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昌區

繁昌區

繁昌區地處安徽省蕪湖市西南部,北靠長江,素有“皖南門戶”之稱,現轄6鎮、70個村、25個社區,面積590平方公里,人口28萬。

歷史沿革

繁昌 繁昌

西漢,武帝元封二年(—109)建春谷縣,屬丹陽郡。

三國,吳永安年間(258~264)地屬故彰郡。西晉武帝太康元年(280),屬宣城郡。

東晉,元帝大興元年(318),司馬睿即位建康(今南京),其襄城郡繁昌縣(故址繁陽亭在今河南臨穎縣西北30里)之民因避戰禍,從帝渡江,流聚春谷,遂於春谷地僑置襄城郡繁昌縣,是時春谷、繁昌兩縣並立。成帝鹹和四年(329)僑置淮南郡,領春谷、繁昌等縣。晉孝武帝太元八年(383),改春谷為陽穀。晉安帝義熙九年(413)省陽穀入蕪湖縣,又省蕪湖入襄垣縣。自是春谷廢,唯繁昌存。

南朝,宋邦武大明六年(462),淮南郡併入宣城郡,繁昌縣屬宣城郡,明帝太始三年(467)復屬淮南郡。梁武帝天監元年(502),以陽穀地置南陵郡,治赭圻(故城址在今荻港鎮)。

隋朝,開皇九年(589),罷南陵郡置南陵縣,廢繁昌等縣更置當塗縣,是時繁昌縣闕,南陵縣治赭圻,屬宣州。

唐朝,武后長安四年(704),移南陵縣治於青陽域(即今南陵縣城),屬宣城郡。

南唐,升元年間(937~943),割南陵五鄉,復置繁昌縣(治屬在縣西北延載鄉,今新港辦事處),屬江寧府。

北宋,太祖開寶八年(975),繁昌縣屬宣州。太宗太平興國二年(977),屬江南東路太平州。

南宋,高宗紹興元年(1131),屬江南東路太平州。

元朝,世祖至元十四年(1277),改太平州為太平路。順帝至正十五年(1355),明兵渡江,首取江浙行省江東道太平路,升為太平府。

明朝,太祖洪武四年(1371)定太平府直隸京師。成祖永樂十八年(1420),改京師為南京,稱南直隸太平府,繁昌屬之。英宗天順元年(1457),繁昌縣知縣王旬,因縣治瀕大江之沖,據南畿上游,往來供遞鉅劇,邑小莫支,民滋消耗,建議朝廷改遷,邑人中丞吳琛贊之,始遷縣治於金峨上鄉(即今繁昌縣城),以延載鄉故城為舊縣鎮。

清朝,順治二年(1645),康熙六年(1667),繁昌縣先後隸屬江南布政使司、安徽布政使司太平府。

中華民國初,繁昌屬蕪湖道。

民國16年(1927),屬第二行政督察區。

民國21年(1932)屬第九督察區。

民國29年(1940)屬第六行政督察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屬安徽省皖南人民行政公署蕪當專區,1950年上半年轉轄於池州專區,1952年劃歸蕪湖專區。

1981年上半年屬宣城地區行政公署。

1983年7月改屬蕪湖市。

2017年3月,蕪湖市政府網訊息:蕪湖市第十次黨代會報告中明確提出,支持蕪湖縣、繁昌縣按照主城區標準提升建設水平,推動撤縣設區。

行政區劃

截至2016年,繁昌縣轄6個鎮:繁陽鎮、荻港鎮、孫村鎮、新港鎮、平鋪鎮、峨山鎮,70個村、25個社區。

區政府駐繁陽鎮繁陽大道。

地理位置

位置境域

繁昌區位於皖南北部,長江南岸,介於北緯30度37分至31度17分,東經117度58分至118度22分之間,面積630平方公里。南倚皖南山系,北望江淮平原。浩浩長江,自縣域西南向東北川流不息,峨溪河由南向北穿城而過,匯入長江。

