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青恩仇錄

紫青恩仇錄是一部在起點中文網上連載的網路小說,小說進度連載中。作者是邊路。

基本信息

作品簡介

《紫青恩仇錄》是邊路所撰寫的一部古典仙俠小說,連載於起點中文網。小說講述一個生於美滿世家的勤學少年,在父母的指引下踏上修道路,後來父母為仇敵追殺而死,該少年轉而流落江湖,記憶更被封印。雖然前路艱辛,但是最終依靠自己的努力,成就大道,復仇雪恨,揚名天下。

《紫青恩仇錄》封面《紫青恩仇錄》封面

作品信息

書名: 紫青恩仇錄 作品標籤: 復仇、傳統、世家
作者: 邊路 開始連載時間: 2012年3月14日
類別: 古典仙俠 寫作進程: 新書上傳
首發網站: 起點中文網 主要人物: 端木林(別名沐林)

起點簡介

一個生於美滿世家的勤學少爺,才踏上修道之路,轉眼間卻家破人亡。
一夢醒來,已是流落異鄉。面對雙親的血海深仇,面對眼前的重重迷霧,一個心地良善的懵懂小子,為了復仇,為了生存,卻不得不獨自在俗世中掙扎。
是宿命,還是天道如此?
愛恨情怨,家仇國恨,未知的險惡,修道之路的艱辛,一件件塵封的往事,一個個撲朔迷離的真相……
一段成長的故事,就在這裡展開……

最新章節

卷一 世家子
第一章 沐家少爺
第二章 勤讀
第三章 主僕
第四章 習武
第五章 考校
第六章 陸媛
第七章 過往
第八章 聞道(一)
第九章 聞道(二)
第十章 聞道(三)
第十一章 修道
第十二章 道心自然
第十三章 天心戒
第十四章 紫虹劍
第十五章 陸府來客
第十六章 敵至
第十七章 得訊
第十八章 速遁
第十九章 設伏
第二十章 紫電藍光
第二十一章 被擒
第二十二章 逆轉
第二十三章 回府(第二更)
第二十四章 絕境
第二十五章 下令
第二十六章 爭執

