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效益審計精要與案例分析

經濟效益審計精要與案例分析

國家審計署發布的《審計署關於內部審計工作的規定》,中國內部審計協會發布的《內部審計基本準則》、《內部審計人員職業道德規範》和若干個具體準則及其操作指南,是內部審計職業規範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內部審計機構和內部審計人員執業行為的基本規範。為了幫助廣大內部審計人員學習理解內部審計基本規範,我們在為中石化、中國儲備糧、教育、稅務、菸草等系統內部審計人員培訓課件的基礎上,編寫了《內部審計規範精要與案例分析》,通過案例來解析內部審計規範。

基本信息

作者簡介

李三喜:曾在國家審計署從事政府審計工作十二年,現為中天恆會計師事務所總經理、中天恆達工程造價諮詢公司(甲級)總經理、南京審計學院高等校各座教授,高級審計師,美國貝達藥業公司、華風集團單位的特邀顧問,發表論文一百多篇,出版理財圖書40多部,為中石化集團、國家菸草局等單位培訓業務人員近10萬人次,以理論聯繫實際見長,能夠承擔內部控制、風險管理、內部審計等方面的教學和諮詢任務。

目錄

經濟效益審計概念要素
案例
問題思考
審計精要
案例分析
經濟效益審計內容及分類
……

文摘

書摘
綜觀國內外關於經濟效益審計的定義,有多種認識,在加拿大、英國以及一些大英國協國家中,稱為價值為本審計,即“花錢要有代價”的審計;在美國,稱為經濟和效益審計,以及項目成果審計;在澳大利亞和瑞典,稱為效率審計。我國的效益審計雖然起步較遲,但成果不少。我國從1983年實行社會主義審計制度以來,在實施財務審計的同時,就進行了效益審計。在許多企業的內部審計部門中,效益審計開展得廣泛而深入,內容日益豐富。
在政府審計、內部審計、民間審計之間,常常分別採用績效審計、經營審計、管理審計等術語。不論稱為績效審計、經營審計、管理審計,或是其他的辭彙,其內容都包括經濟性、效率性、效果性,即“3E”審計。本書界定的效益審計是經營審計範疇,不包括管理審計的內容。
根據國際內部審計協會的定義,經營審計是評價一個組織在管理部門控制下的經濟活動的經濟性、效率性和效果性,並將評價結果和改進建議報告給有關人員的系統的過程。它的目標是為評價一個組織的效益提供手段,以及通過改進建議,提高該組織的績效。經營審計要求評價實際成果與可接受標準的符合程度,著眼於管理部門的計畫和控制系統。對於系統的完善性以及符合既定方針和程式的程度也要加以評價。在進行評價時,要求獨立於被評價活動的人員,獲得並評價他們認為與經營活動的經濟性、效率性和效果性有關的證據。審計報告包括向那些需要知道審計人員的績效評價和改進建議的有關人員傳遞信息。這個定義不僅表述了經營審計的涵義,也指出其審計目的和要求,以及進行此項審計所應遵循的原則。P12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