批評的方法進行自我教育和自我改造”,“思想改造,首先是各種知識分子的思想改造,是我國在各方面徹底實現民主改革和逐步實行工業化的重要條件之一。”1951年11月,中央召開政治局會議,作出了關於實行“精兵簡政、增產節約、反對貪污、反對浪費和反對官僚主義”的決定。繆家營中學傳達了中央決定,爾後部署開展“三反”鬥爭。1951年,《毛澤東選集》出版,在全校教師中迅速開展了思想改造運動,有系統地組織對於馬克思列寧主義與中國革命實踐相結合的毛澤東思想的學習運動。黨對知識分子的改造工作,取得很大成績。基本肅清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的思想影響,在一定程度上批判了資產階級思想,進一步樹立了愛國主義、為人民服務的思想,明確了知識分子與工農相結合的方向。

1952年1月1日,繆家營中學教職工學習毛主席在中央人民政府元旦團拜會上的祝詞:“我國全體人民和工作人員一起起來,大張旗鼓地,雷厲風行地,開展一個大規模的反對貪污、反對浪費、反對官僚主義的鬥爭,將這些舊社會遺留下來的污毒洗乾淨!”同年,繆家營中學執行教育部頒布的《中學生暫行規程》(草案),使青年一代在智育、德育、體育、美育各方面得到發展。

1953年秋,全縣籃球比賽在繆中拉開帷幕,200多名體育健兒經過激烈角逐,繆家營中學藍球隊一舉奪冠。

1955年繆家營中學實行了部頒《中學生守則》,使校風校貌發生了可喜變化,這是繆家營中學發展的第三階段。

從1957年起至1966年,是我們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轉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直到“文化大革命”前夕的十年中,在遭到嚴重挫折的情況下,仍然取得了很大成就,繆家營中學也獲得了令人鼓舞的發展,但歷程同樣是曲折的,當時繆中也出現了反覆。

1957年暑假開始反右派鬥爭,繆家營中學梁祖光等五名教師被錯劃為“右派”分子,劉玉普、張惠昌、李祥尊、齊祖耀定為歷史反革命,化學教師張宅安喝硫酸致死。這給全校教師造成了極大的精神壓力,生動活潑的政治局面被損害,嚴重影響了教師積極性和創造性的發揮。5月25日,毛澤東同志在接見青年團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全體代表時說:“同志們,團結起來,堅決地勇敢地為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而奮鬥,一切離開社會主義的言論行動是完全錯誤的”。師生們學習後,深受教育與鼓舞。同年6月19日,《人民日報》發表了毛澤東同志在最高國務會議第十一次(擴大)會議上的講話,即《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毛主席為我們制定了教育方針:“我們的教育方針,應該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體育幾方面都得到發展,成為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全校師生認真學習,反覆討論,深刻領會其精神實質,全面貫徹落實。

1958年組織師生開展黨中央提出的“紅”與“專”、“政治”與“業務”的關係的討論,師生從思想上明確了必須堅持走又紅又專的道路,在思想和行動中,明確了既要反動空頭政治家,又要反對迷失方向的實際家,把紅與專、政治與業務有機結合起來。

緊接著開展了以“反浪費、反保守”為中心的整頓三風(官僚主義、宗派主義、主觀主義)和橫掃五氣(官氣、闊氣、暮氣、驕氣、嬌氣)的民眾運動。黨中央指出:“這是一個社會主義的生產大躍進和文化大躍進運動。”

1958年5月,黨中央公布了“鼓足幹勁,力爭上遊,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的總路線,又提出“教育必須為無產階級政治服務,教育必須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的方針,繆家營中學全面工作步入大躍進行列。繆家營中學師生員工回響黨的號召,到大王村、周營、劉營、王營深翻土地200多畝,秋後又選派部分師生去曲陽大煉鋼鐵。繆家營中學師生自己動手,歷時半月時間,蓋了4間學生宿舍。為回響上級提出的“做新時代新農民”的號召,繆家營中學部分師生回鄉務農。

