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筠窩卷歌

g):謙詞“不才”。 箇(gè):同“個”,量詞,表示單獨的人或物,也專指竹。 正義:“竹曰個,木曰枚。

作品原文

綠筠窩卷歌(並序)
永樂間,無錫華翁有綠筠窩,九龍山人王孟端圖之,一時詞筆皆知名士。後失之火,翁五世孫補庵先生復創窩竹,間,衡山太史為續圖,仍有諸體書諸君詩於後,掩映斐亹,極有好致,不佞少嘗醉窩中,辱小友之目,今此圖與窩俱存,而先生及太史不可復作矣。因賦長歌歸明伯,志余感慨,明伯其寶有之。
華翁之窩字綠筠,第雲不可無此君。
手種淇園三萬箇,一一青含太古文。
龍鱗陡擘榖後雨,鳳尾直破松梢雲。
為君傳神者誰氏,醉沈淋漓走元氣。
敲戛猶余金石音,縱橫不見龍蛇字。
此君與翁俱有孫,琅玕肯讓吾家門。
夾池檀欒借余潤,茂林風流依舊論。
阿戎昔作童子游,把臂三日山中留。
巻頭雖失王大令,眼底復得文湖州。
文君妙手稱三絕,墨池片片墨瓊屑。
已教春雪擅前賢,況是秋霜同晩節。
此圖再更人再徂,恍然若對黃公壚。
未窮塵代滄桑事,嵇阮於今不可呼。

作品注釋

綠筠窩巻:元末明初書畫家王紱(字孟端)所作名畫。綠筠窩,江蘇無錫人華雲之齋號。
無錫華翁:指江蘇無錫人華雲,字從龍,號補庵,補庵居士,齋號真休園、綠筠窩、劍光閣。
九龍山人王孟端:王紱(1362—1416),字孟端,號九龍山人(因曾隱居九龍山)。無錫(今屬江蘇)人。
斐亹(fěiwěi):亦作“斐斖”,文彩絢麗貌。
不佞(bù nìng):謙詞“不才”。
此君:竹的雅稱。晉王子猷(王徽之)曾居人空宅,即令種竹,曰:“何可一日無此君!”
淇園:殷紂王之竹箭園。後為衛國之竹園。此指竹。
箇(gè):同“個”,量詞,表示單獨的人或物,也專指竹。正義:“竹曰個,木曰枚。”。《史記·貨殖列傳》:“竹竿萬個”。
檀欒:詩文中多用以形容竹之秀美貌。也借指竹。漢·枚乘《梁王菟園賦》:“修竹檀欒,夾池水,旋菟園,並馳道。”唐·王叡《竹》詩:“成韻含風已蕭瑟,媚漣凝淥更檀欒。”宋·梅堯臣 《和刁太傅新墅十題·移竹》:“遠愛檀欒碧徑開,荷鉏乘雨破秋苔。”
阿戎:指晉王戎。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雅量》:“王戎七歲﹐嘗與諸小兒游。看道邊李樹多子折枝。諸兒競走取之,唯戎不動。人問之,答曰:‘樹在道邊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王戎遂為早慧的典型。後因以“阿戎”稱美他人之子。
把臂:握持手臂。表示親密。 漢·袁康《越絕書·記吳王占夢》:“伏地而書,既成篇,即相與把臂而決。”唐·錢起《過沉氏山居》詩:“貧交喜相見,把臂歡不足。”明·孫柚《琴心記·空門遇使》:“畫眉不盡,且去接殷勤,把臂論心到夕曛。”
王大令:即王獻之(344一386),字子敬,三羲之第七子(最小的兒子),官至中書令,人稱王大令。幼年隨父羲之學書法,兼學張芝。書法眾體皆精,尤以行草著名。
文湖州:文同(1018—1079),字與可,號笑笑居士、錦江道人,世稱石室先生,梓潼永泰(今四川省鹽亭縣)人。神宗元豐初年任湖州太守,未到任便病逝途中,但世人仍稱其為“文湖州”。文同在繪畫方面,尤其在畫竹方面,很有造詣,被稱為“湖州竹派”宗師。
黃公壚:即黃公酒壚,晉代名士嵇康、阮籍等人的縱飲場所,此處代指酒家。唐李頎《別梁鍠》詩:“ 朝朝飲酒黃公壚,脫帽露頂爭叫呼”, 表面放浪形骸不拘禮法。實際又何嘗不是一種苦悶的發泄。
嵇阮:三國魏嵇康與阮籍的並稱。兩人詩文齊名,皆以嗜酒、孤高不阿著稱。

作者簡介

王世貞(1526—1590),字元美,號鳳洲,又號弇(yǎn)州山人。明代太倉(今江蘇省太倉市)人。自幼有才華,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中進士,授刑部主事,屢遷員外郎、郎中,又為青州兵備副使。為官正直,不附權貴,官至南京刑部尚書。明朝中葉“後七子”主要代表人物,著名文學家、史學家。著述甚豐。有《弇州史料》100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