地形

繁昌地勢西南高面東北低,地貌類型多樣,山、圩、洲、灘兼有,丘陵、山地主要分布在西部、南部和東南部,一般在400米以下;北部和東部為平原,海拔7—30米。

境內主要山嶺有:寨山、紅花尖、馬仁山、五華山、浮山,分布在縣境西北部。

寨山:曾名覆釜山。位於縣城西北11公里,地處荻港和新港地界,呈東西走向。主峰高程477.2米(1956年黃海高程系,下同),為縣內最高點。

紅花尖:一名紅花山。位於縣城西偏北7公里,地處繁陽、孫村地界,主峰高程450米,與長壠山構成東西走向山脈。

馬仁山:位於縣城南偏14公里,地處孫村與南陵縣地界。山脊線呈“W”型曲折,與朝山頭一脈相承,主峰高程316.1米。

五華山:曾名隱靜山。位於縣城東南8公里,地處平鋪、峨山毗連地帶。山脊線南北走向,與尖山、諸侯嶺一脈相承,主峰高程279.5米。

浮山:曾名隱玉山,位於縣城東北7.5公里,地處峨山、峨橋毗連地帶,為一侵入構造孤山,三面圩區環繞,唯南向一線余脈和千軍嶺相連,主峰高程431.6米。

境內平原按其特徵分為圩區平原和少量河谷平原。圩區平原地勢低平,水網密布,一般標高6—10米,是我縣主要農業生產基地。分布在縣境漳河系統及北部橫山河和西部黃滸河流域。河谷平原,俗稱“沖田”,一般高程8—30米,包括孫村赤沙河流域龍塘灣至九連圩一帶、水口山至九連圩一帶以及荻港古家沖、繁陽長形沖、范沖、峨山毛塘等地。

氣候

繁昌位於北亞熱帶溫潤季風氣候區南緣,全年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冬夏長、春秋短,雨量適中,無霜期較長,光照充足。年平均氣溫15.3攝氏度,年平均降水量1244.1毫米,年平均日照時數為2068.3小時,年均無霜期231天。

自然資源

水資源

境內主要河流和地表水系有:長江、漳河、峨溪河、黃滸河、蘇伍灘和中塘。

長江:自西南向北斜貫縣西、北邊界,境內流程近30公里,水面寬1至2.5公里,最窄處800米(荻港鳳凰磯)。

漳河:源於南陵縣綠嶺荷花塘和戴家匯的水漣洞,流經我縣平鋪鎮肇埠後,環繞縣境東部,入長江,境內流程近20公里,河寬30至105米,其支流有峨溪河。

峨溪河:源於繁陽范沖,流經縣城南門橋(古稱上峨橋)於峨橋(古稱下峨橋,現屬三山區)併入漳河,全程約23公里,河寬5至60米,屬季節性河流。

黃滸河:源於南陵縣韭菜崖和銅陵縣水龍山,為我縣西南與銅陵縣毗鄰界河,經孫村赤沙灘,沿孫村、荻港西注長江,境內流程約27公里,河寬15至34米,屬季節性河流。

蘇伍灘和中塘:位於平鋪鎮境內,原為相連水域,面積近2平方公里。清道光六年《繁昌縣誌》稱:“首受繁南兩縣諸山之水,長闊無際,水漲時一望如湖”,現僅存中塘水面約0.5平方公里。

動物資源

【獸類】境內有鹿、獐、獾(有豬獾、狗獾)、麂、野豬、穿山甲(又稱鯪鯉)、揚子鱷、白鰭豚、江豚(江豬)、狐、竹狗(豹狗)、果子狸、刺蝟、白石、松鼠、兔、山貓(也稱狸貓、豹貓)、黃鼬(俗稱黃鼠狼)、褐家鼠、田鼠、蝙蝠等出沒,水獺(俗稱水獺貓)罕見,狼少見,梅花鹿、野山羊基本絕跡,虎,1952年後至今未見,金錢豹,1977年後至今未見。