1959年,總結了大躍進以來的工作,這一時期過分強調了勞動,打亂了正常的教學秩序,違背了教育規律,影響了教育質量,但也增強了師生的勞動觀念,錘鍊了革命意志。隨後上級明確指出,全日制學校應貫徹以教學為主的精神,教師在教學上要發揮主導作用,學生的時間和精力主要用在學習上,保證教學質量。於是恢復了正常教學秩序,全力抓教育質量,學校工作又轉向正規。

由於“大躍進”運動的失誤和1960年農業遭災等多種原因,給國民經濟帶來了不良後果,人民生活發生了暫時困難,糧食供應質低量少,以瓜、菜、代(代食品)為輔助食物。師生挖野菜、捋草籽。繆家營中學師生辦起了養殖場,養豬12頭,養羊35隻,養兔250隻。學校師生在臧營村北80畝地里,種植了多穗高梁和蔬菜,產多穗高梁籽種三萬餘斤,支援了農業,受到縣委、縣政府的表彰。

1962年貫徹黨中央“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八字方針和減少城鎮人口的指示,學校一次調出劉整民、齊加科等20多名教師,充實農村國小教學隊伍,同時,下放5個班總計265名學生支援農業生產。

在1960年到1962年的生活困難的歲月里,為保證師生健康,提高教學質量,調整了作息時間,教學上也採取了相應的措施。進一步深化教改,貫徹“精講多練”的教學原則,以減輕學生課業負擔。要求教師鑽研教法,吃透雙基的內容,培養學習能力、思維能力和精學巧學的方法。生活是艱苦的,而全校師生員工情緒飽滿,樂觀向上,工作和學習不遺餘力,在黨的領導下,團結一致,共度難關,圓滿完成了教學任務。

1963年國民經濟逐漸好轉,生活得到改善,學校一切工作恢復正常。

3月23日,黨中央下發了《中學暫行工作條例》(草案)(共八章五十條)。這個條例草案,針對當時的實際情況,對中學教育的方針、任務,學生的培養目標、教學工作、思想政治教育、生產勞動、體育衛生和生活管理、教師、行政工作,黨的工作和其他組織工作等,都做了規定。全校教職工認真學習貫徹這個條例草案,一致認為:提高教育質量,是一項具有戰略意義的任務。遵照上級辦好重點中學的要求,這個條例得到落實。三月份起,全校師生熱烈回響毛主席“向雷鋒同志學習”的號召,深入持久地開展做好人好事活動,逐步形成高潮。汛期,瀦瀧河決口,洪水成災,學校被淹、停課,上級撥款二萬多元修復校舍。秋後,全校師生打成600多米長的護校堤,並在提旁栽上了柳樹。學校占地面積由53600平方米擴大到60033平方米。

1965年,繆家營中學兩個高中畢業班升學率為97%,在保定地區名列第一,河北省第二,譜寫了建校以來的絢麗篇章。學生劉賀湘考取北京大學,王瑞偏考取清華大學,代玉傑考取南開大學,徐素賢考取科技大學,張大巧考取人民大學,不少學生考入全國重點院校。

1966年上半年,全校師生在活學活用毛主席著作的同時,又反覆學習毛主席“五·七”指示:“學生也是這樣,以學為主,兼學別樣,即不但學文;也要學工、學農、學軍,也要批判資產階級,學制要縮短,教育要革命,資產階級統治我們學校的現象,再也不能繼續下去了。”準備落實“兼學”時,文化大革命開始,停課。

文化大革命時期(1966——1976)為第四階段。

文化大革命十年,教學教育質量嚴重下降。“四人幫”違背毛主席教育方針,反對學生學習科學文化,鼓吹“寧要社會主義的草,不要資本主義的苗”、“寧要沒有文化的勞動者”,胡說“知識越多越反動”。他們大批“智育第一”、“師道尊嚴”,大樹“白卷英雄”。“兩個估計”全盤否定了十七年教育戰線取得的偉大成果。“四人幫”的倒行逆施,破壞了正常的教學秩序,學校64名教職工中有13人被打成“牛鬼蛇神”。價值15萬元的五百多冊圖書、儀器、桌凳等被毀,武鬥隊尋釁進校,不法之徒趁火打劫,學校財產損失殆盡。學校師生被分成兩派,支“左”部隊介入,兩派學生對立情緒日趨嚴重,後來有的學生還參加了“武鬥隊”。十年動亂,“四人幫”否定知識,踐踏了人類文明,分裂了師生隊伍,敗壞了學校紀律和革命風氣;玷污、摧殘祖國的教育事業和師生純潔的心靈,給教育事業造成無可彌補的損失。從1966年至1969年學校4年來未招生,繆中的教育教學質量比文革前相差甚遠,教育質量是繆中最低谷時期。1967年至1999年,學校更名為“蠡縣東方紅中學”。

