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社會學的新視野:理性選擇與感性選擇

第九章中國社會轉型中的感性選擇 第十二章社會理性化的感性制約 第十三章社會互動中的社會資本

圖書信息

出版社: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第1版 (2005年10月1日)
叢書名: 吉林大學哲學社會科學學術文庫
平裝: 301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7801907876
條形碼: 9787801907875
尺寸: 23.8 x 16.5 x 1.2 cm
重量: 422 g

作者簡介

劉少傑,吉林大學社會學系教授,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理論與方法研究中心研究員。主要研究領域是經濟社會學和當代社會學理論,承擔了社會學中的理性選擇研究和當代國外社會學理論新趨勢等國家社科基金和教育部重點課題,近年發表論文50餘篇,出版專著4部。

內容簡介

《經濟社會學的新視野:理性選擇與感性選擇》以經濟社會學視角對選擇行為開展了一般理論到經驗事實的豐富研究,不僅思考了社會學和經常對理性選擇研究的學術演化和理論實質,而且以揭示理性選擇研究利弊得失基礎上提出了感性選擇概念,認為人們的選擇行為在很多條件的限制下,不僅是一種有限理性選擇,甚至常常停留在感性層面上,開展由感性意識支配的選擇行為。尤其在倫理本位的中國社會,象徵、模仿、從眾和習慣等因素在選擇行為中的作用就更為明顯,圈子社會、熟人社會和禮俗社會中的感性選擇就更為廣泛。作者以高度概括的理論闡述和深入具體的經驗研究,為讀者展開了一個從抽象到具體的理論視野,以選擇行為研究為核心,論及社會轉型、制度變遷、人力資本、社會資本、社會重建、社會理性化和區域發展戰略等多個方面問題,對於開展深入的學術研究和經驗研究都具有積極的借鑑意義。

目錄


第一章 導論:突破邊緣化的理論選擇
第二章 社會學對理性選擇研究的拒斥與認同
第三章 理性選擇研究在社會學中的視角轉換
第四章 實質理性、形式理性與過程理性
第五章 過程理性內容與形式的缺失
第六章 感性意識的選擇性
第七章 感性選擇的根據與邏輯
第八章 體驗經濟與感性選擇的確證
第九章 中國社會轉型中的感性選擇
第十章 經濟生活中社會選擇方式的變遷
第十一章 中國社會秩序的理性化困境
第十二章 社會理性化的感性制約
第十三章 社會互動中的社會資本
第十四章 實證社會學調查的理論前提
第十五章 體制改革中的制度衝突
第十六章 發展資源的多重枯竭
第十七章 衰落貧乏的再就業資本
第十八章 舉步維艱的感性選擇
第十九章 分化重組的社會結構
第二十章 振興東北的社會基礎
第二十一章 全球化與“再工業化”的戰略誤區
參考文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