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店第一村

網店第一村

網店第一村指的是青岩劉村,占地28萬平方米,位於浙江省金華市義烏市郊。2005年改造平房變為樓房,2010年改為社區,村民變為居民。青岩劉村現有居民1706人,但從事電商行業的人口超過15000人。來自中國各地的年輕人聚集在這裡,經營了2800多家網店。另有將近30家快遞公司,年成交額達20億元左右。

走進青岩劉村

青岩劉村,在地圖上位於浙江省義烏市郊。走到青岩劉村,一塊高大的大牌坊矗立在村口,很有古老村莊的風情。但是這個村並不是一個真正的村莊,沒有村口的大槐樹,也沒有寬敞的農家院,而是一個現代化的居民小區。小區里一排排居民樓都是青綠色的外表,五層高。乍一看,並沒有什麼“網店第一村”的氣息。但只有走進去,才會發現裡邊的不一樣。

這裡每一棟居民樓的一層不是底商,就是倉庫。居民樓之間大大小小的貨車來回穿梭。當你走在小區里,到處都是“嗞啦嗞啦”的聲音。這“嗞啦”聲不是別的,正是淘寶商戶打包貨物撕扯膠帶的聲音。白天從外邊你看不出來什麼的,你去挨家挨戶敲門就知道了,全是開淘寶店的。白天他們就待在屋裡談客戶,接訂單。到了下午四五點鐘才出門發貨,那個時候才熱鬧呢。

雙十一期間,青岩劉村日均接單10萬,銷售額突破1億,忙得不可開交,有些網店把貨物都堆到了路上,用了幾天時間才打包完。

從地圖可以看出:義烏市青岩劉村位於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和批發市場——義烏的中部腹地;

從交通條件來說;青岩劉村有四通八達的交通網,向外有東西走向的滬昆高速和甬金高速;從義烏機場到青岩劉村也只需要20分鐘的車程 。

劉村發展

“網店第一村”即青岩劉村。

最初就是為了把房子租出去

青岩劉村,原本只是一個1500人的小村子,人均年收入不到1萬元錢。但五六年間就成為“中國網店第一村”,人均收入達到了五六萬元。這個改變是如何實現的?村黨支部書記毛勝平說,這是天時地利人和,有偶然也有必然。最初靠著江東貨運市場和日用品批發市場,到後來是村里抓住了電商發展的時機積極引導。

網店第一村 網店第一村

青岩劉村原本是個市郊的村莊,2005年進行了舊城改造。土地被徵收,平房變成了樓房,一共200多棟樓房按照戶籍分給了每位村民。由於青岩劉村緊靠江東貨運市場和義烏日用百貨批發市場,因此很多在附近做生意的人願意到青岩劉村租房。沒有了土地的青岩劉村居民主要收入就是房租。

但是到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到來,義烏小商品批發經濟也受到了巨大的影響。同時義烏日用百貨批發市場也遷到了別處,青岩劉村的租客越來越少。為了吸引租客,村民互相競爭,租金壓到極低。眼看著村民的收入越來越少,又惡意競爭,村委會也很著急。怎么把房子租出去,增加村民的收入,是村委會最重要的任務。

當時村里已經有幾家做淘寶生意的租客了。附近被稱為“淘寶大學”的義烏工商學院開設了淘寶專業,這所學校的學生在淘寶上的業績可以折算成實踐課的學分。當時義烏工商學院的副院長賈少華提議青岩劉村建設一個“淘寶城”,這個提議得到了當時村主任劉銀山的支持。於是村里抓住了這個苗頭,和義烏工商學院開展了合作,通過開辦免費培訓班,建立大學生實踐基地,婦女培訓班等手段,鼓勵電子商務的發展。

發展電子商務,首先得有網路。2010年,村里主動尋求電信合作,實現了4兆光纖入戶,投入50萬元,當時還有一些村民不支持。但這一舉措確實給網商帶來領先其他地區的網路環境,也成為青岩劉村的一大優勢。之後,村里又對網路進行不斷升級,現已經升到了每戶100M,室外WIFI的全覆蓋。

隨後,在青岩劉村,快遞、攝影、網路推廣、倉儲外包等服務業快速發展。青岩劉村成了很多創業者慕名而來的地方,一台電腦再租間房子就能創業吸引著全國各地的年輕人,青岩劉村逐漸成為名副其實的“中國網店第一村”。

別看青岩劉村有這么高人氣,在很早以前,它也經歷過失落。當時,全靠兩三站路開外的篁園市場,很多在市場做生意的人在村里租了房子。

後來,篁園市場內最有人氣的日用品區搬遷到了義烏國際商貿城,青岩劉村的空房就變多了。怎么把空房租出去,成了村裡的頭等大事。

年成交額20億元 網店第一村是如何煉成的? 年成交額20億元 網店第一村是如何煉成的?