第五個階段從1976年至1999年,為社會主義四化建設的新時期。

1976年10月6日,黨中央一舉粉碎了萬惡的“四人幫”,經過兩年的徘徊,至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全黨的工作重點轉移到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為中心的軌道上來,振興教育事業已成為現代化建設的戰略重點。黨中央隨即作出撤銷1971年8月轉發的《全國教育工作會議紀要》的決定,推翻了“兩個估計",從而解除了“四人幫”強加在廣大教育工作者身上的精神枷鎖,調動了廣大教育工作者的積極性。鄧小平同志作出“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指示,為我國教育事業的改革和發展指明了方向,我們繆中又開始了新的征程。

為了使繆中重振雄風,辦好這所重點中學,地(市)、縣、局領導多次深入繆家營中學,傳達上級關於加強教育工作的有關檔案,加大對教育事業的投入,千方百計為學校排憂解難。首先落實了知識分子政策,為改革中的冤假錯案和受衝擊的教職工一律平反,積極發展優秀知識分子入黨。其次調整、加強了校領導班子建設,選拔了一批德才兼備、思想解放、勇於開拓的中青年教師擔任領導職務。再者建立健全了一整套規章制度。最後抓了教學和第二課堂。

1978年畢業6個高中班,招收6個高中班,並招收三個高中複習班,招收兩個國中班。1980年,6個高中班和一個高中複習大理班畢業,9名學生被高校錄取。1981年,高中班364名學生畢業,其中9名學生考入大中專。1982年,高中畢業256人,其中7人考入中專,19人考入大專。1983年,國中畢業128人,升學率為82%;高中畢業246人,其中10人考取中專,15人考取大專。1986年春秋,全縣28個單位720多名運動員參加的田徑運動會在繆中舉辦,繆中運動員一展風采,奪得團體總分第一,國中組男女、高中組男女第一。1987年春季,全縣運動會又在繆中舉辦,在820多名運動員的激烈角逐中,繆中運動員英姿颯爽,雄風再展,囊括全部冠軍,且刷新6項蠡縣記錄。1990年,國中兩個班畢業,升學率92%,榮獲全縣中考第一的佳績,高中畢業4個班和復文、復理班考取大中專26人。1991年,國中兩個班畢業,高中四個班畢業,考取大中院校27人。1993年,國中畢業4個班,再次榮獲中考第一的佳績。1994年,再次奪得中考全縣第一的佳績(10科9科第一,英語第二),考生李亞然考得總分809分,被譽為“中考狀元”,為繆中爭了光,添了彩。1996年,國中畢業8個班511人,榮獲全縣中考第一的好成績。1997年,國中畢業6個班,複習班考取中考第一名。1998年中考後,縣委、縣政府為繆中頒發了“教育教學管理先進單位”的錦旗。

加大了對教育的投入:1978年夏,投資一萬多元,建水塔一座,解決了學校用水問題。1986年暑假,上級撥款三萬元,建成600多米長的圍牆和全新的校門,使繆中校園充滿生機和活力。1989年暑假,投資兩萬五千元,建成300多米長的下水道,徹底解決了繆中雨後積水問題。1990年,投資13萬元,修通留史鎮區通往繆中校園的公路,徹底改變了“晴天一身土,雨天兩腳泥”的狀況。1993年,投資30萬元,建教室8個。1994年,投資24萬多元,建成學校麵粉廠、水泥地面球場和4個教室、浴室等。1995年,投資3萬元建起微機室,有力地支持了教學。1996年,上級撥款17萬元,新建一排宿舍(20間)。學校改善住宿條件,全部使用了高低床。1997年8月,投資210萬元,建築面積為4328平方米,能容納24個教學班的三層教學樓交付使用。投資16萬元,建成宿舍20間。投資8萬元打成380米的深水井一眼,防止了地下水污染,保證了師生的身心健康。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由於師生員工的奮力拚搏,繆家營中學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先後被市、縣授予“保定市規範化學校”、“國家體育鍛鍊標準先進單位”、“國防教育先進單位”、“德育示範學校”等榮譽稱號,校長趙百靈被評為蠡縣“十佳校長”。

