緋胸輝鸚哥

緋胸輝鸚哥

緋胸鸚鵡(學名:Psittacula alexandri)是中型鳥類,共有8個亞種。體長26~36cm。是典型的攀禽,鳥喙強勁有力,喙鉤曲,上頜具有可活動關節,喙基部具有臘膜。肌肉質舌厚。腳短,強大,對趾型,兩趾向前兩趾向後,適合抓握和攀援生活。頭葡萄灰色,眼周沾綠色,前額有一窄的黑帶延伸至兩眼。上體綠色,頦白色,喉和胸葡萄紅色或磚紅色。晚成雛。主要棲息于海撥不高的山麓林帶,群居,日行性,夜間與八哥、鴉類混群棲於樹上,留鳥。樹棲,善攀緣,嘴腳並用,沿直線飛行,喜鳴叫,聲音響亮、粗厲,經訓練能仿人言。以堅果、漿果、嫩枝芽、穀物、種子等為食。分布於中南半島各國到馬來西亞中部,包括印度北部、尼泊爾、緬甸、中國的廣西、廣東及海南島、泰國、越南、高棉、印尼的婆羅洲南部與爪哇群島。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緋胸輝鸚哥
緋胸輝鸚哥體長45厘米,體重280克。成鳥具有鮮紅的頭部和下體,不同於紅胸輝鸚哥(P. tabuensis),前額,眼先及以下頜是暗紅色的羽毛,整個上翕有寬藍領,臀部的羽毛沒有紅邊。幼鳥類同成鳥,但鳥喙灰色具條紋,有蒼白的眼環和棕色的眼睛。

分布範圍

分布於斐濟西南部,坎達和小野,維提島。

保護等級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易危(VU)。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