【禽類】候鳥有雁、天鵝、燕子、鳧(一名野鴨,有綠翅、花臉、綠頭野鴨之分)、寒鴨(俗稱雪老鴨)。非候鳥有:雉(俗稱野雞)、鴿、畫眉、雀(有雲雀、山麻雀、家麻雀之分)、喜鵲、山和尚、鴝鵒(也稱八哥)、白頭翁、斑鳩(鵓鴣)、大杜鵑(也稱布穀)、竹雞、苦鴨、啄木鳥、翠鳥(俗稱綠翠)、鶇雞、鷺、鸕鶿(俗稱魚老鷹、魚老鴨)、烏鴉、鵪鶉、貓頭鷹、老鷹、白鷳、白頸長尾雉等。舊志記載有鴛鴦、山凰,今未見。

【魚類】已記錄的有62類,隸屬11目,20科,主要有:鱭(刀魚)、鰣魚、河豚、青魚、草魚、鰱、鱅(胖頭魚)園尾鬥魚、沙魚、刺鰍、青鱒、黃條、吻蝦虎、黃鱔、胭脂魚、鯉、鯽、鱖魚、泥鰍、麥穗魚、中華鱘等。舊志載,隱靜山(五華山)碧霄峰下涌珠泉出金鬣魚,今無。

植物資源

樹木,常見的樹木有:馬尾松、杉、法國梧桐、側柏(扁柏)、檜柏(刺柏)、檀樹(有黃、青兩種)、洋槐、樟、梧桐(俗稱青桐)、楓楊、楓香、白楊、烏桕、柳棟、麻棟、小葉棟、桷櫟、化香、茅栗、板栗、柞樹、棕櫚、皂莢、苦櫧、冬青、檫木、合歡、黃荊、枸骨(也稱鳥不宿、枸橘子)、山楂、栲木、椿(香椿)、樗(臭椿)、榆、銀杏(白果)、女貞、木荷、野柿、桑、黃連、梔子、紫薇、臘梅、烏榕、喜樹、水杉、枸樹(也稱谷樹)、水樺、算盤球、杜鵑、勺樟、鹽膚木等。此外,馬仁山有百畝左右楠木林,極為罕見,荻港板子磯有500年以上古樹銀杏1棵。

竹類,竹以栽培為主,主要種類有:毛竹、桂竹、紫竹、水竹、澹竹、老竹、木竹、慈竹、苦竹、斑竹、雷竹等,其中毛竹面積最大。

藥用植物,縣內藥用植物計約166科,788種,其中大宗藥材有:丹皮、明黨參、紫黨參、仙鶴草、蘆根、益母草、藕節、墨旱蓮、香附、漬竹葉、半邊蓮、紫地花丁、銀花、茵陳、敗漿草、地榆、蕪花、旋復花、何首烏、白芍、覆盆子、徐長卿、夏枯草、白茅根、玉竹、雞內金(動物科)等。

名貴藥材,枯梗、半夏、太子參、金蟬花、辛夷、麥冬、靈芝、石耳、貝母等。

引種藥材,杜仲、厚朴、貝母、紅花、玄胡、白木、生地、板蘭根、大黃、山茱萸等。

經濟植物,主要有水稻、油菜、棉花、小麥、玉米、大麥、紅薯(山芋)、洋芋、花生、甘蔗、雷竹、蔬菜、瓜果、茶葉、食用菌類等。

蔬菜類,主要有結球白菜、普通白菜、結球甘藍、芥菜、花椰菜、春白菜、苤藍、菜苔、菊花心、蘿蔔、胡蘿蔔、蕪菁、茄子、西紅柿、辣椒、黃瓜、南瓜、冬瓜、絲瓜、瓠瓜、筍瓜、苦瓜、菜瓜、地瓜、四季豆、豇豆、扁豆、毛豆、豌豆、蠶豆、刀豆、綠豆、韭菜、大蔥、蒜苗、洋蔥、馬鈴薯、生薑、芋艿、菠菜、芹菜、莧菜、萵苣、茼蒿、芫荽、藕、菱角、荸薺、茭白、菱角菜、雞頭菜、金針、竹筍、香椿、穭蒿、薺菜等。

