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交易型銀行[網際網路交易型銀行創新理念]

網際網路交易型銀行[網際網路交易型銀行創新理念]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網際網路交易型銀行,即通過網際網路服務於客戶交易的銀行,其作為信息中介,採用完全數位化的方式為個人及企業提供包括投融資、支付結算、風險管理等金融交易服務。銀行在金融服務中承擔信息中介的角色,投融資雙方的法律關係主要表現為直接借款和收益權轉讓兩種模式。

網際網路交易型銀行即通過網際網路服務於客戶交易的銀行,其作為信息中介,採用完全數位化的方式為個人及企業提供包括投融資、支付結算、風險管理等金融交易服務。銀行在金融服務中承擔信息中介的角色,投融資雙方的法律關係主要表現為直接借款和收益權轉讓兩種模式。

網際網路交易型銀行是網際網路技術對傳統金融的顛覆與融合,預示著未來金融交易變革的趨勢。在當前中國經濟步入調整期、客戶金融交易需求升級、網際網路深入脫媒化、監管聚焦普惠金融四大外部因素的驅動下,銀行傳統的線下化、粗放型信用中介模式難以為繼。在技術進步的推動下,構成金融交易的三大要素:資金端、資產端、金融中介,將依次實現網際網路化。在此背景下,銀行需要積極向網際網路交易型銀行轉型,從線下向線上、從信用中介向信息中介、從“持有”向“交易”全面轉變,以實現金融交易服務的體驗最佳、效率最高、成本最低,並最終支持經濟轉型,落實普惠金融,回饋社會。

成熟的網際網路交易型銀行將呈現出交易網際網路化、投融資平台化和去信用中介化三大特徵,與過去的線下交易、投融資中心化、信用中介模式形成對比。其完整的生態體系由五大部分構成:(1)企業自銀行交易,即由核心企業向價值鏈上下游提供金融交易服務;(2)銀行投融資平台交易,指銀行作為信息中介提供交易金融服務,打通自有客戶的資金與資產;(3)跨平台交易,即作為信息中介的不同銀行客戶之間的交易,實現廣義的投融資人置換;(4)債權轉讓交易,即投資者之間的資產二級轉讓交易;(5)場外開放平台交易,即將金融交易嵌入交易場景,在更開放的交易生態中實現投融資交易。

網際網路交易型銀行生態體系涵蓋了七大類參與者:銀行、平台、支付機構、增信機構、投資者、融資者和場景合作方。此外,健康的網際網路交易型銀行生態體系離不開四大基礎要素的推動與支撐:線上線下、跨銀行、跨場景的統一賬戶體系;資金端和資產端的套用場景嵌入;基於數字貨幣和區塊鏈的支付體系;完善的社會徵信體系。

對於傳統銀行來說,打造網際網路交易型銀行的關鍵是建立“合作、開放”的理念,積極尋求同業合作與異業聯盟,並優先考慮具備平台建設經驗、渠道資源豐富、技術能力領先的技術解決方案提供商。

隨著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變革的速度將會加快。在網際網路與金融深度融合的背景下,本書意在通過分析行業發展現狀,對網際網路交易型銀行的發展趨勢進行研判,期望可以為市場參與者在制定下一步發展戰略時帶來啟發。

網際網路交易型銀行時代到來

網際網路交易型銀行的定義與法律監管概述

網際網路交易型銀行即通過網際網路服務於客戶交易的銀行,其採用完全數位化的方式、作為信息中介,為個人及企業提供包括投融資、支付結算、風險管理等交易金融服務。

網際網路交易型銀行承擔信息中介角色,其投融資雙方在法律關係上主要體現為兩種模式,一是直接借貸模式,二是收益權轉讓模式。這兩種模式均符合如《契約法》、《借款通則》等相關法律法規的要求。

同時,監管機構對網際網路與金融結合的監管趨勢主要為明確定位、透明信息、負面清單和鼓勵創新,與網際網路交易型銀行的內涵一致。網際網路交易型銀行將會在監管的規範下健康發展。

網際網路交易型銀行的三個發展階段

網際網路交易型銀行發展分為三大階段:一是資金端的網際網路化;二是資產端的網際網路化;三是金融中介的網際網路化,銀行從信用中介向信息中介轉變,實現真正的網際網路交易型銀行。

商業銀行的價值元素由資金端、資產端與金融中介構成,金融中介是銀行的基本職能,其通過對接資金和資產,來實現社會資金的融通。由於資金、資產的特徵具有顯著差異,對技術能力的要求不同,所以其網際網路化的步伐也不一致,從而對傳統銀行業務模式的變革也有一個分階段循序漸進的過程。

