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橋公益

“綠橋公益計畫”是由大學生公益論壇發起的,旨在為廣大在校大學生搭建一座求職輔導、職業培訓和實習就業的系統化、專業化公益項目。

項目背景

1999年,中國大學開始擴招,隨之而來的便是十年永不落幕的就業浪潮。2009年高校應屆大學畢業生人數為860萬,經濟危機背景下,就業更顯艱難和迫切,截止2009年6月,全國就業率不到50%。溫總理說:“大學生就業問題是我最關心的問題。”實現就業,將成為就業是民生之本、安國之策、和諧之基。

2001年,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從此,在經濟全球化和國際分工強化的背景下,企業對人才能力的要求逐漸提高,很多知名企業開始了人才培養和儲備戰略,但是卻仍在愛發愁招不到合適的人。特別是在經濟全球化和金融危機的影響下,就業問題已成為國家和高校最重要的問題。

大學生有知識有才華,但殘酷的現實就在於並不是每一個有知識有才華的大學生都具備很強的就業能力,加強學生就業能力準備方面,學校和社會需要做的還很多,制訂切實可行的公益計畫來幫助這些有障礙的學生在經濟衰退時提升自我能力並尋找到合適的工作崗位對每個人都是責無旁貸的。努力關心他們的就業,努力幫助他們,就是關心國家的未來。

對於就業能力有障礙的大學畢業生而言,在既沒有工作經驗,又缺乏相應的專業職業輔導的情況下,對未來就業前景信心不足。加之自身就業能力的欠缺,原本優秀的學生不知道如何挖掘自己的潛力,別人看不到其閃光之處,這導致了找工作難上加難。

對於企業而言,選擇最合適的人選一直是招聘目標,但是對部分應屆生綜合素質(包括誠信、團隊精神、抗壓力、責任感和業務能力)的擔憂已經成為影響招聘的因素。

一邊是企業招不到可用之才,一邊是大學生求職無門。所以,我們要架設一座橋,這座橋的一端站著政府、知名企業、社會團體、熱心公眾、事業有成的師哥師姐等,這些組織和個人有豐富的行業經驗和人脈資源,而且,他們關注大學生就業,提供求職工作經驗和實習就業機會,他們樂意像師長一樣傳道授業解惑,傳社會生存之道,解人生就業之惑。

橋的另一端是期盼著邁出大學校園、實現自己人生價值並為社會做貢獻的一群青年後生。他們初生牛犢不怕虎;他們意氣風發,朝氣蓬勃;他們希望有朝一日能指點江山、笑傲職場,實現人生的夢想。但同時,由於傳統教育的缺失和人生閱歷的單薄,他們在社會現實面前表現出的是迷茫、不知所從,面對就業的壓力與無所不在的激烈競爭,稍有一點能力的欠缺都會使其喪失掉諸多寶貴的機會。他們有著大展宏圖的決心,但不知從何開始;他們渴望得到社會成功人士及師兄師姐的指導與幫扶。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山峰,雕刻著理想、信念、追求、抱負;每個人心中都有一片森林,承載著收穫、芬芳、失意、磨礪。但是,倘若沒有橋樑和機遇的降臨,便不會有施展自身才能,展現個人魅力的舞台,所有的鴻鵠之志都將成為鏡中花、水中月、可望而不可及。綠橋,它懷著一顆誠摯之心,邀請社會機構、企業與個人志願者加入;它期待搭建一座就業之橋,並通過workshop、名人面對面、企業參觀、職業培訓、校外導師、公益論壇、實習與工作等等形式,為有就業能力障礙的大學生提供切實可行的並真正具有實用價值的職前輔導和訓練,幫助他們提升求職就業能力,彌補自己的弱勢,給自己一個機會得到和他人同等甚至更廣闊的就業前景。與此同時,綠橋還為高校設計了一套較為完善的職業發展輔導課程,內容涵職業蓋生涯規劃、行業揭秘、求職面試、案例分析等方面,全方位、多角度地提升學生的就業競爭力。

活動內容

(一)校外導師:

“綠橋”不僅僅是一座大學生實現成功就業的橋樑,更是一座承載著成百上千位名師志願者的橋。通過搭建校外“導師團隊”,“綠橋”為青年學子組建一對四的師生團隊。在這裡,職業規劃、人生選擇、工作態度、團隊合作、素質培養等等各個方面,將通過校外導師的親身傳授得到系統學習和掌握。

“綠橋”校外導師還將幫助青年學子提高對行業、職業、企業人才需求的認識和提升自身能力,幫助樹立正確的社會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

每年年終,“綠橋”項目組將評選一定數量的明星導師、最具潛力學徒和明星團隊,予以獎勵。

(二)名企參觀

“綠橋”將攜手社會企業,嘗試著讓學子近距離接觸企業,了解企業運做流程,體驗最真實的企業文化,感受最現實的職場人生,與成功人士一同學習交流。這些親歷過程,最大程度的為學生提供了可以了解未知、學習知識、結識大朋友的機會與可能。、

(三)實習工作

“綠橋”將攜手企業踐行社會責任,最大程度上實現學子就業的便捷化、高效化,為學子在志願者企業中不斷尋找實習機會,搭建高效的信息互遞平台。通過打造最專業、最公正的能力信息平台,推選優秀大學生進行針對性培養,推薦實習、工作。這對於學校,企業,學生三方都是一件多贏的事情。一方面有利於加強學校和企事業單位的溝通與聯繫,不斷最佳化高校的人才培養模式,從而培養出適銷對路的專業人才。另一方面,也有利於開啟企事業單位與高校合作辦學的新局面,利於用人單位從高校選聘到符合要求的畢業生,從而降低人力資源培訓成本,讓畢業生在最短的時間內即能進入工作角色。

(三)經驗分享講座

“綠橋”擁有由名企HR和資深職業經理人組成的強大的社會師資隊伍。“綠橋”擅長以真實案例為教材,向青年學生傳授從職業選擇、寫簡歷到成功就業的每一個環節。針對不同學校學生的需求,提供不同層次,不同深度的指導,一步一步帶領青年學生走上成功就業的道路。

(四)“綠橋”論壇

“綠橋公益論壇”,秉承“分享創造價值”的理念,致力於通過虛擬社區,,構建一個以互動網路為基礎,以為學生提供悉心輔導、與成功人士100%效率溝通等為內容的專業性信息及服務平台。如時機成熟,將選擇某一高校作為承辦方舉辦實體論壇——綠橋新年發展論壇。

綠橋相信分享的力量,討論各求職精彩話題、聽成功者講述經驗,聽失敗者總結教訓,共同推動中國大學生求職就業。

(五)綠橋學院

綠橋為最優秀的並意願提前進入職場的青年學生提供免費的、最好的培訓機會,包括在綠橋計畫中執行項目設計和管理工作,與名企HR的聯繫工作,市場開發等。培訓一方面使他們的工作能力得到提升,另一方面也使他們能夠接觸到更多的企業和職場前輩,掌握最新資訊,更有利於他們的職業選擇。

(六)課程設計安排

綠橋在青年學生需求調查的基礎上,總結出學生對不同方面的知識的渴望。依據調查結果設計一系列由淺入深、由理論入實踐的課程。內容包括職業生涯規劃,求職技巧,模擬現場等課程。在實施過程中,重視汲取國內外職業培訓的優點,並參考各參與者的意見,邊實施,邊改進,力求本課程能成為青年學生就業的保障。

(七)綠橋基金

綠橋將用來自社會各界的捐款成立綠橋基金,呵護綠橋的健康成長、維持綠橋公益項目的正常運行。最終支持綠橋項目的專業性提升、實現貧困青年學生就業的幫扶。

(八)Workshop

我們為青年學生和職場前輩設定了不同的指導方式;在企業工作實景中,青年學生將認識到職業生活,體味企業文化和氣氛;在學校公園漫步中,青年學生可以系統的聽取前輩的大學求學歷程和教誨;在咖啡店裡的閒談中,青年學生體味到更多的將是前輩們的品格和氣度,為人處世的原則。近距離全方位的深度交流,就求職前的準備、能力培養與塑造、知識儲備、求知技巧、過來人之路等為青年學生鋪開求職路。