瓜果類主要有:西瓜、香瓜、棗、蘋果、梨、桃、桔、李、柿、杏、葡萄、核桃、櫻桃、草莓、板栗、石榴等,其中繁昌長棗個大、皮薄、核小,其製成的“金絲蜜棗”,名列全國“八大名棗”之一,為清時貢品。

礦產資源

繁昌礦產資源豐富,根據地質勘探境內擁有金屬、非金屬、燃料、化工、冶金輔助材料等七大類34種礦產品。其中,金屬礦產有鐵、鋅、銅、金、銀等;非金屬礦產有石灰石、沸石、瓷土、膨潤土、花崗岩、大理石、紫墨玉、磚瓦粘土等;燃料有煤、泥煤、天然氣;化工原料有硫、硫鐵礦、石膏、重晶石等。

金屬礦產中鐵礦石儲量最多,保有儲量約4000餘萬噸,並且含鐵品位高,有害元素低,伴有自熔或半自熔礦物。主要礦床有長龍山鐵礦床、白馬山鐵礦床、順風山鐵礦床、小陽沖鐵礦床、鐵山坡積鐵礦床。縣內已形成上規模的開採企業有荻港楊山鐵礦集團公司、孫村磁墩頭鐵礦公司、蘆南大元旦鐵礦、俞沖鐵礦等。此外還有國有馬鋼桃沖鐵礦、國有銅陵順風山鐵礦等。其次是鋅礦,礦石量7.55萬噸,金屬量0.67 萬噸,分布在峨山鄉隨山、繁陽鎮陽沖等地。第三為銅礦,儲量約4000噸。

非金屬礦產中以石灰石儲量最豐富,地質儲量17億噸,含氧化鈣50-55%,全縣年產350萬噸以上;沸石礦地質儲量約1.5億噸, 沸石礦物一般含量40-60%;膨潤土幾千萬噸以上;花崗岩分布面積15平方公里,約10億立方米;紫墨玉分布在荻港、孫村等地;紫砂陶土分布在平鋪、峨山等地;高嶺土(瓷土)儲量相當豐富,而且質地優良,澤白似玉,結構細膩,是製造瓷器的上等原料,暢銷江浙。

燃料主要是煤的儲量較為豐富,據現有資料統計約1500萬噸左右;泥煤儲量約6000萬噸;還有天然氣估計儲量約4500萬立方米。

化工原料主要為硫、硫鐵礦,現探明的儲量為1000萬噸。

經濟

綜述

2016年,繁昌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47.1億元,比上年增長9.4%,較前三季度分別提升0.3個百分點。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9.4億元,增長3.6%;第二產業增加值171.3億元,增長9.9%;第三產業增加值66.4億元,增長9%。

2016年,全縣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90.8億元,同比增長12.6%,分別比上半年和三季度提高1.4和1.7個百分點。其中,第一產業投資24.7億元,第二產業投資172.7億元,第三產業投資93.4億元,分別增長63.7%、5.2%和18%。

第一產業

2016年,繁昌區完成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8.9億元,比上年增長4.6%;實現農林牧漁業增加值10億元,增長3.8%,增速分別比前三季度提升1和0.2個百分點。

