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皇鳩加拉鄢亞種

尾羽的顏色和背部相似,也是金屬銅綠色,但缺少金屬光澤和具有更多的藍色。 嘴鉛褐色至鉛黑色,端部象牙白色,有時沾橙紅色。 卵的顏色為白色,大小為41-51×31-37毫米。

外形特徵

綠皇鳩加拉鄢亞種頭部、頸部和下體為鴿灰色,微綴粉葡萄紅色,尾下覆羽為暗栗色。前額和額為白色,背部、肩部、腰部、尾上覆羽和翅上覆羽均為亮金屬銅綠色或墨綠色,上背和兩肩有時還帶有紫紅色的紅銅色光澤,背部和腰部有時還具有黑色的羽端。有的個體的頭頂至後頸、以及面頰和耳覆羽呈棕灰色、紫灰色或棕栗色。尾羽的顏色和背部相似,也是金屬銅綠色,但缺少金屬光澤和具有更多的藍色。虹膜紅色。嘴鉛褐色至鉛黑色,端部象牙白色,有時沾橙紅色。腳暗紫紅色或褐橙色。

棲息環境

留鳥,棲息於平原、河谷和丘陵地帶的闊葉林和次生林中,也出現於居民點附近的小塊叢林及榕樹橄欖樹上。

生活習性

常單個或成對活動,冬天也成群活動。常在樹冠層活動,特別是早晨和黃昏,常棲於大樹頂端的枯枝上,一般很少下地,通常僅在需要啄食泥上和沙粒時才下地。飛行快速而有力,多在高空中,但拍翼並不頻繁。叫聲為“咕,咕,咕,……”,比較深沉,即使在附近鳴叫,聽起來也好象是從遠處傳來的聲音,終止前的一聲比較延長,聲音也很特別,很象是人類竊笑的聲音。
主要以榕果等植物果實為食,特別是烏欖,即使體積大於它的頭部,也能被它全部吞下。偶爾也吃昆蟲。常與其他鳩鴿類在一起覓食,但種類卻隨著取食場所的不同而有差異,例如在榕樹等結小形樹果的樹上大多與綠鳩類在一起,而在橄欖樹以及結大形無花果的樹上則大多與山皇鳩等大形鳩鴿類在一起。

分布範圍

分布於加拉鄢島、富加島甘米銀島北(菲律賓北部)。

繁殖方式

繁殖期為4-7月。雄鳥求偶時頻頻向雌鳥挺胸、點頭、鬆開頸部的羽毛進行炫耀,並且繞著圈子走等。營巢於森林中的樹木枝杈上。巢主要由枯枝構成,呈淺盤狀,較為簡陋,巢內也沒有鋪墊物。每窩產卵1-2枚。卵的顏色為白色,大小為41-51×31-37毫米。由雄鳥和雌鳥輪流孵卵。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低危(LC)。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