在義烏有大量批發商,物流託運是否方便是他們最關心的因素,而青岩劉村東面就是江東貨運站;來村里開網店的人已開始增多,慢慢形成了一種電商創業氣氛。

關於青岩劉村能吸引如此多網店的奧秘,時任該村村委書記的劉文高當時也曾想學其它街道,搞類似“紡織品專業街”那樣的項目,但最後他主張做電子商務。最初的目的很單純,就是想讓村裡的房子好租一點。

小商品城的海量貨源,且有近水樓台優勢,是青岩劉村發展電子商務的基礎。但是,光靠這點是不夠的,因為義烏任何一個村都具備這樣的優勢。青岩劉村的獨特優勢是臨近江東貨運站,做零售的可以找快遞公司來收貨,而批發商可以很方便找到物流公司託運。

廣州的貨到義烏,只要一天,比到你們杭州都要快,這就是優勢。

“串貨”是當初培育網店時用到的辦法。

最初青岩劉村的淘寶店只有100家左右,各自獨立發展,資金不足,進貨量少,同樣的商品放在網上並沒有多少價格優勢。於是,網店之間被鼓勵“串貨”,誰在哪種商品的進貨上有優勢,誰就負責這種商品的進貨、拍照,做美工、做文案,跟其他賣家共享。

這種抱團發展的模式,使得青岩劉村的網店在貨品種類、貨源質量和價格等方面的優勢凸顯出來。

在“串貨”基礎上形成的電子商務氛圍,讓外來創業者可以共享“創富經”,這些特點讓青岩劉村的創業人氣越聚越高。

人氣旺,從租金變化就能看出。2010年青岩劉村租兩室一廳是8500元/年。2011年改換成三室一廳,租金是14000元/年,如今維持在16500元/年。

人物故事

童志達:自創品牌年收入近千萬

童志達,是15000多名電商從業人員中的普通一員,他在青岩劉村27號樓1單元一層做旅行收納包B2B業務。這一周他的店迎接了十幾撥考察團和媒體,因為19日傍晚,李克強總理視察的第一家店就是這裡。

童志達,80後,浙江建德市人。大學畢業後做業務員,但每個月只有800塊錢的基本工資,房租都是跟同學借。拮据的日子過了一段時間之後,幾個同學一塊湊了幾千塊錢來到青岩劉村創業。

楊耀暉的妻子正在打包貨物 楊耀暉的妻子正在打包貨物

剛開始第一年也沒什麼想法,就按季節賣雜貨,什麼好賣賣什麼,過段時間就換。有點盈利,但交個房租手裡基本就沒什麼錢了,生活上能省則省。 隨著時間的累計,經驗、貨源和客戶都摸得比較熟了,四年間財富慢慢積累起來。從2013年開始,童志達開始做旅行收納包批發,並有了自己的品牌。2013年年銷售量達到了七百萬,2014年預計可以達到千萬。童志達說,當時青岩劉村最吸引創業者的地方就是背靠江東貨運市場。僅有幾百米距離的貨運市場為青岩劉村提供了極其方便的物流。而隨著網店的集聚,快遞公司不斷進入也使這個地方的物流極其發達。

楊耀暉:90後創業一年月入翻番

楊耀暉,90後,浙江台州人。他住在27號樓2單元的2層,做童裝生意。楊耀暉2013年剛剛從杭州一家職業技術學院畢業,畢業之後就來到了青岩劉村。他說,在上學時就從來沒有想過畢業後要老老實實上班,一心想創業。剛好老婆是義烏本地人,在網上查到青岩劉村後,楊耀暉被青岩劉村強大的物流體系和濃厚的創業氛圍吸引,帶著10萬元的創業資本慕名而來。

兩人最開始是做皮帶生意,業績不溫不火。2014年有了小孩兒後,由於老婆喜歡給小孩子打扮,經常買童裝就決定改行賣童裝,小兩口和一歲的寶寶經常客串模特,親自試穿所賣童裝和親子裝。沒想到這一轉型帶來了可喜的成績。僅僅4個月,楊耀暉的童裝店銷量就成倍增長。第一個月銷售額2萬,第二個月4萬,第三個月12萬,第四個月22萬,十一月數據還沒有統計出來,但結果也一定頗為驚艷。

創業僅僅一年就取得這樣的成績是楊耀暉從來沒有想過的,隨著業績的增長,楊耀暉也感受到不小壓力。售前、售後、運營、打包等等業務都是自己和老婆兩個人來完成的,用他的話就是“兩個人乾十個人的活”。楊耀暉正在計畫著做大,招人,有自己的品牌。

范浩浩:一家快遞點日接單1萬多

范浩浩,也是90後,但他乾快遞已經有7個年頭,是中通快遞青岩劉村網點的負責人了,每天接單12000餘個。范浩浩是浙江衢州人,高中沒有讀完,17歲就出來闖蕩,曾經在上海賣過水果。18歲,在親戚的帶領下在青岩劉村做起了快遞員。