2016年,全縣糧食作物總播種面積為13361公頃,同比增長1.8%;由於受特大洪水影響,全縣糧食單產下降6.1%,其中單季晚稻下降7.6%;全縣糧食總產8.9萬噸,同比下降4.4%。油料作物總播種面積2560公頃,下降2.1%;油料總產0.7萬噸,下降1.2%。蔬菜總播種面積4217公頃,同比增長1%;蔬菜總產9.2萬噸,增長2.3%。肉類產量1.5萬噸,增長4%;水產品總產1.2萬噸,增長1.4%。生豬出欄6.2萬頭,家禽出欄518萬隻,其中養殖戶和單位生豬出欄4.5萬頭,家禽出欄230萬隻,分別占全縣總出欄量的72.5%和44.4%。

第二產業

2016年,繁昌區實現工業增加值為158.9億元,同比增長10.3%,比三季度提高0.5個百分點,工業化率(工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64.3%。規模以上工業實現產值767.2億元,同比增長10.6%,比三季度提高4.7個百分點。水泥建材、輕紡服裝、醫藥食品和冶金鑄造四大傳統支柱產業實現產值480.9億元,同比增長12.7%,占全部規模工業產值的62.7%,較上年增長1.2個百分點。全年共生產水泥熟料2407萬噸、水泥1042.3萬噸,分別下降0.1%和3.4%;共生產鋼材245.7萬噸,增長4.2%。全縣規模工業企業319家,其中億元企業93家,十億元以上企業13家。

2016年,繁昌區規模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達到454.6%,同比下降6.8個百分點。規模工業規模工業企業分別實現利稅73億元,利潤38.1億元,分別下降20.9%和7.6%。億元以上項目112個,全年完成投資160.5億元。完成戰略性新產業投資40.4億元,增長20.4%。完成工業技改投資56.7億元,淘汰落後水泥粉磨產能47.5萬噸。

第三產業

2016年,繁昌區億元以上項目112個,比一季度增加31個。億元以上項目完成投資160.5億元,占固定資產投資比重55.2%。

全年商品房銷售面積為33.6萬平方米,同比增長15%;商品房銷售額為13.5億元,同比增長27%。

2016年,繁昌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46.2億元,同比增長10.6%。批發零售貿易業穩居主導地位,全年實現零售額36.2億元,占全社會消費品零售額的78.3%;住宿和餐飲業實現零售額10億元,增長17%。限額以上商貿單位由上年的119家發展到今年的156家,實現零售額24.8億元,增長10.1%,成為全縣消費市場發展的主要推動力。

2016年,繁昌區擁有自營進出口權企業187家,淨增21家,實現進出口12365萬美元,下降56.6%,其中自營出口10406萬美元,下降51.1%。本土企業實際進出口下降22%。

2016年末,繁昌區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為190.1億元,同比增長7.5%,其中居民儲蓄存款餘額達到137.3億元,增長10.2%,比年初增加12.8億元;金融機構貸款餘額為122.4億元,增長5.4%,比年初增加6.3億元,金融存款比達到64.4%,其中中長期貸款67.5億元,增長16.8%。

2016年,繁昌區實現財政收入44.5億元,增長8.5%,比三季度提高0.2個百分點,其中地方財政收入33.7億元,增長9.9%。全年財政支出43.2億元,增長11.8%。

2016年,完成營業稅1.2億元,同比下降72.3%;增值稅16.4億元,增長23.5%;完成企業所得稅3.2億元,下降34.4%。

2016年,繁昌區城鄉居民可支配收入24142元,比上年增長8.2%,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008元,比上年增長9.5%,人均增收2611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805元,比上年增長6.5%,人均增收1148元。

社會事業

科技

2016年,繁昌區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13家、省級“專精特新”企業7家,培育科技“小巨人”企業9家,新增高新技術產品29個、省級新產品19個,獲批博士後科研工作站1個、省級企業技術中心2個、工業設計中心1個。新增省著名商標6件、安徽名牌產品12個,授權發明專利138件。引進培育高端人才70名、創新創業團隊5個。