因此,我們認為網際網路交易型銀行的發展可分為三個階段。首先是資金端的網際網路化,即銀行理財及負債等的網際網路化;其次是資產端的網際網路化,即客戶融資借貸的網際網路化;最終是實現金融中介的網際網路化,銀行從信用中介向信息中介轉變。

第一階段:資金端的網際網路化

資金端的特徵是交易低風險、產品標準化、交易高頻率,其長期痛點是長尾投資需求受到壓抑、投資便利性低。所以,一個成本低廉、覆蓋面廣的渠道,可以解決資金端的痛點。而一個安全、便捷、廉價、覆蓋廣泛的網際網路渠道正好能滿足我們的要求。

資金端網際網路化的主要特徵為投資交易渠道從線下向線上遷移,從限時限點向隨時隨地變化。為此,一方面,存量客戶能夠享受更為高效便捷的投資交易服務;另一方面,更為廣泛的長尾客戶能夠獲得投資服務的從0到1,進行投資增值。如陸金所、餘額寶、民生銀行直銷銀行等,利用網際網路渠道提供投資服務,正是資金端網際網路化的代表。我們稱這個階段為網際網路交易型銀行1.0。

網際網路交易型銀行1.0的核心價值和目標在於滿足中國長尾人群的投資交易需求、提升投資交易的效率、增強投資交易的體驗、降低投資的交易成本,從而為網際網路交易型銀行的發展打下根基、奠基客群、積累數據。

在現階段,網際網路交易型銀行1.0的模式已有較多成熟的實踐。

第二階段:資產端的網際網路化

資產端的特徵是風險高、差異化程度大,其長期痛點是信息不對稱、融資成本高 (特別是長尾客群)、流程繁瑣。為此,相對資金端,一個單純的網際網路渠道還無法解決資產端的痛點,需要依賴於包括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技術的成熟,提升資產端信息對稱程度,從而通過透明風險,降低融資成本,網際網路化地簡化融資流程。

資產端網際網路化的主要特徵為資產獲取渠道從線下網點、客戶經理向基於交易場景、碎片行為的數位化線上獲取轉變。為此,從銀行內部看,通過數位化手段,銀行風險定價能力提升、與客戶信息對稱程度升高、客戶覆蓋範圍更廣、資產類型更加多元;從銀行外部角度,長尾客戶獲得融資服務的從0到1、融資服務更為高效快捷、融資成本更為合理。如螞蟻微貸、京東白條、微眾微粒貸等,利用網際網路渠道、數位化手段提供融資服務,正是資產端網際網路化的代表。我們稱這個階段為網際網路交易型銀行2.0。

網際網路交易型銀行2.0的核心價值和目標在於提升銀行與資金短缺者的信息對稱性,實現融資交易服務的社會普惠、降低社會融資成本,從而實現資產端與資金端的網際網路化,為金融中介的網際網路化埋下伏筆。

在現階段,網際網路交易型銀行2.0的完善還有待於技術成熟和對模式的不斷探索。

第三階段:金融中介的網際網路化

當資金端和資產端均實現高度網際網路化後,此時資金與資產的交易特徵將是客戶長尾、資產小額、交易高頻、規模量大。痛點是傳統線下人工運營的銀行經營模式將難以匹配這種新的交易模式,銀行的風險偏好和資本約束將成為交易規模的瓶頸,需要進行金融中介的數位化轉型,改變銀行的角色定位。而這將有賴於數字貨幣、區塊鏈等基礎設施和技術的成熟。

金融中介網際網路化的主要特徵為社會信任體系完善、徵信體系健全,銀行從信用中介向信息中介升級,銀行數位化經營,網際網路交易型銀行邁向成熟、構建生態。在資產資金匹配環節,銀行作為信息中介,利用其專業的風險經營能力,為具備不同風險偏好的資金盈餘者與對應風險程度的資金短缺者提供投融資交易服務;在支付清算環節,銀行作為服務提供者,利用區塊鏈等技術,提供更為安全、快捷、低成本的交易流動性服務。如小企業E家投融資平台、比特幣等,可以作為網際網路化投融資交易服務、去中心化支付清算等信息中介服務的雛形。我們稱這個階段為網際網路交易型銀行3.0,即實現真正的網際網路交易型銀行。

網際網路交易型銀行3.0的核心價值和目標在於構造了一個去中心化、去中介化的社會金融網路,金融交易體驗最佳、效率最高、成本最低,實現投融資交易的社會普惠。從而對金融體系進行重新塑造、對銀行角色進行重新定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