當時青岩劉村網店還不多,每天僅有100個單,但因為店裡只有他一個快遞員,所以常態是從早上七八點鐘忙到晚上12點。快遞員風裡來雨里去很是辛苦,范浩浩也有過放棄的念頭,但經過一些心理鬥爭最終還是堅持了過來。

范浩浩名字聽起來可愛,人也長得很憨厚,因為服務態度好,拉攏了不少客戶。2008年開始,范浩浩承包了整個網點,隨著青岩劉村網商的進駐,店裡的生意也越來越好。他手下有7個業務員,有自己的車隊。最近幾天,店裡日接單將近2萬單,在所有快遞公司中排名也是數一數二。

儘管已經是老闆了,但范浩浩每天都在操作間工作,晚上到客戶家中收貨,再運到操作間卸貨打包。依靠著青岩劉村網店的興隆,范浩浩帶領著手下的弟兄也收穫頗豐。他計畫過一段時間,把電商的思路也帶回老家。老家的人都不懂電商,特產橘子非常便宜但賣不出去。電商給范浩浩的生活帶來了巨變,他希望這個新事物也能改變老鄉的生活狀態。

未來挑戰

保住“網店第一村”的挑戰

網店第一村的發展也並不是一帆風順,青岩劉村的流動率很大。隨著行業的發展,競爭越來越多,在競爭中失利的小商戶只能被淘汰。在青岩劉村,也有一些做不下去的小商戶紛紛離開。

網路創業中兩成大賣家拿下80%的訂單,而剩下八成的小賣家搶占剩下的20%。一些小賣家長期處於劣勢,最終就會倒閉。而青岩劉村還有一部分流失的是大賣家。因為青岩劉村是個居民區,每個房間大的也就一百多平,對於一些做大的企業是完全不夠用的。因此一些做大了的商家最終只能離開。很多商戶表示,青岩劉村適合創業,但做大後肯定會離開。

保住“中國網店第一村”的名也給村裡的管理者帶來了不小的壓力,而倉儲,正是擺在他們面前一個比較頭疼的問題。對此,村裡有了兩種觀點。

有一種觀點認為,村里土地資源有限,在這有限的土地空間內難以開闢大的倉儲空間。因此應該把村子定位在“培養網商的孵化器”,工作的重點應該放在為創業者提供優質的創業環境,服務草根階層,多關心他們,解決他們創業中的實際困難。而做大的電商就只能任其流失。

而另外一種觀點則是認為做網上就是大浪淘沙,有一些小的淘汰是很正常的,但現在青岩劉村流失最多的是做大的群體。不讓這些做大的電商流失,讓電商群體在現有的基礎上越做越大才能真正留住這個招牌。因此不能把青岩劉村定位在“孵化器”上,應該幫助大的商家解決倉儲和物流的問題。任何行業的發展都是以大的帶動小的,大的都流失了,剩下一群小的,在整個行業里起不到什麼作用。

整個義烏到處都是電子商務,走進任何一個小區,裡面都會有住在居民樓里的淘寶戶。因為義烏本身就有發達的貨源和物流,在這裡你需要的任何材料都能找到,能把成本壓到最低,而物流則是沒有你找不到的快遞,沒有到不了的地方,因此義烏髮展電子商務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但在義烏,任何一個小區或者村都可以複製青岩劉村的發展模式。

總理進村

李克強總理的到來,讓青岩劉村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關注。

李克強現身“網店第一村” 李克強現身“網店第一村”

2014年11月19日,李克強總理現身浙江義烏青岩劉村,村民們聞訊冒雨趕來,把現場擠得水泄不通。李克強說,網店經營在你們村集中發展得最早,現村裡的網店數量已經是居民戶數的十倍,網店在虛擬空間服務實體經濟,開拓巨大的市場空間,你們不愧是“網店第一村”!

李克強總理到訪義烏一家網店。這家網店老闆大學畢業後來到素有“網店第一村”的青岩劉村創業,幾年間月銷售額已過百萬,還帶動了不少員工創業。聽到這裡,總理高興地鼓勵正忙著接單的“店小二”既當就業者,又當創業者,未來成為“大掌柜”。

李克強總理走進義烏青岩劉村一家主營親子服裝的網店,店主正在電腦前忙碌著處理訂單。李克強一邊詢問店主經營情況,一邊瀏覽他們的網站。看到店主不滿一歲的小寶寶也“兼職”為網店展示服裝,李克強高興地抱起小寶寶說:“小傢伙真是個專業小模特!”

李克強總理2014年11月19日到訪義烏一家快遞網點時,對他們的工作接連稱讚。他說,從小處說,你們不僅創造了就業崗位,也創造了新生活;從大處說,農村的東西送到城市去,城市的東西送到農村來,縮小了城鄉差距。物流是現代經濟核心之一,快遞是物流重要組成部分,工作雖然很普通,但很關鍵。“你們的工作了不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