縱觀繆家營中學五十三年的發展史,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學校教職員工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始終不渝、一貫執行黨的教育方針,堅持以人為本,教書育人、管理育人,他們耐得住寂寞,耐得住艱苦,不為豪華奢侈所動,不為燈紅酒綠所迷,不為紙醉金迷所惑,不受世俗左右,堅守聖潔的品德,只講奉獻,不求索取,追求崇高,無私忘我,披肝瀝膽,甘為人梯,看個人得失淡若水,視教育事業重如山,不辱使命,勇攀高峰,以對黨對人民的赤誠之心譜寫了一曲曲壯麗的《紅燭之歌》、《園丁之歌》,為國家培養了一批批社會主義的接班人和建設者,受到了黨和人民的讚譽;繆家營中學學生大部分來自農村,他們具有本能的共同特點:勤奮好學,刻苦攻關,忠厚誠實,銳意進取,紀律嚴明,助人為樂,艱苦樸素,誓爭一流,德、智、體全面發展,人人爭當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優秀學生。在過去的歲月里,每學期末,百里左右的農村同學,都自背簡單行裝步行往來。他們大都是住校生,爭分奪秒,惜時如金。學校規定:除星期日外,住校生不準外出,一般每四個星期方可允許回家一次。對於這些規定,同學們都能嚴格遵守。同學們大都能做到生活節儉,艱苦奮鬥,在歷次的勤工儉學中都做得十分出色,用勤勞的雙手建設可愛的母校。學生們的生活作風輻射力很強,潛移默染,使學校逐漸形成淳樸好學、奮發向上的風尚;繆家營中學立足長遠,著眼未來,建立健全了一系列規章制度。制定了《繆中2000年——2010年發展規劃》,繪製了學校建設的宏偉藍圖。制定、完善了中學崗位職責(黨支部職責、黨支書職責、校長職責、教學副校長職責、德體衛副校長職責、教師職責)、中學工作制度(教師教學規程、各科對學生進行規範化訓練的要求,課堂規則、自習規則、素質培養綱要等等),使學校的制度建設步入了規範化、科學化、長期化的軌道,有效促進了學校管理,提高了教育教學質量。

張農、劉忠、董士傑、彭青、任志義、胡光生、劉德欣、楚紹舟、徐志光、徐樹楷、裴去章、何振山、郭振林、崔國卿、趙百靈等繆中主要負責人及歷屆教師,堅定不移貫徹落實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忠誠於黨的教育事業,把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接班人和建設者作為自己的神聖使命,披肝瀝膽,辛勤耕耘,教書育人,無私奉獻,形成了“嚴謹、勤奮、求實、創新”的校風,培育了“不辱使命,敢為人先,求真務實,勇攀高峰”的繆中精神。

繆中從建校至今,為國家培養出480名高小畢業生,培養出國中畢業生108班5377人,高中畢業生130班8417人,高國中畢業生共13794人,6890人,高中畢業生130班7500人,高國中畢業生共14390人,共有895名考取大專院校,特別是1965年,高中畢業的兩個班,大學升學率為97%,在保定地區名列第一,河北省第二,不少學生考入我國重點院校。校友們在祖國改革和建設事業中,在各自的上發揮著自己的聰明才智,在黨政機關擔任省、部級職務的1人,地廳級職務的12人,縣處級職務的85人,科局級職務的350人。在全國校友中任副師級以上職務的有14人;在科教界就有180多人。獲高級職稱,其中一些校友在不同領域取得了優秀的科研、學術成果,榮獲國家和省部級獎勵。

半個多世紀的風雨征程,五十三載滄桑巨變。伴隨著時代前進的腳步,繆中現以嶄新的面貌屹立於祖國教育之林。喜看明日之繆中,她將以“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面向現代化”的全新姿態,勝利跨入二十一世紀,為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宏偉目標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