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委書記谷文昌

《縣委書記谷文昌》,作者孫永明 。海峽文藝出版2004年12月 出版。本書書以圖文並茂的形式,全面展現了谷文昌同志的先進事跡和崇高精神,不僅真實可信地介紹了谷文昌的業績與貢獻,而且著重對人物內心世界的凸現與開掘,寫活了人物的性格,許多生動的細節,都讓讀過的人難以忘懷。

基本信息

編輯推薦

縣委書記谷文昌

你知道中國有一位共產黨員被百姓供奉在神廟嗎?他就是谷文昌,這是一位焦裕祿式的縣委書記,本書書以圖文並茂的形式,全面展現了谷文昌同志的先進事跡和崇高精神,不僅真實可信地介紹了谷文昌的業績與貢獻,而且著重對人物內心世界的凸現與開掘,寫活了人物的性格,許多生動的細節,都讓讀過的人難以忘懷。是一部學習谷文昌同志的生動、形象的教材。

作者簡介

1955年生於福州,顏職於福建省文聯。福建省作家協會會員、中國電視藝術家仂會會員。畢業於福建廣播電視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上世紀80年代開始文學與影視創作。出版著作有《援藏歲月》《天山沉思錄》等長篇報告文學,影視作品有《台灣行》《築路人》《閩藏情》等電視紀錄片。作品獲“五個一工程”獎、福建省優秀電視藝術片獎、福建省優秀文學作品獎。

目錄

序張全景

序黃瑞霖

永遠活在人民心中的縣委書記——谷文昌張全景

精神永恆豐碑長存評論員

引言

……

書摘

公元1958年3月12日。歷史永遠記住這一天。東山縣全民植樹造林的總

攻打響了。

東山縣第一次發動了成千上萬個勞動力。全縣人民除了農田的活外,

全部的主要勞動力被派往兩個地方,一是到海灘運輸淤泥;二是到山口村

、湖壇村和白埕村挖坑倒泥和植樹。

人們在這兩個龐大的隊伍中可以看到白髮蒼蒼的老人,可以看到繫著

紅領巾的少先隊員,可以看到裹著小腳的婦女,也可以看到懷抱嬰兒的母

親。這些母親,她們邊植樹邊給孩子餵奶,心中渴盼自己的孩子長大後不

受風沙的侵擾。還有那些曾經嘲笑過谷文昌的老農民,今天成了表現最積

極的種樹人,仿佛要向自己的過去表示歉意。

在紅領巾的隊伍中,我們可以看到谷文昌的孩子,從大女兒谷哲慧,

兒子谷豫閩,到小丫頭谷哲芬。

谷文昌和樊生林帶著全縣的幹部組成植樹隊伍。趙林春、吳志成、蔡

海福和林嫩惠,還有林龍光都是現場的技術指導。大家按照他們的要求,

將泥漿先把樹的根部包好,然後將樹放人挖好的坑內,再把泥漿填滿,用

腳踩實,澆上水。人們很難想像,山15村、湖壇村、白埕村這些地方,過

去是很少有人把腳印留在這裡的沙灘上,而今竟然有成千上萬的人在這荒

沙灘,種下生命的理想之樹。不少人,就在這一天看到自己的縣委書記谷

文昌種樹的身影。過去的日子裡,人們常聽說谷文昌要種樹,而且非種不

可,今天人們終於看到這個谷文昌真的把樹種起來。大家同時看到谷文昌

和他們一樣吃的是風沙夾著乾糧,喝的是一樣的苦澀水。谷文昌在現場除

了自己種樹,還指導別人種樹,他對種樹的要求非常之嚴格,他要求每棵

樹坑的深度必須是1.5米,寬度必須是1.5米,並要求多澆水,他說這裡

是沙地,水要多,要把根踩實,這樣才經得起風沙……在這個宏大的

場面中,人們看到的是一個個衣裳打著補丁的人,一個個腳上沒有穿鞋子

的人。但一個個稚揮汗如雨。他們找到了希望,他們願意為此付出一切。

這不僅是東山人的寫照,而且是那個時代的真實寫照。

這一天共種植木麻黃40萬株。

谷文昌回到縣城,他還有很多事,春耕的事。農民要播種,沒有播種

東山縣的農民這一年將是難以想像。此外還有水利工程,還有灌溉工程,

還有教育的事等等與民眾有關的事。凡是一有空閒時間,谷文昌就要關心

種下的樹:“你今天去了嗎?”“你看到我們種的樹長得怎樣?”

這一天夜晚,趙林春、吳志成和蔡海福來了。谷文昌放下碗筷,立刻

來到自己的辦公室。谷文昌連問都沒問,他看到吳志成和蔡海福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