教育

2016年,繁昌區孫村國中新校區啟用,平鋪中心國小綜合樓竣工,完成中國小辦學效能評估,獲批全省中國小校責任督學掛牌督導創新縣。

衛生

2016年,繁昌區每千人口擁有醫療衛生機構床位數達2.6張。縣醫院急診醫技樓、荻港衛生院門診樓投入使用,整合設立縣婦幼保健計生服務中心,被評為全國計畫生育優質服務先進縣。

勞動就業

2016年,繁昌區城鎮新增就業8309人,登記失業率為3.9%。免費就業技能培訓3217人,開發公益性崗位353個,失業人員再就業973人。

社會保障

2016年,繁昌區城鄉居保、醫保參保人數分別達13.1萬人和22.9萬人,城鄉醫療救助612萬元,大病保險補償539萬元。城鄉低保支出5762萬元,五保供養補助1119萬元,發放殘疾人生活救助、就業扶持和護理補貼462.9萬元。基本建成保障房530套。

交通運輸

交通區位優越,滬銅鐵路、寧安城際鐵路、沿江高速、滁黃高速等在此交匯,蕪湖長江二橋跨境而過。

名優特產

繁昌長棗

繁昌區 繁昌區

繁昌長棗,為落葉植物,果實呈長柱形,中腰通常有不對稱的縊痕,兩端多顯歪斜。分布於中國安徽省。

繁昌長棗主產安徽省繁昌,數量占當地棗樹的95%,有300多年栽培歷史。果實長柱形,中腰常有不對稱的縊痕,兩端顯歪斜,平均單果重14.3克。果皮薄,白熟期果肉綠白色,可食率98.3%,每100公斤鮮棗可制蜜棗78公斤,品質極上。

形態特徵編輯樹體高大,結果母枝圓柱形,壽命15~18年,定製後第二年始果,耐旱澇,瘠薄,以壤土和沙壤土最適宜。白熟果生育期75天,8月上旬可採收加工。

平鋪草雞

平鋪草雞 平鋪草雞

平鋪草雞,屬肉蛋兼用型雞,據《繁昌縣誌·1987-2006·第一十三章 第三節畜牧業》記載當地農民有飼養平鋪草雞的習俗,經多年的自然和人工選擇,形成了現在的平鋪草雞,2006年平鋪草雞飼養量180餘萬隻。平鋪草雞體型中等、清秀、勻稱,脛、喙、趾呈青色,少數有脛羽。平鋪草雞抗病力強,耐粗飼,適宜野外放養。

風景名勝

馬仁奇峰森林旅遊區

馬仁奇峰森林旅遊區 馬仁奇峰森林旅遊區

馬仁奇峰森林旅遊區,位於安徽省蕪湖市,為省級森林公園,國家AAAA級旅遊區。地處長江南岸的繁昌、銅陵、南陵三縣交界處,居皖南旅遊帶中部,素有“皖南門戶”之稱。

板子磯

板子磯 板子磯

板子磯,位於安徽省繁昌縣荻港鎮蘆南社區。明萬曆三十年(1612)繁昌知縣鄧一儒因磯濱鵲江,故改名鵲起磯,磯上有鵲起庵,明萬曆時建,清嘉慶十七年(1812)重修,有碑。磯頭懸崖壁立,上有一塔,磚石結構。塔中空,有磚砌階級,可盤旋而上,建於明萬曆三十六年(1608),清嘉慶二十五年(1820)荻港士民捐資重修。塔有四門,六面三額。一題“砥柱大觀”,一題“天峰聳秀”,一題“學海回瀾”,塔早圯,今僅存二級,在庵的東南,是黃公閣,閣高二層。此閣乃清嘉慶年間繁昌知縣洪占鰲為紀念抗清名將黃得功戰死板子磯而修建的。

著名人物

余文國(1954~1979),繁昌縣馬壩鄉馬廠村人。1975年元月應徵入伍,在廣西軍區獨立師三團三連當戰士,1978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79年,在參加對越自衛反擊戰中,英勇頑強,壯烈犧牲。時年25歲,人民解放軍某部給余文國追記三等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