章節試讀

第一卷 世家子
第一章 沐家少爺
時已過午,天也是越發的悶熱了。烈日肆無忌憚地暴曬著這個靜寂的小山村。一大早迎著露水下地勞作的莊戶們,此刻已是歸來。各自吃完了飯,便躲在自家屋子裡酣睡。偌大個村子裡竟是看不到片個身影。倒是村西頭的老槐樹下,仍有一群不肯安歇的田家漢子,披著綴滿補丁的粗布衫,下身只穿著個犢鼻短褲,一搖一擺地打著蒲扇,躲在樹蔭底下乘涼。
這裡喚作陸家灣,村裡的鄉民倒有一大半是本村富戶陸員外家的佃農。因此,彼此間很是相熟。趁著午後的間歇在這樹蔭里納涼閒聊,倒也是眾人慣常的消遣。彼此間談論的,都是些自家田裡莊上的活計營生,亦或是東家長李家短的閒話,還有那些眾人平日裡道聽途說來的“閒言”、“野聞”。間或還能聽到一些漢子刻意壓低了聲音的“嘿、嘿”低笑,無非是在傳著哪哪家的風騷寡婦又給誰家的小伙飛眼了,村頭那個怕老婆的王家漢子,被人看到一大早青著個眼圈下地幹活了……等等之類的閒話。偶爾也有那無良的閒漢咂巴著嘴嘀咕,誰誰家的丫頭長得細皮嫩肉的,出落得是越發俊俏,不知又要便宜了哪家小子之類的葷話。這時便會有那旁邊的漢子故意拿這些開著各種露骨的玩笑,然後一群人便會看著跟在旁邊湊熱鬧的細伢子窘得面紅耳赤的樣子哈哈大笑。遠遠地聽去,那笑聲里也便會有一股露骨的意味。
其實,這些人聚在一起,也只不過是逞逞口舌之歡而已。彼此間趁著閒暇逗趣樂呵樂呵,倒也未必是真的下作了。畢竟,這一帶也算是遠近有名的魚米之鄉,若非是遇到大旱亦或大澇的年景,這南地之人還是能顧得了吃穿的。鄉野之民每日裡也只不過是圖個衣食安穩,倒也挺容易知足。因此,即便是戲笑,那股掩在眾人骨子裡的質樸氣息,也仍是清楚可感的。
眾人正顧著嬉笑閒鬧,一個漢子不經意的側了側耳朵,細聽一陣,便即感嘆道:“聽那聲音,估摸著是沐家的少爺又在讀書了吧?”聞得此言,便有幾個漢子也忍不住側耳去聽。
“是了,沒錯了,的確是沐家的小少爺又在讀書了。”
“沒錯!沒錯!”另外幾個人也同聲附和。倒是引得其他那些正在閒聊的人們停下了話頭,轉向這邊。
“哎,要我說啊,這沐家少爺,那可真是用功啊!整日裡都沒閒著,這大晌午天的,也不肯眯把眼。”一個挽著袖子,不住扇著蒲扇的漢子說道。
“哈哈,人家這就叫做好學上進,你就不懂了吧?”
“就是、就——是!人家沐府是詩書傳家!你看那沐老爺文氣儒雅的,養了個兒子也是勤學好讀。也就只有沐老爺那啥——那叫啥——奧,樂善好施!對,樂善好施的人家才能養出這么勤快的小子。”這漢子有點結巴,可偏又要學著戲文里掉書袋。因此話一出口,便有旁邊的漢子故意學著他方才結結巴巴的樣子講話,人群里立時便又是一陣哄堂大笑。
又有漢子接口道:“沐家少爺這樣勤奮,照這樣下去,咱們陸家村怕是又要多出個秀才老爺呢!”這漢子說的倒也不錯。因著這裡也還算是富足,平民家的子弟多有被送到社學之中念書的。這些年來,這一代倒也正經出過幾個秀才。
一個身材矮小,臉膛極黑的小子卻不樂意了:“何止是秀才呀?依俺來看,舉人老爺都有可能!你看那陸家大少爺,當年中秀才前,讀書怕還沒有這沐家少爺一半用功呢!”
這話說完,幾個漢子也是跟著連聲稱是。
“就是!依老朽來看,沐家少爺這一個秀才是跑不了的。至於舉人老爺,嗯,估摸著也有可能。沐家少爺咱們可也都見過,不說那模樣,單瞧著那股機靈勁,就比陸家少爺強出不少啊!”一個年紀頗長的老漢開口了。不過話里話外,那股倚老賣老的勁頭,也是顯露無疑。
眾人也不理他,仍是自顧自評說不已。
倒是蹲在旁邊的一個麻臉漢子接話了:“咱也覺著是。瞧那樣子,沐家少爺以後是極有可能中舉的。不過,若是沐少爺真中了,那大傢伙可都要跟著沾光嘍!”
“沾光?”
“沾光倒不至於吧?”
“就是,就是!這跟咱們可都是八竿子也打不著的事啊?”眾人一陣懷疑。
這時便有人笑道:“不過呀,沐家少爺要是真中了舉,咱們這方圓幾十里可就要出了第一個舉人老爺了。大傢伙以後挺著腰桿子出去,可是要狠狠氣氣胡家村那群土鱉王八們!”說完,還故意站起身來,裝模作樣地挺直了腰桿,做出一副揚眉吐氣的樣子。
眾人見狀,一個個都是哄然大笑,還有幾個漢子也站起身跟著學了起來,於是眾人笑得更歡了。驚得那頭頂槐樹上的知了一陣騷亂,然後便又是一陣聒噪之聲。
這群人發笑,倒也是有緣故的。原來這個胡家村是河對岸的另一個莊子。雖說跟陸家灣村就隔條河,不過祖祖輩輩下來,齷齪也是攢了不少。碰了面不要說是和和氣氣的,橫鼻子瞪眼那也是常有的事。隔上幾年兩個莊子為著爭水挖渠的,說不定便又要鬧上那么幾伙。因此著,能在臉面氣勢上壓著對方一頭,陸家村人也是極為樂意的。
