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道旅遊

綠道旅遊

綠道旅遊,是指沿著河濱、溪谷、山脊、風景道路、溝渠等自然和人工廊道建設旅行,這些“綠道”可供遊人和騎車者徜徉其間,形成與自然生態環境密切結合的帶狀景觀斑塊走廊,承擔信息、能量和物質的流動作用,促進景觀生態系統內部的有效循環,同時加強各密近斑塊之間的聯繫。

發展現狀

日本國土面積狹小、自然資源匱乏,但仍通過綠道網的建設來保存珍貴、優美、具有地方特色的自然景觀。

近山松綠道 近山松綠道

美國東海岸綠道全長約4500公里,是全美首條集休閒娛樂、戶外活動和文化遺產旅遊於一體的綠道,途經15個州、23個大城市和122個城鎮,連線了重要的州府、大學校園、國家公園、歷史文化遺蹟。該綠道總造價約3億美元,全部建成後可為沿途各州帶來約166億美元的旅遊收入,為超過3800萬居民帶來了巨大的社會、經濟和生態效益。

新加坡於1991年開始建設一個串聯全國的綠地和水體的綠地網路,連線山體、森林、主要的公園、體育休閒場所、隔離綠帶、濱海地區等。通暢的、無縫連線的綠道為生活在高密度建成區的人們,提供了足夠的戶外休閒娛樂和交往空間,為多民族社會的和諧融合創造了物質基礎,使新加坡成為一個“城市在花園”的充滿情趣、激動人心的城市。

德國魯爾區將綠道建設與工業區改造相結合,通過7個綠道計畫將百年來原本髒亂不堪、破敗低效的工業區,變成了一個生態安全、景色優美的宜居城區。在改善人民生活質量的同時,也提升了周邊土地的價值。魯爾區成功整合了區域內17個縣市的綠道,並在2005年對該綠道系統進行了立法,確保了跨區域綠道的建設實施。

主要特點

綠道是引自歐美已開發國家的先進理念,綠道主要由人行步道、腳踏車道等非機動車游徑和停車場、遊船碼頭、租車店、休息站、旅遊商店、特色小店等遊憩配套設施及一定寬度的綠化緩衝區構成。

綠道主要由人行步道、腳踏車道、非機動車途徑和停車場、租車店、旅遊商店、特色小吃店等設施及綠化緩衝區組成。綠道建設應充分利用自然生態條件,如現有的河岸堤壩、田間機耕路、鄉村小道,避免大填大挖和人工化痕跡過重,注重保護原生態景觀。

綠道建設

綠道網應完善各類服務設施,包括規範清晰的標識系統,保障及時的應急安全救助系統,方便快捷的公交轉換及停車系統,滿足多種需求的商業服務系統。根據需要綠道外圍可以劃定一定範圍的生態敏感區或農業生產用地作為城市生態廊道或組團隔離帶。

由眾多區域綠道、城市綠道和社區綠道組成的綠道網是城鄉、區域生態網路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集環保、運動、休閒、旅遊等功能於一體,是一種能將保護生態、改善民生與發展經濟完美結合的有效載體。

綠道建設基本不需要占用建設用地指標,具有投資少、見效快的特點,符合建設低碳城市的發展要求,也是擴大內需、刺激消費,推動經濟發展的有效舉措之一。還可以全面提升城鄉居民的生活質量,完善城市功能,強化地方風貌特徵,提升發展品位。

主要類型

1、城市河流型(包括其他水體):這種綠道極為常見,在美國通常是作為城市衰敗濱水區復興開發項目中的一部分而建立起來的。

2、遊憩型:通常建立在各類有一定長度的特色游步道上,主要以自然走廊為主,但也包括河渠、廢棄鐵路沿線及景觀通道等人工走廊。

3、自然生態型:通常都是沿著河流、小溪及山脊線建立的廊道。這類走廊為野生動物的遷移和物種的交流、自然科考及野外徒步旅行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4、風景名勝型:一般沿著道路、水路等路徑而建,往往對各大風景名勝區起著相互聯繫的紐帶作用。其最重要的作用就是使步行者能沿著通道方便地進入風景名勝地,或是為車游者提供一個便於下車進入風景名勝區的場所。

5、綜合型:通常是建立在諸如河谷、山脊類的自然地形中,很多時候是上述各類綠道和開敞空間的隨機組合。它創造了一種有選擇性的都市和地區的綠色框架,其功能具有綜合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