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興歷史古橋

原橋為石樑橋。 此橋現已拆除,部分石料建在東湖石橋上。 又名傷心橋,橋在紹興城內沈園前,單孔石拱橋。

概況

百官橋 又名舜橋,俗稱“天下第一橋”。《水經注引晉太康三年地紀》載:“舜避丹朱於此,故以名縣, 百官從之,故縣北有在官橋”,此橋晉代尚存。後廢。該橋橋址在百官鎮西。
靈汜橋 此橋建於春秋,傳為勾踐論功行賞處,在縣東二里。《嘉泰會稽志》載:“山陰城東,有橋名靈汜”。元微之詩稱“靈汜橋涵百里境,石帆山掩五雲溪
萬歲橋、千秋橋 明駱問禮《千秋橋記》載:“俗傳勾踐隱居勾乘時,嗣君率眾乾迎,即命駕橋二所曰萬歲,曰千秋”。二橋歷代作改建,現諸暨千秋橋建於古千秋橋址上。
鑑湖閘橋 東漢會稽太守馬臻發動民眾修築鑑湖時建廣陵斗門橋、朱儲斗門橋、蒿口斗門橋。均為閘、橋合一的梁橋。
湖塘古橋 紹興湖塘西跨湖橋邊發掘出古橋木樁基礎遺址,經C14化驗確認為距今1840年的東漢古橋,此橋採用小樁密植橋基建造石橋。樁基143平方米,每平方米木樁4至5根。
蘭亭橋 橋以古蘭亭得名,在古蘭亭前,古橋已廢。古志華鎮記中記有此橋。
馬慢橋 位於上虞縣五驛鄉馬慢橋村,因宋高宗曾過此橋,馬不進而得名。原橋為石樑橋。現已改建。
諸暨太平橋 始建於唐大曆,歷代重修,橋址未變。現諸暨大橋即在原古橋橋基上重建。
寶祐橋 在紹興市區東,因建於南宋寶祐元年(1253),故名,為三跨石樑橋,中間孔徑大,兩邊孔徑小,全長約11米,橋寬約5.75米,為通航較大船隻,橋面高於河岸,橋兩端均用石級與橋面銜接,石壁橋墩,橋墩石柱上均刻有正楷字兩行,其左“時寶祐癸丑(1253)”,其右“重陽吉日立”。石柱上加冒梁,冒樑上鑿槽置木樑,上面蓋以石樑。此橋現已拆除,部分石料建在東湖石橋上。
皋埠大橋 該橋位於紹興皋埠鎮,建於明,單孔馬蹄型石拱橋,孔徑6米,長20米,1982年拆除。
春波橋 又名傷心橋,橋在紹興城內沈園前,單孔石拱橋。因陸游詩“傷心橋下春波綠,曾是驚鴻照影來”得名。
如意橋 位於紹興南錢清,單孔淨跨10米,寬4米,高4米,分節並列砌置,鹹豐四年重建,1983年重建為現代橋。
五接橋 位於紹興城區,當為一個橋墩連線五橋的橋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