綠橋使命

以公益之心,整合社會資源,做象牙塔和社會對接的橋樑,為就業能力有障礙的大學生提供全面、實效的輔導課程和資訊,同時傳授社會生存哲學和價值觀。

以合作共贏的態度,協助企業踐行社會責任——通過綠橋項目,企業不僅可以實現自身的社會責任和價值,而且可以廣納大學英才,擴大企業的人才儲備。

與此同時,綠橋能讓幫扶導師成就個人公益事業,緩解國家社會面臨的就業壓力,為整個社會的穩定和諧、可持續發展貢獻一份力。全力解決大學畢業生的就業能力難以滿足人力資源市場需求的問題。

綠橋人始終堅信——大學生在校園裡不僅需要學習系統的科學文化知識,還要向社會學習一套具有實際套用意義的生存之法,方能實現人生理想。

我們也曾是學生迷茫,在就業面前也曾束手無策;我們也曾快樂,因為有來自社會各方面的力量支持。

因此,作為社會人,綠橋人將本著服務、責任、公益的價值觀,攜手政府機構、高校、公益基金、社會公眾各方一道,公同幫助大學生順利就業,成就學子、企業、社會等多贏的夢想。

意義影響

(一)“綠橋”對學生的價值

綠橋是大學生值得信賴的導師和合作夥伴。綠橋擁有豐厚的知名企業HR、高校等多方面資源優勢,通過綠橋提供的一系列支持性服務,幫助學生們走好地實現從校園到社會的跨越,使學生們更早地發現和認識自己的興趣、特長,形成自己的職業目標,一步步鍛鍊自己的求職能力,增大求職砝碼。填補了學生們最欠缺的職業培養教育,實現校園裡知識教育和職業教育的雙教育制度,提升學生的職業技能和整個社會的人力資源素質與能力。

(二)“綠橋”對學校的價值

綠橋將整合校園資源並與其緊密配合,實現互利共贏。一方面,通過綠橋的職業教育,提升了學生的求職能力和職業能力,促進學生更有目標和針對性地就業,提升學校的就業水平;另一方面,利用綠橋的支持,在校園內形成一個師兄師姐、職業教育導師等穩定資源庫,與校園的知識教育形成補充,開拓了學校教育的視野和思路,綠橋將與學校一起為青年人的成長和教育鋪路。

(三)“綠橋”對政府的價值

在“政府掌舵,企業划船”的新行政時代,“綠橋計畫”充當了劃--促進青年學生就業--這條船的角色。將政府倡導的促進學生就業政策落到實處,使青年學生真正享受到政府的政策優待,充分利用人力資源,推進國家建設。

(四)“綠橋”對企業的價值

通過“綠橋”計畫,企業可以更加完善招聘制度,從綠橋龐大的人才庫里招聘最合適的人才,以減少企業在招聘過程中產生的人力資源成本;同時,企業可以通過與綠橋的合作,更好地履行其社會責任,實現社會價值。

合作機構

(一)政府類:

教育部創新工作委員會

人事部中國人才研究會

北京創新學會會長

中國青年創業國際計畫組織

共青團中央青少部副部長

國資委職業經理研究中心

教育部教育信息管理中心

北京市教委就業指導中心

全國大學生公益論壇

(二)高校類(職業發展類協會、就業指導中心)

中國人民大學

中央民族大學

中國政法大學

北京林業大學

中國地質大學

中國農業大學

北京吉利大學

北京城市學院

北京科技職業學院

(三)企業類

中國移動

中國電信

伊利乳業

波導通訊

聯合利華

保潔(中國)

中國民生銀行

中銀國際

諾基亞

可口可樂公司

德勤

北京新東方

(四)媒體支持單位

電視媒體:中央電視台 北京電視台

平面媒體:中國青年報 新京報 北京青年報 京華時報 公益時報 創業家

北京晨報 中國企業家報 北京晚報 大學生就業雜誌

網路媒體:新浪公益 搜狐公益 騰訊公益 中國教育線上 中青線上

北京社區網 中國大學生公益網 中國公益廣告網 環球活動網

天下贊助網 創業邦 價值中國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