笑完之後,那麻臉漢子就又開口了:“這你們可就不懂了吧?沐家少爺要是真中了舉人,這大家的好處,嘿嘿,那可就大發了。”說到這裡,便即住口,倒是賣起了關子來。
這一下,引得其他幾個正要湊過來細聽的漢子不樂意了。大家都知道這傢伙又犯了賣關子的老毛病,於是幾個性急的傢伙便只好裝著作揖的樣子,口裡還喊著“李老爺”、“李大老爺”之類求懇的話,旁邊的人也是一陣沒口子的催促。
這麻臉李姓漢子見吊足了大夥的胃口,便也不再賣關子了,湊過頭來,壓低聲音道:“嘿嘿,那我就告訴你們,你們可千萬不要亂傳啊。這些還都是俺上次進城,聽俺家表姑爺跟人講的。”說完,還故意頓了頓。
他口中所說的“表姑爺”大傢伙都知道,是縣衙里的一個姓孫的幫閒。平日裡也就是替差爺們跑跑腿辦個差什麼的,整日遊走街面,見聞倒是頗廣。這麻臉漢子祖上倒也不知道跟那孫家有什麼姻親關係,竟也硬是給他認到了這門親戚。平日裡,這李麻子便是“俺家表姑爺”、“俺家城裡的表姑爺”的經常掛在嘴上,眾人可都沒少聽他炫耀。因此,聽這漢子一說“表姑爺”,眾人便知是誰了。
頓了頓,見沒有人湊趣,李麻子只好清了清嗓子,繼續說道:“聽俺家表姑爺說啊,有功名的老爺可是能免稅賦的。咱們這些平頭百姓的田地可以掛在他們名下,咱們只須給主家出幾成穀子,縣裡的徭役雜稅卻是再也攤不到咱們頭上了。你們想啊,要是沐家少爺中了舉,咱們可以都投過去。到那時候,即便是縣裡的賦稅不能全免,起碼咱們的徭役可是省下了啊。你們都想想,這數冬寒月的,咱們再也不用給縣上白白叫去挖溝開渠,這還不算是好事嗎?要是沐老爺再發發善心,少收咱們一成半成的穀子,大傢伙這年景豈不是好過很多?”
說完,李麻子看著眾人一臉恍然大悟的樣子,心下也是極為的自得。
卻有人還有疑問:“你個李麻子倒是方便,田地都是自家的,想去掛誰就掛誰。俺們租的可都是陸老爺家的田地,即便是那沐家少爺真高中了,俺們能跟著沾個啥光呀?”
說完就有不少人同意。陸家是本地大地主,說起來,在場的倒有一半多租的是陸家的田地。因此,這些人也顧不得過後有沒有人給陸家傳閒話,都眼巴巴的等著李麻子回話呢。
李麻子鄙夷的衝著先前那個發問的人道:“這你小子就不懂了吧?要是沐家少爺真能高中的話,嘿嘿,別說咱們這些平頭百姓,怕是那陸大老爺也要巴巴地去沾這個光啊!”說完,看見眾人仍是一臉不解的模樣,只好揮手示意眾人圍過來,低聲道:“那陸家小姐平日裡不是經常去沐府找沐家少爺玩耍嗎?雖說他們現下都還小著,可也過不了幾年,兩人就都要定親婚娶了。到時候即便是沐家少爺真中了舉人,在這兒也是人生地不熟。陸家勢大,以陸沐兩家的關係,到時候——嘿嘿……”說到此處,便即住口。
眾人聽了,終於明白了過來,心下也都是暗暗思量著,要是果真如此的話,以後大傢伙同樣租的是陸家的田地,那徭役田租——嘿嘿……
也有那年長曉事的老者連忙低聲告誡大傢伙千萬不要亂傳東家的閒話,眾人也都醒悟,因此紛紛壓低了聲音議論,倒好像是那等好事便就在眼前似的。
只不過沒多久,眾人就又被別的話頭引去了注意。老槐樹下,便又是一陣陣笑聲傳來。
……
離此約莫半里外的村東邊,花樹掩映間,是一個大大的池塘。池塘東邊依著山,一座青磚碧瓦坐北朝南的三進院落,便坐落其中。這裡原是縣上一位賦閒的郎中大人在此置的別業,專為消夏避暑所建。那位老郎中大人本是居於縣城之中,卻不知怎地看中了此處山水,便強占了這處池塘,使人在這幾畝池塘里築起了大大的院落。房舍雖說不上是富麗堂皇,卻也是青磚碧瓦。前後一連便是三進院落,廂房、花園也都齊備。宅院後面緊挨著陡峭的山壁,前面也只留下一條長長的弓字形木橋與村中小路相通。那郎中大人又使人在院中修建了亭台假山,後來更是使人將村前的河水引入池中,在池塘里栽滿了荷花,因此這池水也是終年不乾。一到春夏之季,院中和池塘里便是百花爭妍,蝶舞飄香的。與那青山碧水相映之下,端的是此地一景。
後來,這位老大人轉眼高升離去,便將此院轉手於本地大戶,也就是本地首屈一指的富戶——陸大員外了。直到五年前,沐家路過此地,借住陸府,沐老爺妙手之下,治好了陸夫人多年的夜咳之症。陸員外聽聞沐家有意遷居南地,感激之下,便將手頭空著的這座院落賣於沐家,又親身具保,找到同族裡擔任里正的族兄替沐家辦下了戶引文書,因此著沐老爺一家才在此地安居了下來。
此時夏日炎炎的,正值八月中旬。沐府前的池塘里,荷花已是競相開放。微風吹過,花姿搖曳,陣陣清香便撲鼻而來。池塘中也是游魚團簇,錦鯉擺尾。遠遠望去,好一副盛夏荷花圖,便似人間仙境一般。而此時眾人耳邊隱隱約約傳來的陣陣讀書聲,便是從沐府院中傳來。讀書的,便正是村頭那些漢子們口中所稱的“沐家少爺”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